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体态律动与情感歌唱

2024-06-18 07:03刘颖
三角洲 2024年12期
关键词:律动情感音乐

体态律动作为一种身体语言,能够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促使其在音乐表达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情感歌唱则通过歌曲的歌词、旋律等元素,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培养其音乐审美情感。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启蒙的重要时期,而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域和人文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化认同和创造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敏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好体态律动和情感歌唱两个重要方面,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的体验中,更能够促使他们从中汲取情感养分,形成独立的审美品位。

导入激发兴趣,唤醒音乐本能

一、听音感悟,随乐律动

音乐课堂的导入阶段承载着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使命。导入不仅仅是连接课堂内容的桥梁,更是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的催化剂。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导入将音乐融入实际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对抽象概念理解较为有限。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应当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音乐元素和概念,以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

例如,湘艺版三年级下册听赏课新疆民歌《打起手鼓唱起歌》,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引导学生击打节奏或者进行步态律动。教师首先为学生引入新疆民族乐器手鼓,带领学生以手为鼓,一起来体验一下新疆的典型节奏“X.XXX|XXXXX|”学生可以通过拍手、跺脚以及步态等进行“体态律动”。通过这种生动的导入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元素,特别是节奏的魅力。

二、游戏互动,轻松氛围

在音乐课堂的导入阶段,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能够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按照达尔克罗兹的儿童教育观点,将游戏活动引入教学中,这些活动容易唤醒儿童对音乐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和音乐本能。游戏活动不仅使儿童感到亲切和自然,还有利于教师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便于教师将有关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技术渗透在游戏活动中。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热身律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音乐学习中,如摇摆、跳跃,或者模拟乐器的演奏动作,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节奏。还可以创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情感。例如,模拟一场音乐会,学生可以扮演演奏家、指挥家、观众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感受音乐表演的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故事启蒙,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参与音乐故事的编创,教师通过画面卡片、故事情节等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故事。游戏活动不仅仅是课堂中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的学习氛围,还能够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凸显学生本位,强化音乐感知

一、自主探究,音乐元素

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中,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强调音乐元素的解释和记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参与和感知体验。这可能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变得枯燥,失去兴趣,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而缺乏自主探究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种更具综合性和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通过参与音乐欣赏、表达等实际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真实兴趣。

例如,在教学藏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时,教师可以借用问题前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歌曲中的气氛和情感。首先,教师播放《我的家乡日喀则》这首歌曲,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初听体验,随着音乐的旋律做出简单而自由的动作。接着,教师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探究出歌曲基本的音乐元素,如“整首歌曲中体现了怎样的旋律特点和情绪氛围?”“如果你在你的家乡,会有怎样的情景和情感?”以引导学生思考歌曲所传达的意境。随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根据问题的引导,对歌曲进行更深层次音乐元素的解读。教师可以进一步问道:“在歌曲中有哪些是藏族家乡的方言?”“请结合藏族舞蹈表现歌曲中的方言”等。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音乐的表达,帮助学生从歌曲中挖掘出更多的情感元素,以及如何通过演唱方言和身体律动传递这些情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游戏、创造性表达、合作学习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最重要的是,通过在实际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育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二、针对指导,以学定教

在开展音乐课程时,全面分析学生的学情状况,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知和技能水平,促使学生在差异化的指导形式中得到更个性化的发展。对于那些律动表现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动作创作中更加自由发挥,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这包括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挑战更有难度的活动,并在表演中展现个性。教师的角色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引导而非限制,使他们在律动的过程中真正享受艺术的乐趣。而对于那些在各方面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举例来说,假设教学内容为“多彩的民族乐器”,教师需观察学生更加偏好哪一种学习方式,分层次、全方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教师首先播放富有多样民族乐器的音乐录音,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去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介绍每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随后,教师使用图片、视频或实际的乐器展示,向学生展示各种民族乐器的外观和结构。通过展示乐手演奏的视频,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更深入地理解各乐器的演奏方式和音色。最后,教师安排实际的乐器演示,让学生亲自试奏一些简单的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手感和发声方式。提供简单的打击乐器或口哨等小工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深入体验音乐,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通过综合利用听觉、视觉和动手实践这三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确保不同学生都能够以自己更偏好的方式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创设情境教学,体验音乐情感

