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2024-06-17 14:31:52孔雪雅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路径新媒体

孔雪雅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对推动文化传播、满足受众需求以及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宣传和商业营收存在困境、节目受众有限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文化类综艺节目可通过强化内容创新、推动形式创新、借助前沿技术和多领域跨界联动展现传统文化之美,不断拓展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满足受众的文化精神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路径;中华传统文化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当代文化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其在为受众带来娱乐享受的同时也传递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在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文章旨在深入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探讨如何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手段,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的意义

(一)推动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内容,在推动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推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节目通常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节目形式,让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更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广泛传播。第二,文化类综艺节目对文化产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这类节目的播出可以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文化旅游、文创产品等;另一方面,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创意和灵感,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受众在观看节目时,会对节目中所展现的文化元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消费欲望,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文化类综艺节目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融入了现代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受众在欣赏节目时,不仅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其次,文化类综艺节目还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容易出现信息繁杂、价值观混乱等问题。而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最后,文化类综艺节目还具有民族文化认同功能。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能够让受众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二、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新媒体浪潮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热度不断上升,并获得大众的喜爱。然而,随着文化类综艺节目不断涌现,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如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近几年的综艺节目市场,文化类综艺节目爆款频出,其中《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更是在一段时间内风靡全国,这些节目内容主要集中在古文、诗词、历史、曲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然而,这种内容的集中化也带来新的问题,即不同节目的内容相似性极高,缺乏创新和差异化。除了内容同质化,节目形式的同质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大部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方式仍以棚内演播厅拍摄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控制拍摄条件,但也带来空间局限性和受众参与感低等问题。

(二)文化宣传和商业营收存在困境

在当今电视产业中,收视率是制胜的关键,商业竞争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在这种压力下,以文化性为主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也面临新的挑战。其一,受众更趋向于选择轻松、娱乐性强的内容,这使得那些深度探讨传统文化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吸引大众方面较为困难。其二,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商业模式不佳、商业植入难度大等问题导致节目招商陷入困境,这使得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营收、收视两难的境地。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强调,《典籍里的中国》的策划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传承中国经典文化典籍[1]。然而,当前《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因其坚守的文化内涵与品质,使得自身在与其他以商业和娱乐为导向的节目竞争中处于劣势。广告商更倾向于投资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收视率、高回报率的节目,这使得以文化内涵为主导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市场中相对缺乏竞争力。

(三)节目受众有限,影响力不足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当下面临内容相对小众的困境,究其原因,文化类综艺节目通常涉及深厚的文学、历史、艺术等主题,这些题材在大众群体中并不能迅速引起共鸣,导致此类节目的受众群体较为有限。尽管一些节目可能在专业领域获得口碑上的认可,但是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很难在收视率上取得同样的成绩。此外,《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亮相曾一度引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潮,但是其后续几季节目的热度却呈现逐级递减的特征。究其原因,受众已经对此类节目失去了新鲜感,尽管后续几季节目在制作水准与呈现效果上均与前作不分伯仲,也难以激发受众的兴趣。另外,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生存空间依旧被其他娱乐综艺节目所挤压。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

(一)强化内容创新,拓展综艺节目领域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中,内容创新成为了节目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近年来,不少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内容创新以及节目题材多元化,成功吸引了众多受众的注意,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一,内容上的创新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的核心。以《国家宝藏》为例,该节目邀请相关从业者讲述文物的“今生故事”,同时由艺人演绎基于史实合理虚构的“前世传奇”,这生动展现了悠久璀璨的华夏文明,增强了大众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国家宝藏》基于主创们的精心制作,历史底蕴深厚,且高度还原了各种历史场景,这种以文物作为节目“主人”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也让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深入了解文物的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文化类综艺节目题材的多元化也为受众带来了更加全面的观看体验。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再局限于诗词、书信等主题,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将音乐、舞蹈、喜剧、文物、节日等文化元素与节目巧妙融合,深入挖掘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例如,河南卫视推出的“奇妙游”系列节目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精彩的舞美、身临其境的特效、动人的画面展现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代淳朴的民风以及人们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巧妙地用现代化的方式展现了传统文化,每一次的“奇妙游”都满足了受众对传统文化的期待。再如,浙江卫视以“春分”为契机推出的“中国好时节”系列节目,以二十四节气为画布,以江南宋韵文化为笔墨,描绘中国传统文化美好画卷[2]。

