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4-06-18 15:14赵立新庞仁珍
大医生 2024年9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

赵立新 庞仁珍

【摘要】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商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气滞血瘀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均为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峰值流速对称性差值(DVp)和平均流速对称性差值(DVm)]水平、神经功能指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Vp、Vm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两组患者DVp、DVm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GFAP水平、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两组患者IGF-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改善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功能,安全性理想。

【关键词】通窍活血汤;缺血性脑卒中;气滞血瘀;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9.0007.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9.003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受损导致血管堵塞或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且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较高[1]。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方案以恢复脑血流灌注、抗凝治疗等为主,如溶栓治疗等。但部分患者的预后不佳,因此,联合用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案之一。中医称该病为“中风”,认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为主要病机。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服用汤剂等,均有确切疗效[2]。气滞血瘀证为该病常见证型,病机表现为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塞和脑髓失养,可见明显气滞、血瘀症状。通窍活血汤具有通窍活络、活血化瘀等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情况和对其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商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气滞血瘀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24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03±9.51)岁;病程9~15 h,平均病程(12.05±2.13)h。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8例、22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4.57±9.42)岁;病程8~15 h,平均病程(11.54±2.16)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商河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4];⑵符合气滞血瘀证的中医辨证标准[5](主证: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次证:肢体麻木、心烦易怒、气短乏力等;舌脉:舌质暗,脉沉细);⑶年龄≥18岁;⑷无感染、炎症疾病者。排除标准:⑴合并血液疾病者;⑵合并其他脑部疾病者;⑶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⑷合并躯体性症状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邯郸滏荣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363,规格:25 mg/片),100 mg/次,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358,规格:20 mg/片)20 mg/次,1次/d;取0.5 g的胞二磷胆碱(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287,规格:2 mL∶0.25 g)与5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充分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患者加用通窍活血汤。通窍活血汤方剂组成为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和鲜姜片各10 g,红枣7个,老葱3根,麝香0.15 g。随证加减:气虚者予黄芪60 g;腑实者予大黄10 g;肝阳上亢者予天麻、钩藤各10 g。加500 mL清水,以小火煎煮至200 mL,早、晚各服100 mL。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基本痊愈:症状(肢体麻木、口角歪斜等)均消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6] 评分的降低≥90%;显效:上述症状大幅改善,4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Vp、Vm水平均升高,DVp、DVm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GFAP水平、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两组患者IGF-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从而影响血供,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8]。中医认为,该病病机是风邪入中使脏腑阴阳失调,痰湿壅盛,瘀血凝滞,气血运行受阻,血随气逆,上冲于脑,蒙蔽清窍而发病。气滞血瘀证作为该病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主要病机为气滞和血瘀,出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状[9]。根据气滞血瘀的病机,应选用通窍活络、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赤芍、川芎和桃仁等。通窍活血汤作为传统中医药方,其加减应用旨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该方加减能够针对性地改善脑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和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这提示通窍活血汤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较佳,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通窍活血汤加减中含有多味中药材,其中赤芍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川芎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内行血气,有活血行气之效;桃仁活血化瘀;红花活血止痛,通经散肿;鲜姜片可通利血脉;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还可调和诸药;老葱定痛疗伤、通阳活血;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10]。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窍之功,对缺血性脑卒患者有较佳疗效。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Vp、Vm、DVp、DVm、GFAP、IGF-1水平、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优,这提示通窍活血汤加减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抗炎等作用,通过恢复脑血供、减轻炎症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也可改善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通窍活血汤加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分析原因,通窍活血汤的药物可通过君臣佐使的配伍在发挥疗效,同时,加减方中的药物相互制约,减轻了潜在的毒性作用,从而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通窍活血汤加减在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佳,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改善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功能,安全性理想。

参考文献

闫雯,赵于飞,宫玉哲,等. 缺血性脑卒中分子流行病学筛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 2023, 51(1): 65-68.

王振垚,张春荣,袁杰,等.解郁疏肝汤联合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sLOX-1、omentin-1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0(9): 2175-2182.

鲍彩云,曹雨露,冯靖,等.通窍活血汤结合针刺对颅脑损伤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血清Obestatin、FGF23表达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 21(24): 2591-259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 666-68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30(3): 193-197.

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5): 372-37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99-100.

滕雨明,韩广淞,沙宇惠,等.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 39(5): 388-393.

张宏勇.菏泽市城乡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主要危险因素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 2018, 37(12): 1007-1009.

陈勇,王洁,杨彤,等.麝香及麝香类中成药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 37(1): 57-59.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椎管内麻醉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变化研究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