一、角色饰演,情感解读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语言,而歌曲更是能够直接传递歌手、作曲家或歌词作者的情感和情绪的载体。通过情感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并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创设情境教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

例如,湖北民歌《采莲船》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歌曲《采莲船》的背景和情感,“每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人们就会组建采莲船队,敲锣打鼓串乡拜年,十分热闹”。然后让女生扮演“幺妹儿”,男生扮演“艄公”,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刻地理解歌曲的内涵。教师引导“幺妹儿”用声势律动做摇船的动作,“艄公”利用声势律动做划桨的动作,跟随音乐吆喝歌唱。通过表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同时感受到角色扮演的趣味和情感表达的乐趣。鼓励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歌词,理解歌曲所包含的信息和情感。比如,歌词中的“热热闹闹”“鞭炮响”“锣鼓响”等,体验到歌曲中描绘的热烈场面,感受歌曲欢快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角色饰演的过程中融入了对音乐的情感理解,提升了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同时,这种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展现情境,情感歌唱

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并进行情景再现教学能够为学生打开歌唱教学的大门,让他们在更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土家族民歌《乃哟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土家族的传统节日“社巴节”的由来和内涵,通过图文资料或短视频等形式,呈现“社巴节”庆典的场景、活动和重要意义,让学生对这个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增加趣味和亲近感,引入虚拟人物土家族小姑娘小康,她是“社巴节”中的活动策划者,邀请同学一起参加土家族的盛宴。通过小康的视角,向学生讲解《乃哟乃》的歌曲故事。解释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庆典氛围以及歌词中的土家族语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学生可以分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舞者、歌手、乐手等,一同准备庆典的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土家族的歌舞文化,感受社交活动的热烈气氛,更有带入热烈、喜庆的情感进行演唱,既能够传授音乐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体验,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引导律动编创,探索音乐表达

一、小组互动,律动表演

达尔克罗兹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作,通过自由的身体律动表达内在的音乐感觉。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通过身体的律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他认为,身体的动作可以是音乐情感的表达工具,使学生更加敏感地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绪和情感。

以二年级上册维吾尔族民歌《阿凡提骑驴》一课为例,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例如歌曲中可能包含的幽默、欢乐,或者其他情感元素。教师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动作,为学生设立两个动作,动作一:模仿阿凡提倒骑驴的样子,左手横放胸前,摊开手掌,右手弯曲,手肘立于左手掌上,伸出右手食指做绕圈动作;动作二:利用维吾尔族舞蹈基本动作“绕腕立掌”进行律动编创。每个小组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的身体律动创作,表达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后,进行同侪评价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对其他组表演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通过这样的小组互动律动表演,学生能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阿凡提骑驴》的情感内涵,并通过自由创作的方式将个性化的理解融入表演中。这种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还促使他们更深入地融入和理解维吾尔族的音乐文化。

二、学科融合,加深层次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是一种丰富而综合性的教学策略,旨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促进跨学科的学习。通过融合舞蹈律动、语文文学意象、历史背景等学科,教师可以创造出更具启发性的学习体验。达尔克罗兹认为,身体的动作可以是音乐情感的表达工具,使学生更加敏感地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绪和情感,通过多学科的交融,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同时培养出色的音乐表达和演绎能力。在舞蹈律动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将其与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相融合,创作出具有独特律动的表演。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还促进了身体与音乐之间的和谐互动。语文文学意象的融合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更深入地分析歌词,挖掘其中的文学意象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歌曲背后的故事进行解读,学生能够将音乐与语文紧密结合,提升对歌曲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历史背景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这种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同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学科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全面地认识和体验音乐的多重层面。

作者简介:

刘颖,1989年1月生,女,汉族,湖南长沙人,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民族民间音乐。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瑞致小学。

猜你喜欢
律动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音乐
生命的律动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