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玲 李智勇 黄弼温 卓秀梅 兰芳梅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抗生素应用情况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44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抗生素进行分组,未使用抗生素患儿设为A组(317例),使用抗生素患儿设为B组(127例);根据患儿入院时的年龄将A组患儿分为≤24 h组(98例)、24~48 h组(72例)、48~72 h组(60例)、72~96 h组(26例)和96 h~7 d组(61例)(若刚好为24 、48、72、96 h则自动纳入前一组)。比较患儿的临床资料、抗生素使用情况、CRP和血红蛋白(Hb)水平,并分析CRP与H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儿入院时年龄更小,有羊水≥Ⅱ度浑浊、母体产前发热占比更高,胎膜早破时间更长,住院期间有感染症状发生率更高(均P<0.05)。24~48 h组患儿的CRP异常检出率最高,CRP异常多集中于出生后72 h内。Hb水平在24~48 h下降至最低点,≤24 h 组与 24~48 h 组、24~48 h 组与 48~72 h 组患者儿Hb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CRP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250,P=0.003),在24~48 h时其相关性最强(r=?0.585,P<0.05)。结论 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CRP异常多集中于出生后72 h内,需尽早对患儿进行CRP与Hb检测,以保障患儿的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病;C反应蛋白;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9.0093.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9.031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即母体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这是因为O血型的人体内有抗-A抗体和抗-B抗体,是可以透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G(IgG)类型,这些抗体会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或B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巨噬细胞识别发生吞噬作用及激活补体系统,而发生同族免疫性溶血,导致红细胞被破坏[1]。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等,其中黄疸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重要原因,可遗留严重后遗症[2]。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反应或应激状态下,血清中的CRP会在短时间内升高。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实践中,即使没有明确的感染迹象,CRP水平也会超出正常范围,导致临床不易辨别是否存在感染,从而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据统计,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有68.7%的抗菌药物用于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中抗生素应用情况及CRP变化规律,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44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住院期间是否使用抗生素分为A组(317例,未使用抗生素)和B组(127例,使用抗生素)。根据患儿入院时的年龄将A组患儿分为≤24 h组(98例)、24~48 h组(72例)、48~72 h组(60例)、72~96 h组(26例)及96 h~7 d组(61例)(若刚好为24 、48、72、96 h,则自动纳入前一组)。本研究经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诊断标准:⑴母婴ABO血型不合;⑵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和抗体释放实验阳性,且不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溶血病[4]。纳入标准:⑴符合上述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标准;⑵出生胎龄≥37周;⑶入院日龄≤7 d。排除标准:⑴入院前和入院后给予换血治疗或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儿;⑵出生后1或5 min 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5]≤7分的患儿;⑶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和(或)先天性畸形的患儿。
1.2 研究方法 采集患儿入院后第2天晨起空腹肘静脉血2 mL,置于抗凝试剂管内,采用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62401196,型号:FS-205)检测CRP。新生儿CRP异常的判定标准:年龄≤24 h,CRP≥5 mg/L为异常;年龄>24 h,CRP≥10 mg/L为异常[6]。Hb检测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首先取1支小试管,加入HiCN试剂(上海梵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 mL;用清洁干燥微量吸管准确吸取患儿的末梢静脉血20 μL;擦去管外余血,将吸管插入小试管中稀释液底部,轻轻将血放出,并吸取上清液,清洗吸管2~3次,混匀;将试管静置5 min后,测定待测标本在540 nm下的吸光度;最后根据标准曲线求得患儿的实际Hb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A组和B组患儿的临床资料。⑵比较A组和B组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和CRP异常检出情况。⑶比较不同入院时间ABO溶血病患儿的CRP异常检出情况。⑷分析CRP与Hb的时间变化关系情况。⑸分析CRP与Hb水平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K-S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非配对资料采用曼惠特尼(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多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srma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和B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出生体质量、性别、生产方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患儿入院时年龄更早,合并有羊水≥Ⅱ度浑浊、母体产前发热占比更高,胎膜早破时间更长,住院期间有感染症状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A组和B组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和CRP异常检出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中共127例使用抗生素,其中有68例使用青霉素钠(53.54%),34例使用头孢呋辛(26.77%),25例使用头孢他啶(19.69%)。住院期间有18例患儿出现感染症状,其中5例因抗感染效果不佳,感染指标进一步升高同时出现发热,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后症状消失,使用抗生素后第5天复查炎症指标下降至正常范围。两组患儿住院期间CRP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入院时间ABO溶血病患儿的CRP异常检出情况比较 24~48 h组患儿的CRP异常检出率最高(33.33%),CRP异常多集中于出生后72 h内,占检出异常的93.06%,出生72 h后的患儿CRP异常检出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9.781,P<0.05),见表3。
