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庆娟
小学是儿童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习惯、激发潜能的关键时期,有着极其重要地位及作用。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导师,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班主任的悉心管理,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是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更是提高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班主任,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做好班级的日常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就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进行探讨,以期对此有所助益。
一、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
班级管理,主导是老师,主体是学生,但不应只注重对学生的“引”和“管”,而不注重教师自身,就教师来说,我认为应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从自我入手树立良好的形象。孔子说:“其行正,不令而行,其行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无小节,”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设计好自我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一个美好,高大的形象,作为学生生活的楷模,这是开展班级工作的首要条件。二是应具有正确的育人观,在充分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向师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热爱学生,一视同仁,全面关心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任何情况下不纵容优生,不歧视差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群众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那班主任首先应证明这一观点,告诉个体在这群体中,老师只但是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群众作决定,切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
二、管理思想
作为一位小学的班主任,要善于在课堂、课外活动、团体活动中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不足等等,力求全面、正确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学校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所以,班主任要经常与同学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让他们早日摆脱困境。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方式,通过从小事开始,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另外,老师还可以联络到学生的父母,让他们为自己的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且做好榜样。
(1)班主任的责任心。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没有教育的责任心,也就没能真正的教育!班主任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前的桥梁,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渡过,学校相当于是学生的另外一个家庭,老师就相当于学生另外的父母,班主任想做到对学生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三个方面。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活动,保证学校的布置的各项工作能够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班级,并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去积极完成,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2)班主任的耐心。俗话说的好“十个指头亦有长短,更何况是人呢?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很优秀的,有优秀的就有后进生,他们的思想和学习上或许是比较慢些,但作为班主任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思想,认为差生会影响班级的荣誉或是影响到老师个人的绩效,从而对那些后进生失去了耐心,认为反正他们也不会,不用管他们,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受锻炼的基本权利。现在普遍出现一些老师体罚学生的,有的老师更是没有师德,对学生辱骂,更有甚者拳脚相加,其实每个老师在学生的心里是神圣的,老师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对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在这方面,应该因人而易,对他们应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班主任最大成就并不是将优秀的学生培养的更优秀,而是怎样将一个后进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学生,这才是最大成就。
三、具体管理措施的应用
(1)德育方面:“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龙头,是其它方面的源泉,我按照《小学德育纲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和班会,以行为规范为准则,进行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针对实际情况,采用谈话和了解班干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动向,及时进行引导,消除学生思想上的不良倾向,重视思想品德评定表的使用,使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2)学习方面:在班级树立学习标兵,成立帮教小组,并结合实际,每人制定了切合自己的学习近期和远期目标,定期进行自我省查。班主任协同任课教师,及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后进生鼓足干劲,消除优生的骄傲情绪,并准确地掌握课业量,协调课外作业负担,消除后顾之忧,使他们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总之,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作为小学的班主任,能为学生做的还有很多,我们有责任认真做好每一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内容,全面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力度,进而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