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6-18 22:17彭伟华卢忠存
大医生 2024年9期
关键词:医源性桡骨远端

彭伟华 卢忠存

【摘要】目的 研究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复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3年9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复位效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骨折复位优良)和观察组(10例,骨折复位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骨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预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价值。结果 72例患者中62例骨折复位获得优良,优良率为86.11%。观察组患者AO分型差于对照组,医源性组织损伤率高于对照组,规范功能锻炼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尺偏角小于对照组,桡骨缩短高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折AO分型为C型、医源性组织损伤是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规范功能锻炼是复位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633。结论 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理想,其复位不良与骨折分型、医源性组织损伤与术后功能锻炼有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不良;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9.0136.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9.045

桡骨远端骨折指发生于腕关节面近侧2~3 cm的骨折,是上肢骨折的常发类型[1]。切开复位单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传统术式,能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但采用传统术式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发生骨折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远期预后不佳[2]。经掌背侧入路能清晰显示关节面和骨折端,在直视下复位骨折断端,复位效果良好[3]。近年来,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被用于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佳[4]。但仍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术后存在骨折愈合不良等现象[5]。因此,如何避免骨折愈合不良、改善预后备受关注。基于此,本研究观察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与影响因素,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3年9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根据复位效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骨折复位优良)和观察组(10例,骨折复位差)。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6.08±13.76)岁;骨折部位:左侧37例,右侧25例;基础疾病:高血压20例,2型糖尿病2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5.69±12.92)岁;骨折部位:左侧7例,右侧3例;基础疾病:高血压3例,2型糖尿病4例,冠心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6],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⑵患者均接受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⑶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⑴合并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或肺栓塞等严重基础疾病者;⑵合并其他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者;⑶合并精神意识障碍或有恶性肿瘤者;⑷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⑸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1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常规消毒、铺巾。自远端腕横纹向近端作纵行4~6 cm长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筋膜,暴露桡侧腕屈肌腱鞘膜,注意保护桡动脉,显露骨折端,清除骨折端瘀血,直视下复位骨折端。在C形臂X射线机(北京通用电气华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93060767,型号:OEC One CFD)下观察复位效果,解剖角度恢复满意、关节面平整后用克氏针固定,用金属锁定接骨板(浙江科惠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CS68型),钻孔、置入螺钉进行内固定。再在腕关节背侧经李斯特结节处作短弧形入路切口4~6 cm,分离、显露桡侧柱。骨折部位复位后,再植入掌、指骨接骨板[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型号:2.5T型接骨板]固定,行双层皮质固定。完成后电凝止血,冲洗切口,逐层关闭切口、包扎。在术后3个月采用Batra影像学评分[7]评估患者骨折复位效果,Batra影像学评分包括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关节面和下尺桡关节5项,评分范围0~100分,以≥80分为复位优良。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临床特征指标包括AO分型[6]、医源性组织损伤、规律功能锻炼、合并骨质疏松和受伤至手术时间。以严格按《桡骨远端骨折》[8]有关标准执行康复锻炼为有规律功能锻炼。⑵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情况。在术前行X线摄影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62060601,型号:DigiEye 780)检查,记录术前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缩短高度。⑶分析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⑷分析预测模型对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预测价值。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预测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比较 72例患者中62例骨折复位获得优良,优良率为86.11%。观察组患者AO分型差于对照组,医源性组织损伤率高于对照组,规范功能锻炼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占比和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折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掌倾角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尺偏角小于对照组,桡骨缩短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可能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因素赋值,见表3。将赋值后的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骨折AO分型为C型、医源性组织损伤是影响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规范功能锻炼是复位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4。

2.4 预测模型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不良的价值分析 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Y=1.017×(X1)+1.162×(X2)-0.420×(X3),以赋值后的结果为检验变量,以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是否骨折复位优良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见图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SE值=0.107,95%CI=0.579~1.000,P值=0.028),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633。

3 讨论

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可强化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有助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提高术后康复效果。本研究显示,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固定术的复位优良率达86.11%,这可能是因联合入路手术方式可利用背侧入路清晰显露关节面和骨折断端,在直视下复位。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骨折复位不良风险,既往已有关于复位不良相关因素的报道[9],但临床对此尚未形成共识。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对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十分必要,这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AO分型优于对照组,医源性组织损伤率高于对照组,规范功能锻炼占比低于对照组,且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折AO分型为C型、医源性组织损伤是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规范功能锻炼是复位不良的保护因素。分析原因,C型骨折患者骨折病情复杂手术治疗难度较大。C型骨折患者为完全关节内骨折,关节结构破坏严重,部分患者伴粉碎性关节内骨折,复位丢失风险高,影响复位效果,对于该类患者,应注意对钢板加固,可在术后采用外置支具进行辅助固定,以降低复位丢失率[10]。医源性组织损伤可破坏局部组织解剖结构,影响术后恢复效果,王瑞等[11]的研究也认为医源性组织损伤可降低内固定力,进而影响骨折愈合质量。因此,术中侵入性操作应动作轻柔,尤其注意保护骨间后神经和尺侧副韧带,防止离断局部肌肉组织。另外,术中要注意保留粉碎骨折块,可采用螺钉固定,严重粉碎性骨折时,可考虑植骨[12]。早期进行规范功能锻炼是骨折复位质量的保护因素,分析原因,规范功能锻炼能避免术后手臂长时间不动所致的关节活动受限,加快关节功能的修复速度。目前,临床多主张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13]。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注意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指导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本研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骨折复位效果的AUC达0.802,敏感度达0.810,提示该模型有助于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这可能是因该模型覆盖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情况的各项因素,能准确判断骨折复位效果,临床可据此优化治疗方案,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骨折复位效果。

综上所述,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理想,其复位不良与骨折分型、医源性组织损伤与术后功能锻炼有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判断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不良具有较高的效能。

参考文献

吴佳俊,王子平,易存国,等.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预后与尺骨茎突骨折的相关临床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8, 15(6): 52-54.

樊健,蒋波,陈凯,等.比较不切开与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 17(10): 902-904.

边鹏辉,王占东.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9): 8-10.

刘涛,鲍飞龙,亢世杰,等.掌背侧联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四部分骨折的策略和效果[J].中华外科杂志, 2018, 56(3): 183-188.

曹荣旗,倪力刚,龙隆,等.掌背侧双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 34(5): 530-531.

王亦璁,姜保国.骨与关节损伤[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89-91.

白人驹,徐克.医学影像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91-93.

汤锦波.桡骨远端骨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78-82.

屈唱,马俊腾.掌侧钢板内固定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 42(4): 423-426.

张伟.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思考[J].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20): 62-63.

王瑞,黄山,刘昆,等.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J].创伤外科杂志, 2019, 21(10): 742-745.

张晓剑,徐浩.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学, 2016, 44(8): 1080-1082.

胥勇,曾勇,刘信,等.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钢板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 31(9): 65-68.

猜你喜欢
医源性桡骨远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0例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