(二)推动形式创新,传递中华美学

文化类综艺节目深受受众喜爱的原因之一就是此类节目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之美,成为新媒体背景下一道亮丽的风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3]。可以说,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新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肩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还应成为传递中华美学的重要载体。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入传统文化题材相对简单,“但是深度挖掘与精准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则存在较大难度”[4]。对此,文化类综艺节目可通过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传递中华美学的精神内核。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该节目影视化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穿越”与先贤对话的方式是该节目的亮点,其用创新的形式传递了中华美学知、情、意、行的精神内核。又如,河南卫视频频出圈的节目,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出圈的背后是主创人员深度挖掘文化内核,突破传统节目的呈现方式,以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传统文化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受众眼前。《唐宫夜宴》用婀娜俏皮的舞姿和活灵活现的唐小妹形象再现了风靡大唐的妆容美学以及美轮美奂的大唐梦境。而《洛神水赋》则展现了传说中水中洛神的绝美舞姿,水下的舞台如古风习习的诗篇,散发着中华美学的夺目光彩。这些节目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对美学的深刻表达,将知识、情感、思想和行为完美融合,彰显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中式审美。

(三)借助前沿技术,提升节目制作水平

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要传播传统文化,更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技术,以年轻化方式呈现文化精髓。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VR、AR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受众带来沉浸感更强的观赏体验,也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中国考古大会》采用“AI+VR”裸眼3D技术,呈现了虚实相生的视听效果,实现了与虚拟场景元素的交互;主舞台作为隐藏的第二个XR场景空间,能够在录制现场根据节目内容需求实时生成不同的虚拟场景,将整个演播室打造成裸眼3D的考古现场,实现空间的无限延伸。《国家宝藏·展演季》融合了AR、XR、MR等技术手段,打破了物理空间限制,同时视觉设计团队通过电视荧屏与虚拟技术的衔接[5],高清立体地展示了文物,使受众仿佛置身于博物馆中,亲身感受文物的魅力。再如,上文提到的《唐宫夜宴》则是通过5G和AR(增强现实)技术,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为受众打造一场沉浸式的唐代宫廷盛宴,使受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宫廷的华丽氛围,与舞者一同穿越时空,领略唐代的舞蹈艺术之美。

(四)多领域跨界联动,实现产业化合作扩大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积极实行多领域跨界联动和产业化合作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不断拓展发展前景的关键。这种策略不仅能够为节目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一,多领域跨界联动能够扩大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潜在受众的关注。例如,《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与文创企业、数字平台等合作,将文物修复的过程与旅游体验、文化传承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受众。第二,产业化合作有助于文化类综艺节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通过与各文旅部门合作,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升制作水平和节目品质,同时产业化合作还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集聚和协同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例如,《国家宝藏》就与多家博物馆、文化机构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挖掘并展现国宝背后的文化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然而,相关主体也必须认识到,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未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应继续深化创新,挖掘文化内涵,增强社交互动性,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推动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慎海雄.我们为什么要策划《典籍里的中国》[J].中国广告,2021(04):99-100.

[2]李夏至.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好时节》《春分奇遇记》春分时节上新[N].北京晚报,2022-03-24.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10-14)[2024-03-20].https://www.gov.cn/xinwen/2015-10/14/content_2946979.htm?tt_force_outside=1.

[4]张国涛,欧阳沛妮.在中华美学精神层面寻得共鸣:解析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J].中国电视,2021(07):23-29.

[5]谷疏博,林渊.文化类综艺节目与中华文化资源的互为与互动[J].中国电视,2022(12):77-82.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路径新媒体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18:52:01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西部学刊(2016年19期)2016-12-19 01:25:21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人民论坛(2016年23期)2016-12-13 10:14:50
传统书法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1:28:05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9:55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8:01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