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研究

2024-06-17 12:12:07戴仲杰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物理

摘 要:实验教学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任。基于物理实验的价值优势和“教—学—评”一致性原则重新设计和组织实验教学活动,是促进物理实验教学与新课标接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聚焦于此,分析了“教—学—评”

一致性的内涵及实验教学设计流程,并结合“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教学案例,对理论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评”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12-0055-03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通过有效的物理实验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深层次认知,也能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可以说,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重视并完善实验教学刻不容缓。然而,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甚乐观,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学生难以从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这阻碍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验教学中的落实。鉴于此,立足教、学、评相分离的现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重新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已经成为当前物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教—学—评”一致性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

“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恩,他在研究中运用“一致性”对教学设计中的设计条件、预期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匹配程度进行了概述。同时他在研究中发现,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理想。“教—学—评”一致性主要包括由教学目标所导向的教学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学评一致性三个方面。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应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抑或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要求,教师需要立足“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聚焦《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出与学生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教学目标。之后,聚焦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等。并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以此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现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要求物理实验教学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达到一致。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物理实验教学依然存在教、学、评不一致的现象。

第一,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存在极强的随意性,忽视了与《课程标准》理念的融合,致使设计出来的实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存在极大的差距。并且有部分教师在设计实验目标时,忽视了学情分析,致使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第二,缺乏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实验教学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评价时常常忽视实验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仅仅以习题形式进行教学效果检测。同时,当前实验教学评价常常置于教学活动之后,无法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此外,实验教学评价还存在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语言模糊等问题,难以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

第三,实验教学活动脱离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配合不到位。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应聚焦实验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维度等,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灵活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物理教师常常忽视实验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要求,一味地沿用传统模式和流程开展实验教学,致使实验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和评价脱节,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2]。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流程研究

(一)聚焦《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

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因此教师应具备极强的目标意识。一方面,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内容。在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目标时,应指向《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每一个物理实验的分类,并严格按照物理实验的不同类型,确定针对性的实验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情分析。在设计实验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应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习惯、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等,精准捕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恰好让学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3]。

(二)基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测,也是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的参考依据,更是激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契机。

鉴于传统实验中有目标无评价、评价过于随意、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教师必须要聚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教学评价任务、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等。一方面,要聚焦实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任务。教师应聚焦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设置与其相匹配的评价任务,确保一个评价任务对应一个教学目标,两者之间具有对应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还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改变过去由教师单向评价的方式,引领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对自己形成全面、客观地认知。另外,还应基于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在纸笔测验评价以外,增加问答式评价、书面作业评价、试题检测评价等,不断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4]。

(三)聚焦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优化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学的核心。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聚焦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教学活动,还应遵循教学评价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真正实现教、学、评的一致。一方面,要围绕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方案之前,应聚焦每一项实验教学目标,确保每一项实验教学活动都围绕某一个教学目标,最大限度避免“有目标无教学活动”的现象。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评价开展实验教学。为了促进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教师还应结合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反馈,调整和完善教学活动,真正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落实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5]。

三、“教—学—评”一致性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一)确定实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属于分组实验的范畴,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学习,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倡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实验,引领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在实验探究学习中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物理实验是九年级物理中的内容。从知识内容上来说,这一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从技能的角度来说,这一实验旨在引领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并从中体会科学实验的方法、步骤等。

九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探究性实验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且物理思维也从感性思维逐渐过渡到理性思维,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和归纳能力,但依然有不足之处。

综合上述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教师将本次实验教学目标确定为:(1)实验探究前,引领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2)能够规范操作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3)基于实验探究,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4)基于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二)制订实验评价方案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教师还应结合实验教学目标,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见表1)。

(三)设计实验教学活动

基于实验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分析,结合本次实验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先为学生准备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包括两种规格的小灯泡、开关、干电池、导线、电流表,接着将全班学生划分为5人为一组的若干实验小组,随后结合实验教学要求对具体的实验教学环节展开设计:

环节一: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目标,引导学生展开回顾复习,巩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使其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验探究学习。

环节二:教师呈现简单的串联电路图(如图1),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A、B、C三点的电流大小如何判断?学生在思考探究中为实现实验教学目标(1)做准备。

环节三: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提出假设,并基于学生的猜想进行点评和指导。这一教学环节聚焦教学目标(1),对应教学评价任务一和任务二。

环节四:学生依据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记录数据等。教师则在巡视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展开指导和评价。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了教学目标(2),并对应教学评价任务三、任务四和任务五。

环节五: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实验数据展开分析,并总结实验结论。学生则在小组合作探究中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出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一环节聚焦教学目标(3),并与教学评价任务六、任务七相对应。

之后,教师再次向学生呈现并联电路图,并按照上述的流程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归纳实验结论等活动。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整个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一环节聚焦教学目标(4),并与教学评价任务八相对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唯有立足当前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三者相互割裂的状态,树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方案,并由此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评”一致性的物理实验教学中获得提升与发展,有效培养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杜兆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一致”策略:以“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1):85-87.

赵永柱,冯爽.加强核心规律教学 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恒定电流单元“串并联电路规律”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2,44(6):31-34.

杨亚.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1.

孙启森.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衷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0):95-97.

余佃美.提升初衷物理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30):93-95.

作者简介:戴仲杰(1977.9-),男,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新度初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初中物理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28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2:55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