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欣然
【摘要】文章首先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数字化技术治理网络暴力中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现象的必要性,概述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现象下的内涵,梳理利用数字技术治理的特点和法律价值,然后探讨我国治理该现象的现状,分析目前数字化治理在技术识别、隐私保护、技术风险上的困境,提出借鉴域外经验,强化数字化治理手段,建立评估体系等建议,从而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
【关键词】网络欺凌;数字技术;未成年人保护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如今未成年人成为在社会数字化进程中长大的一代,未成年人在知识的学习、心理的成长和三观的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网络的影响。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高达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97.2%,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占到了91.3%。网络在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与生活上的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不法侵害,这一问题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未成年人网络欺凌问题日益突出,给受害者的身心带来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校园暴力、家庭矛盾等社会问题。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现象的发生,使得未成年人能够健康上网,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保障其权利,但现行法律存在相对数字化领域发展的滞后性,缺乏对未成年在网络领域权益关怀的针对性、专门性等问题。因此建议引入数字化治理的方式,将法治理念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利用数字化治理高效、敏捷、精准等特点,有效应对这一新型社会问题,规范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
一、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内涵
网络欺凌通常是只通过特定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对其他人进行持续恶意的骚扰、威胁、侮辱或其他形式的伤害,对个人或某个群体具有针对性,造成被针对者在心理、情感、社交层面上的伤害。相比常见的“网络暴力”问题,缩小了行为的涵盖范围,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更具有隐蔽性和深远性。
而未成年人因为其社交网络相比成年人更为简单,因此未成年人网络欺凌通常发生在学校、课后活动、在线游戏平台等范围内。未成年人在认知和情感上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当其遭受到网络欺凌伤害时可能会感到孤独、沮丧、焦虑或自卑,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出现不愿意沟通,不知如何寻求帮助等问题,通常需要监护人、学校的介入和引导,以教育为主,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干预。
二、引入数字技术治理的优势
1.技术特点
首先,数字技术具有敏捷性。数字技术可以自动监测、检测网络欺凌行为,利用特定算法识别出具有欺凌倾向的内容,尽快阻止其扩散。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可以用于洞察网络欺凌行为的模式,从而对可能的网络欺凌进行预警,降低网络欺凌的发生概率。其次,数字技术具有精准性,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分析,能发现欺凌行为的起源、趋势和影响,使治理方向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数字技术还具有高效性,能在短时间内识别、处理大量信息,大大提高了网络欺凌事件的应对效率。
2.过程参与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能够逐步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打击和事后处理全流程的参与机制。在事前预防层面,数字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网络环境中的言论和行为,通过技术识别出潜在的网络霸凌苗头,及时发出预警;还可以根据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习惯和兴趣偏好,提供个性化的网络素养教育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规范行为准则。在事中打击层面上,数字技术能够通过IP地址、设备信息等手段,追踪网络欺凌行为的来源和路径,为执法部门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有助于迅速锁定施害者并依法惩处;还可以对网络霸凌事件进行大数据分析,揭示其背后的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打击网络欺凌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在事后处理层面,数字技术能够实现包括快速删除不良信息、封禁违规账号、向受害者提供援助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网络欺凌事件处理流程,确保高效、及时地处理。此外,数字技术还可以通过跨平台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不同网络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配合,更加全面地了解网络欺凌的态势。
三、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困境
1.当前治理现状
目前国内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数字技术治理主要从法制和政策层面开展。立法上,《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欺凌的权益,并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学校、家庭等各方的责任。《网络安全法》等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对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为打击网络欺凌提供了法律依据;政策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加强网络信息内容规范、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其中包括对网络欺凌行为的规范和处罚,教育部等部门的政策文件,强调将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共建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倡议书》则要求全社会都应进一步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网络法治教育,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
但法规和政策中对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更像是宣示性的口号,并未实际体现出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价值取向[2]。根据仍以平台责任治理为主的网络监管实践来看,网络平台更多的监管处理着眼于网络暴力,包括网络欺凌、网络谩骂、网络诽谤、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因为网络暴力不仅限于个人之间的冲突,还可能涉及更大规模的社会问题,如网络仇恨言论、网络恐怖主义等,这些看似更加“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平台主体忽视了未成年人的主体性,并且对网络欺凌语言缺乏敏感度。
2.数字技术的局限性
