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界 麻华
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来说两者属于异曲同工,都是为了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是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入耳入心入脑,但当前美育在协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美学元素缺乏、实践活动较少、教育者不够重视等现实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问题对美育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进行研究,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争取实现美育进中考全覆盖以后,“美育教育”就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国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完善和落实提出了一系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新思想和新要求。因此,在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运用美的功能来育人、塑造人,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德育教育必要的研究课题。这不仅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创新模式,也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育协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美育元素的缺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旧和真谬、透彻和契合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效率和速度,甚至改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这里的“德”不仅指的是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理想信念、政治立场,而且还指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思政课程教学,但是,部分高校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疲于应付枯燥的理论内容而存在美育元素缺失的现象。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抵触心理,每学期课程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被动地接触、学习。对于美育元素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过于重视书本上枯燥的社会性知识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应该遵循的成长发展规律。其次,没有真正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顺应时代发展将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思想政治教育中愉悦的教学内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做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引导和教育。如针对有抑郁情绪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方面的专题教学,针对大学生恋爱开展正确恋爱观方面的专题教学、针对大学生为人处世方面开展相关主题教学内容,并通过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参与进来,亲身体验教学过程。第四,虽思政课不断改革,仍然存在部分高校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如整节课念课件、传统方式解释重点知识,造成学生上课兴趣下降、睡觉、打游戏等情况。第五,美育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只有将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很多高校仍存在重视专业课而对审美教育认识不够的情况,甚至出现美育课程随意性大的情况,如一些高校开设了艺术概论、艺术与美学、名作欣赏等课程,但艺术与实践类、史论类等课程开设较少,出现相近课程开设的重复性较大,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差。
二、美育协同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较少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虽然通过美学理论、美术史等的理论知识的融入让学生了解了美的概念和内涵,但仍存在思政教育与美育相协同的实践活动较少的情况,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在讲授“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弘扬家庭美德”等章节中,只能通过课堂理论进行讲授,缺少美育协同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如可通过邀请道德模范讲授个人品德故事、老红军讲授革命故事、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社会公德宣讲等;另外,可在全校推进“第二课堂”,根据学生参与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加强实践活动美育的浸润,可通过展示美术作品、音乐作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美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三、部分教育者的审美教育意识淡薄
审美教育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以及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如何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部分,但随着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包括部分教育者自身对什么是全面发展、当今社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认识不足、造成对审美意识的淡薄,美育资源开发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人文、艺术类课程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成绩和结果而忽略学生大学过程培养,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存在缺失的情况,如很多高校也存在美育资源不达标、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等情况;一些学生存在对自己的着装无要求,不修边幅,不懂得如何与老师、同学融洽相处等情况,认为读书时只要学习好就行等类似于停留于中学时的应试思维模式。
美育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新时代人才迫切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各个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美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更好地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人。美育从精神上来看讲求真善美的统一,从价值导向上看讲求家国同构、大一统、共同体,从审美情怀上看讲求诗情画意,从实现途径上看讲求礼乐教化,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美育协同思政教学全过程一方面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加入美的元素,为高校课堂增加趣味性,通过知识的协同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将枯燥乏味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索。由此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进一步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二、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是相统一的过程,在工作与生活中,人的欲求需要通过理智和道德进行约束,同时,德育需要通过美育培养人高尚的情感、高的情商来与人沟通交流,适应社会的需要,美育还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创造力,调动人的想象力,通过感性又生动的途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德和美的教育。美育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实现更加丰富的认知,人的智商需要通过情商的丰富性、创造性去进行开发,同时,情商是通过美育来实现开发的,一个人情商的高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强弱对于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美育是培养情商的需要(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需要)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更应该是情商、智商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尤其大学不同于高中的应试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因此,“成人”就更需要情商教育。美育教育正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方面,通过美术欣赏的感知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的方式,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在美育中培养情商可以使学生拥有一个艺术的、美好的人生。
四、美育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美育教育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将艺术审美与历史故事、传统文化、哲理性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往往容易唤醒青年一代对真善美的认识欲和追求,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协同艺术活动,使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同时更有兴趣主动了解背后的思想内涵,教育者在组织学生进行美育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使其更好地走近学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影响。如在思政教学《道德与法治》课中通过组建合唱队开展红色歌曲接力传唱的形式进行美育协同,不仅使同学们欣赏了悦耳的歌声,也提升了学生的政治修养、收获了信念真知、凝聚了奋斗力量。
美育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美育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美育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伴相随的过程,是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模式的过程,是美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相得益彰的过程,因此,只有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协同,发挥育人的作用: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师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更加明确,虽然国家在思政教师的配备上提出要求,但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如一个人带多个班级、一个班有多个小班合并等,导致教师无精力认真备课,疲于应付教学更无精力准备大量的教学资料,更谈不上美育的融入,因此,学校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美育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划的方案,形成统一领导,摸清美育师资教师底数,准确研判新时代高校对美育师资配备的需求,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配足配齐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师资力量,制定美育评价机制,完善美育工作条件。
二、弘扬传统美德,注重美育资料搜集,提升课堂趣味性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出发点,美德教育美育教育共同致力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精神,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学校美育教育的坚厚基础。不同阶段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同的感受与领悟,要培养不同的素养领域,如在小学阶段通过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塑造美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在中学阶段,通过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哲学、伦理学、美学的协同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行为习惯。能够在生活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发现生活的美好。大学阶段通过传统美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恋爱观,进一步培养独立的思维模式,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美德教育与美育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此,在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美育资料的搜集,使学生通过感受美,一方面学习了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思政协同美育教育,注重方式方法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协同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美育协同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做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从美育协同的角度来讲,要多鼓励学生参与政治、文化、文学、艺术等相关活动,使学生通过多涉猎不同科目,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其次,高校多开设有趣而有深度的校园文化、艺术、文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课程感受美育教育。第三,多开展美德宣传活动,通过创新实践方式将美德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总之要化有形于无形,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四、注重美育平台的建设
要想更好地将美学协同思政教育全过程,要注重美学平台的建设,如在活动上可以举办美育浸润校园活动,培育木偶社团、相声社团,定期邀请艺术团进校园等。教学上,可以邀请人文艺术专业的教师与思政课形成交叉学科的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在一些章节可以邀请艺术系教师进行专题授课,可以挖掘美学资源与思政理论知识点进行对接形成特色教材、案例库、特色教案等,定期组织学生到乡村、社区、驻地部队等展示学校的美育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美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美”的精神,打造美的品格,可以为大学生指明正确的人生方向,使学生自觉提升气质涵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简介:
关志界,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副教授;麻华,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美育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4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