2.4 CRP和Hb的时间变化关系情况分析 CRP中位线从<24 h到24~48 h呈上升趋势,异常高值主要集中于24~48 h,≤24 h组与24~48 h组患儿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在24~48 h下降至最低点,≤24 h组与24~48 h组、24~48 h组与48~72 h组患儿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图2。
3 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母婴ABO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疾病,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因免疫性溶血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增高[7],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多因性,感染也是诱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即使没有明确的感染迹象,其CRP水平也异常升高,导致临床诊治无法准确判定患儿是否感染,施行抗生素治疗时受阻,故本研究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患儿合并有羊水≥Ⅱ度浑浊、母体产前发热占比更高,胎膜早破时间更长,住院期间有感染症状发生率更高。分析原因: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决定因素并非单纯取决于炎症因子,而主要基于羊水浑浊、胎膜早破时间长、母体产前发热和住院期间有感染症状,若患儿的症状严重,则需要给予其抗生素治疗,在治疗后患儿的相关症状才可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儿入院时年龄低于A组,说明B组患儿合并有感染,其黄疸出现时间更早,需要更早给予治疗,与古丽等[8]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儿胎膜早破时间长于A组,提示胎膜早破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新生儿发生感染。这是因为胎膜早破可能是母体绒毛膜羊膜炎的表现,胎膜早破的母体羊膜腔微生物检出率是胎膜完整的母体羊膜腔微生物检出率的2.3倍,胎膜早破与感染可互为因果,由于病原菌的侵入,往往引起新生儿发生严重感染[9-10]。面对新生儿感染,国内外通常采用青霉素或联合氨苄西林为首选抗生素,严重感染时可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本研究患儿中共127例使用抗生素,其中有68例使用青霉素钠,34例使用头孢呋辛,25例使用头孢他啶,基本符合相关指南要求。本研究结果显示,24~48 h组患儿的CRP异常检出率最高(33.33%),CRP异常多集中于出生后72 h内,占检出异常的93.06%,出生72 h后的患儿CRP异常检出率明显降低,基于年龄分组进行进一步分析,出生72 h后的患儿CRP异常检出率明显降低,以此推测ABO溶血病患儿中CRP异常多于出生后72 h内,这与程艳超等[11]报道的新生儿发生ABO溶血时CRP变化规律结果相似。最后,本研究结果显示,CRP与Hb水平呈负相关,其中在 24~48 h 时相关性最强,CRP每增加1个单位,Hb下降0.585个单位。这提示新生儿ABO溶血病中,新生儿的CRP异常多集中于生后72 h内,需要尽早给予患儿加强抗炎治疗,以改善其症状。
综上所述,新生儿ABO溶血病中,使用抗生素能较好改善患儿的情况,而新生儿的CRP异常多集中于生后72 h内,因此需尽早对患儿进行CRP与Hb检测,以保障患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吕倩男,杜立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治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 2023, 35(11): 1534-1537.
陈晓飒,严波.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应用进展[J]. 心电与循环, 2022, 41(2): 203-205, 208.
陈晓飒,严波.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应用进展[J].心电与循环, 2022, 41(2): 203-205, 208.
JIANG S, ZHANG L, YAN W, et al. Antibiotic use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China: A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J].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21, 239: 136-14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764-769.
李茂军,吴青,阳倩,等. Apgar评分的再评价:美国儿科学会和妇产科学会“Apgar评分”最新声明简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 31(14): 1063-106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 2019, 57(4): 252-257.
古丽, 黄薇, 董文斌.血型及首次出现黄疸时间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性[J].西部医学, 2016, 28(3): 385-388, 392.
杨蛟, 努尔亚·热加甫, 阿依加马力·木合台尔.血型、血清检测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ABO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研究[J]. 贵州医药, 2019, 43(4): 628-629.
POLIN R A, PAPILE L, BALEY J E, e t al. Management of neonates with suspected or proven early-onset bacterial sepsis[J]. Pediatrics, 2012, 129(5): 1006-1015.
程艳超,徐发林,霍婉莹,等.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在足月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23, 31(5): 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