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嵌入式环境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互构机制

2024-06-18 23:23:16古再阿依·买买提明李树学张雯
三角洲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校园民族

古再阿依·买买提明 李树学 张雯

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成长成才、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及党和国家繁荣、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分别从精神文化互构、制度文化互构、行为文化互构和物质文化互构等四个方向进行研究和阐释,完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渠道以形成文化互构机制。加强思想引领,把握文化互构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管理队伍建设、行为规划主渠道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意识、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等方法和建立多元文化关怀机制,提高文化互构的软实力,最终达到各民族学生之间文化互构,使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文化共同体,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当前,我国区域间的交流不断加深,教育水平快速发展,高校嵌入式环境已然生成,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他们作为推动民族地区“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力量,有着民族特点鲜明、群体融入差异、性格心理特征明显等特点,这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交流。对此,探寻少数民族学生文化互构现状,在把握挑战的同时找到一条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互构机制建设路径,已经成为广大高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文化互构的实质分析

在不同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同的文化之间依然有紧密的联系,可互相弥补,形成文化共同体,促进高校各少数民族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化自我心理,发展思政水平,进而助力民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推动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其实质就是民族共同体。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班级、宿舍等环境当中普遍有着良好的表现,同时,他们期待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但由于受民族差异思维定式影响较深,因此,思政水平发展不尽人意。而通过文化互构能够有效提升广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水平,使他们能够坚决维护民族共同体,在未来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建设中贡献自己应有力量。

学生文化互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来自广东省7所高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回收后筛选的有效问卷为148份,回收问卷中男生人数为41人,占27.7%;女生人数为107人,占72.3%。

二、分析方法

问卷主要参考了中央民族大学教师袁辰霞在研究在京高校新疆学生文化适应研究应用的量表,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首先,精神文化方面互构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表1),目前参与调研的广东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识形态情况较稳定。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能以科学的思维去看待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融合的必要性;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非常强,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树立核心价值观有积极作用,对中华传统文化很自信,同时,支持和赞同在高校多种文化嵌入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并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发展,依法治校等各类校园活动,认为参与校园活动对自身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其次,制度文化方面互构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表2),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强,包括认同改革开放对家乡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变化,认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并愿意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政策项目,积极入伍并入伍动机纯粹;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学校的各种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并认为其在自己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和成才中的作用非常大;整体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制度文化方面的现状比较乐观,可通过进一步提高校园制度建设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制度文化自信。

第三,行为文化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表3),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念正直。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本民族的民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部分值得保留与传承,起到规范和约束本民族行为取向和价值标准的作用;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普通话并经常使用,对方言也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价值观念、语言行为、消费行为、消遣方式方面与汉族学生大致相同,但仍需要进一步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彻底消除相互排外行为,加强指引和带动行为观念消极的学生。

第四,物质文化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表4),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本民族传统节日、饮食、建筑及特殊生产工具在内的具有本民族特殊文化符号的一系列文化外在表现形式方面与汉族学生有所不同,但他们在服饰、旅游方向、新科技、新型文化产物的追求方面与汉族学生大致相同,都较喜欢时尚、流行的服饰,旅游喜欢看景点、喜欢参观红色基地,乐于尝试科技、新型文化产物。高校学生不管是否拥有相同的物质文化背景和追求,都乐于在不同的民族学生之间进行物质文化交流,尝试交换新鲜的物质。

高校嵌入式环境下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互构的路径

一、重视思想引领,把握文化互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象比喻,也是对新时代搞好民族团结的明确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提升阶段,而作为少数民族人才的他们在高校嵌入式环境中能以最好的方式与其他民族学生进行文化交流,互相弥补文化差异,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帮助。在这种文化互构、融合中不断得以提炼和升华,最终形成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校应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建立民主公平的校园制度文化,培育敬业诚信的校园行为文化,和谐的物质文化。而作为文化包容度最高的广东省各高校也必须适时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不断加强各民族学生的文化互构建设。

二、着眼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互构实效。

首先,在加强学生管理过程中强化道德教育,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知识教育过程中重视并加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如讲座、演讲、参观、展览、广播、网络……并充分发挥评优评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思想从追求物质享受向建功立业方面转化。其次,总体规划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在绿化、美化、净化、优化校园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强花草树木的培植和爱护。创造一种高尚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以利于陶冶学生的艺术和道德情操,让师生增强作为学校一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最后,探索文化学习浸润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合作交流、开拓创新”的学习文化,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建设班级、团队、校园的优秀文化,形成一个文化浸润式的校园学习氛围,促进文化互构实效的提升。

三、建立多元文化关怀机制,提高文化互构的软实力。

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多元文化关怀工作,例如跨文化交流中心、学生事务中心等,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设立专门的咨询热线、邮箱或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解答他们在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并提供相关资源和信息。为教职员工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增强对不同民族学生的理解和关爱。制定明确的政策和规定,保障各民族学生的权益,禁止歧视行为和言论,营造一个公正、平等、包容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各高校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各项举措,加强各民族学生的文化互动,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古再阿依·买买提明,1986年11月生,女,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本科学历(在职读研),大学生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助教。本文系广州医科大学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01-411-2103011)成果。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校园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