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宏
素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要素。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文字的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享受。
一、重视氛围营造,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氛围,是指一种文化环境。这种环境利于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滋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重环境熏陶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近年来,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从三个方面优化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师生融入到浓浓的书香氛围中。
营造校园阅读环境。学校阅览室定期对学生开放,教学楼各楼层间的读书吧,保证书籍数量足,且定期更新。让学生每天在校随时有书读、有选择余地的读。学校楼道长廊布置了“新书推荐”、“读书方法”、“名人读书故事”、“师生阅读之星”等版面内容,营造了浓郁的阅读氛围。
营造班级阅读环境。每个班级都设置“悦阅阁”,充实并及时更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加强班级“悦读”主题文化建设,手抄报、读书体会、好书推荐、名言警句、班级阅读之星名片应有尽有,精彩纷呈,每月更新。
2、建设家庭小书屋。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号召每个家庭小书屋。让父母和子女携手阅读,一起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在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
(二)重课堂拓展
激情导语引入。教师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三)重竞赛活动
诗文背诵比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各种诗文背诵竞赛。人人都参与比赛,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背诵的古诗词、《三字经》、儿童诗或者对对子的数量最多,最有情感,就封他一个“诵读小能手”的称号,并在班内增设“背诵之星”等多种奖项来激发学生背诵诗文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的身心也在诵诗比赛中受到熏陶,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底蕴。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学们体味着经典诵读的快乐与幸福,尽情地吸收古诗文中的丰富营养,逐步形成深厚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促进习惯养成,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核心素养。教育家和《课标》将“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应该促使小学生养成以下习惯:
(一)促阅读习惯
读书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不是几天可以养成的,需靠平时持之以恒的训练。这种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可分为三个阶段:
1、能读阶段,这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其对语文的兴趣,用诗歌、散文、对联、三字经等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其博闻强记,积累语言素材,逐步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组织语文兴趣小组、语文社团活动,办手抄报、剪报、黑板报,使学生达到能读的目的。
2、善读阶段,这是阅读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其对文章的理解,以提高听、说、读、写的理解,在感知语言材料后,就要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理解语言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和深刻含义,使其阅读进一步深入。
3、喜读阶段,即兴趣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读书已成为一种欲望,是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对文章的仔细咀嚼、品味、评价、欣赏,是对文章更深层次的认识阶段。
(二)促积累习惯
1、诵读积累。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学校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安排每个学生轮流当小老师领读一首古诗词、或四句《三字经》等,学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意思;回家后由家长督促背诵。这样,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家人分享,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了兴趣。
2、摘抄积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的同时,进行有效摘抄,是培养阅读能力,把所读内容内化吸收的好方法。新课 标也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
(三)促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并加以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该利用机会创造语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阅读课的评论、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举行故事会、推荐最喜欢的读物活动、朗读比赛、接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四)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家庭阅读
三、加强亲子阅读,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亲子阅读是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一种创新阅读方式,它通过家长与儿童的亲密阅读互动来实现教育职能,符合儿童的认知习惯和心理特征,不但对儿童成长有益,也便于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增进亲子关系。家长积极开展亲子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提供个别或小组的阅读辅导指导,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关注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校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使父母成为了孩子们的榜样,让孩子们感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氛围。在阅读期间,家长协助孩子共同打卡,并将阅读的内容和感悟记录下来,整理成读书心得,并以写话、绘图等方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读书打卡活动计划表》是孩子们每天坚持读书的见证,在家长们的监督与陪伴下,满满的记录让孩子和家长共同体会到了坚持的意义,收获了读书的快乐!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