(1)技术识别。虽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准确理解和识别网络语境中的霸凌言论仍然是一个挑战。网络语言常常包含隐晦、讽刺或双关意味,未成年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创设和使用相比成年人迭代速度更快、应用能力更强,模型可能难以准确捕捉这些含义并更新相关数据。即使数字技术对于文本内容的识别相对成熟,但对于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霸凌行为识别还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当这些内容经过篡改或伪装构成一个新内容,如“表情包”“文字缩写”时。
(2)隐私保护。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网络霸凌监测和干预时,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个人数据,数据隐私、使用权限和伦理合规性都将成为网络平台在设置隐私条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会成为使用者及其监护人的顾虑。然而现有的数字技术在确保未成年人数据安全和隐私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在数字环境中理所应当需要额外的保护。
(3)技术风险。虽然数字技术提高了处理效率,但同时存在技术滥用的可能性,有可能被滥用于监视、侵犯隐私或进行其他不当行为。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制衡机制的情况下,这种滥用风险可能会增加。此外,大模型在处理数据时,可能会因为数据质量、数量或处理方式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地提取和利用信息,在某些特定任务上可能无法表现出足够的智能和灵活,导致在处理某些问题时显得不够聪明,从而出现误报或漏报的情况,导致无辜者受到不公正对待或真正的网络欺凌行为被忽视。
四、基于数字技术的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治理路径
1.路径探索
(1)域外经验。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利用大数据及分析作为工具的建议和实例并不少见。近年来,法国校园霸凌问题日益凸显,且受害者的年龄日趋年轻化。在立法层面,法国政府不仅持续完善国内相关法规,更在地区和国际层面积极促进网络暴力防治的国际法律合作。法国已加入如《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和《兰萨罗特公约》等针对保护儿童免受性剥削和性虐待的国际条约,利用这些公约机制来保障包括儿童在内的网络用户的安全与权益。此外,法国政府还推出了一款官方手机应用,旨在向网络受害者提供援助。这款应用允许受害者通过屏幕截图或照片等方式在线提交欺凌证据,特别为儿童提供了通过聊天报告欺凌行为并保存证据的功能。若遇到特别严重的网络欺凌情况,用户还可以选择将相关内容上传至官方平台或相关组织[3]。
(2)强化数字化治理手段。目前政府和各网络平台已经针对网络暴力现象做出了相关举措,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认知、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未成年对于自身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主动性较弱,因此需要在现有举措基础上,主动加强对于未成年人在网络欺凌方面的保护,同时关注到两者的针对性重点不同。
针对未成年人的书籍通常包括更为严格的监控和过滤技术,以确保未成年人无法接触到不良的内容,包括自动屏蔽不良网站、限制搜索关键词、过滤不当言论等。而针对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则更注重于提供个性化的过滤选项,让用户自行选择屏蔽的内容。
在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方面,平台要加大力度,对不良分子造成的潜在威胁加以防范,采取加强数据加密、限制信息共享等措施加以应对。而针对成年用户,在提供隐私设置选项的基础上,对其个人信息的可见度进行合理设置,使其有能力自行控制对自己隐私的暴露程度。
未成年人仍处于受教育阶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帮助未成年人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必要性,政府、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网络安全课程、提供安全教育游戏等措施。而政府、平台、社区可以为成年人使用者,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提供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进阶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网络威胁。
2.体系评估
建立行之有效的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数字化治理评估体系,是确保相关政策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并持续改进的关键。
在治理实践上,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实践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现状和严重程度。评估结果可以揭示网络欺凌的高发区域和易受害群体,从而指导相关部门和机构合理分配资源,加强干预和救助。并且评估体系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和互联网企业等,可以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欺凌问题。
建立评估体系可以推动政策的不断完善。评估结果可以揭示现有法律法规在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方面的不足之处,为政府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重要参考。评估体系可以分析不同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政府优化政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政策措施更加精准、有效。评估结果还可以反映新技术应用到网络平台后对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影响。同时,还能推动政府在政策创新方面做出积极尝试和探索。如与国际社会分享评估结果和治理经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范围内未成年人网络欺凌问题的治理进程。
五、总结与展望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治理的精准性和效率;另一方面,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欺凌的形式和手段也可能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需要不断更新治理手段和方法。
因此,应当加大数字技术在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治理中的应用力度,不断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尽管数字技术在治理网络欺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单靠技术手段还是不够的,要加大教育、立法力度,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成长为具备数字素养安全意识的未来公民,以应对日益突出的网络欺凌问题,同时也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构建和谐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共建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倡议书》,载中国政府网,http://www.cac.gov.cn/2020-07/31/c_1597760172871966.htm.
[2]郝洁.将大数据作为工具: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治理的未来方向[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3(05).
[3]黄磊.法国治理校园霸凌的路径与挑战[J].检察风云,2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