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思考

2024-06-18 23:57:18郑芳
求知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生活化小学数学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强化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基于此,从生活化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情境教学、游戏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和拓展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作者简介:郑芳(197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西就小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生活出发,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逻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以及拓展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他律阶段,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出现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问题,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开展情境教学[1]。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学会看钟表,能读出表盘上表示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该课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对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前收集和时间相关的故事,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所收集到的故事资料展示给学生,以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上学迟到的动画片,以故事性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以此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钟表家庭是个三口之家,其中有爸爸、妈妈和孩子,它们每天都会玩捉迷藏。秒针孩子每天都特别活跃,不停地奔跑,分针爸爸担心它的安全,秒针孩子走六十步,分针爸爸就走一步,紧紧跟随。时针妈妈也紧紧跟着爸爸的脚步陪伴着儿子,分针爸爸走六十步,时针妈妈就走一步。教师还可以结合以上情境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并且根据表盘上的数字进行时间的汇报,从而帮助学生认识钟表。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导入中以情境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生活化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认识钟表,而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沉浸式体验钟表的运行,深化了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高效掌握课堂知识。

二、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时刻关注学生学情,将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用于数学教学中,依托学生喜爱的趣味游戏开展课堂教学[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让学生学会进行简单换算。人民币与学生生活具有较强的联系性,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根据人民币的单位开展抱团游戏。对此,教师需要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图片和加减符号图片打印出来,而后让学生随机抽取图片,并将抽取的相关币值图片或数学符号图片粘贴在自己背后。之后,教师可将所有学生召集到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自己站在中间,让学生围成一个圈,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移动。教师随机说出一个币值,让学生进行加减运算,能组合得到教师说出的币值的学生要抱为一团。比如,教师说出45元,学生则需要根据这个数字进行加减,一名后背贴了50元人民币图片的学生、一名后背贴了减法符号图片的学生和一名后背贴了5元人民币图片的学生抱团则视为挑战成功。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抱团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相关运算,既能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此外,在趣味性游戏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引入数学教学中,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探究生活问题的意识。

比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该课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的内容,但是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生还不能对质量单位的运用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份购物清单,主要以克或者千克对物品的质量进行标注,如西红柿2千克、黄瓜1000克、食用油5千克,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份购物清单如何进行物品需求量的标注。学生经过观察很容易就能发现清单上是以克或者千克对物品质量进行标注的。对此,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还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就可以回忆生活中的场景,进一步理解什么时候适合用“克”作为单位,什么时候适合用“千克”作为单位。教师还可以和家长进行协商,让家长将近期所要采购的部分物品列成清单,并以“克”和“千克”作为物品需求量的单位标注出来,带着学生一起去超市采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活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家庭购物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清单进行购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意识。

四、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还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将活动教学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利用生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考,用数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用实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3]。

比如,在“搭配”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搭配达人”为主题开展一次竞赛式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利用肢体动作,摆出教师给出的数字并进行搭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生的性格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挑战。在竞赛活动中,教师可先设置常见的个位数,让所有小组利用肢体摆出类似数字形态的姿势,而后慢慢提升难度,如设置两位数,让小组成员配合摆数字。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营养早餐搭配挑战,先将早餐分为三种类型——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每种类型有三种食物,每次的早餐搭配需要同时具备上述三类型营养物,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配,依次给出自己的搭配意见,在不重复的情况下,一分钟内给出最多搭配方式的小组取得胜利。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利用数字搭配、饮食搭配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这类竞赛式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寻找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五、拓展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考,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4],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拓展教学法,以生活为拓展的核心,围绕数学教学内容及其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基于已经掌握的统计图知识,进一步学习新的统计图知识,体会不同统计图在表达数据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学会利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该课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要结合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图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拓展性的项目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作为小小调查员就某一主题展开调查,绘制统计图。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给出不同的调查方向,如粮食价格的变化、气温变化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主题选择。之后,教师可以将选择同一个主题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与合作,让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查找,并且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根据资料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现调查结果。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统计图配相关的文字或者插图,进一步说明数据的变化特点。在学生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教师可以举办一场“生活数据我知道”的展示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统计图及其说明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统计图知识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以拓展式教学的方式,结合热点话题给出不同主题,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统计图的方式呈现相关内容,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说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用数学表达生活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数学中寻找生活的影子,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的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高岩.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成长,2023(5):139-141.

刘芳.基于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J].福建教育研究,2023(3):83-84.

孙晓宇.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4):62-64.

张熙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1):56-58.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拓展教材内容,展“线”趣味创意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