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选科模式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取消文理分科后地理选科人数水涨船高,高中地理学科地位的提升给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文章以地理教学现状为基础,深入探讨新高考选科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变化以及改革的目标和路径,以期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高考;选科模式;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12-0028-03
2014年国家就高考改革颁发了指导意见,提出多元录取的考试模式(以下简称新高考模式)。该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加大学生对高考科目的自主选择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新高考选科模式自推行以来,采取分批的方式向全国推广。江苏省自2018年开始启动新高考模式,2021年正式实施“3+1+2”选科模式,不再区分文理科。新高考政策实施后,地理选科人数大幅增加,成为较受学生欢迎的一门高考科目。然而这也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由于传统高考模式下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实验配备等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现行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水涨船高的地理选科人数需求,需要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情分析
1.选科人数可观,但“尖子生”较少
自从江苏实行“3+1+2”的新高考模式以来,地理选科人数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由统计数据可知,部分学校在取消文理分科后,地理的选科人数甚至超过了年级总人数的50%。虽然选科人数可观,但地理学科的“尖子生”却较少。随着新高考模式的施行,地理高考的综合难度也在逐渐提升,考查内容也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未来“尖子生”的比例会越来越小[1]。
2.学习表现受思维方式的影响较明显
地理属于文理兼涉的学科。惯用文科思维的学生认为人文地理学起来较为简单,自然地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而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认为自然地理比人文地理更容易学习。由于在新的选科制度的施行下,偏理的选科人数占多数,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3.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新”改革背景下,地理高考更加注重考核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地理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偏理科思维的选科学生,而新高考地理主观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解读能力,是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学生的综合表现与实际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当前的教学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联系生活、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1.忽视素质培养,教学压力倍增
随着新高考模式的推进和实施,地理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地理知识进行考核,还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地理选科人数大幅增加,给教师带来了显著的教学压力。当前高中较为有限的地理师资还无法完全适应新高考的改革。
2.未针对不同选科组合开展差异化教学
新高考模式的实施,不再对学生的选科进行文理区分,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科,因此会出现“地化”“地生”等偏理科的组合,同样也会出现偏文科的选科组合。地理作为一门文理兼涉的学科,其逻辑性和人文性相互交织存在,不同选科下学生的思维差异存在明显的区别。但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因不同选科呈现出的思维差异开展差异化教学,而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导致一些学生的薄弱环节无法被重点关注。
3.常用教学手段和方式有待革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当前高中教学的主流。新技术的应用依靠的是广大一线教师,但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手段改革的幅度并不大,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也仅仅停留在会使用PPT等软件上,无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拓展和情景模拟,因此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被最大化地满足。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优化
由于新高考选科模式的施行,高中地理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近年来,广大高校毕业生加入高中地理教师队伍,为地理学科师资融入了新鲜的血液,解决了高中地理教师短缺的燃眉之急。但新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虽然他们善于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经验的缺乏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同样对于老教师而言,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但缺乏创新意识。这一矛盾局面导致高中地理师资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2]。
二、新高考选科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变化
(一)地理学科地位提升
新高考选科模式实施之前,地理属于文科的范畴,但其实质上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理科思维都能进行较好的培养。在新高考模式实施前,由于社会以及学生群体对文理科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地理选科人数较少,成为高中名副其实的“小学科”。但在新高考模式实施后,在选科要求上取消了文理分科,为高中地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地理选科人数因此大幅提升,使得高中地理学科地位也受到了普遍的提升[3]。
(二)地理教学内容
新高考改革前,地理教学更多是按部就班地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靠死记硬背来提高考试成绩,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得不到较好的培养。高考制度改革后,随着地理学科地位的提升以及课程思政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新高考模式实施后,地理高考中的主观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评。因此,地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侧重于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改革来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培养。
(三)地理教学方法
新高考模式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地理学科开始注重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抽象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能力等[4]。
三、新高考选科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目标和原则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目标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和关键能力,并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技能和品德,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四大要素不仅丰富了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同时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立德树人是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高中地理在承担对学生学科知识培养任务的同时,也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尤其新高考模式的实施以及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促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加多元化、层次化、生活化、科学化。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需要遵循三项原则。第一是系统性原则。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需要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使其更加系统和全面,且要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有更好的适应性。第二是整体性原则。新高考模式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更加多元化。但在培养过程中,各项能力不应被分割,尤其是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应该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整体。第三是思辨性原则。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改革是今后的主流,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不同事物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教学改革也要遵循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进行实践并学会思考。
四、新高考选科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路径
(一)适应新高考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例如气象的动态变化、台风的实时路径、不同纬度的地貌特征等,这些实时信息的获取都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相关的网络软件来实现,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利用乡土资源锻炼实践能力。乡土资源和研学旅行是锻炼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方式,其中乡土资源更具实施便利性,小到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规划布局,大到城市的地貌环境、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乡土教学素材。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善于利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来进行有效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针对“新理科生”的地理教学策略
第一,利用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新高考模式下,选择偏理组合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原理教学是他们较为感兴趣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借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相关原理开展地理知识教学,使得学科间相互融合。
第二,培养人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偏理组合的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人文地理等偏文部分的知识学习上表现较差,因此要通过美育等途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5]。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对这些学生做书写表达训练,教给学生如何将内隐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外显的书面语言。
(三)针对“新文科生”的地理教学策略
第一,借助文科背景学习地理知识。文科背景对学习人文地理具有显著的作用。针对选择偏文组合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优势,快速提升他们人文地理的学习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利用多学科思维来分析地理现象,实现融会贯通。例如学习人口迁移的知识时,可以利用政治、历史知识来解释人口迁移的成因和过程等。
第二,通过反复思辨获得理性认识。偏文组合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感性经验为主,对理性认识缺乏,这导致他们对自然地理的学习较为吃力。因此在开展自然地理教学时,要注意从生活事件出发开展教学,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隐藏的逻辑线索,并为学生提供探讨交流的机会,让其发挥自主性,在思辨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四)加强学习,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
高中地理一线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参与者。教师自身理念、能力、知识水平决定了教学改革是否能落到实处,因此需要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第一,可以通过组织教研不断开拓创新。新高考选科模式的施行对地理师资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教学研讨,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第二,可以通过钻研新课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新课标与新高考相互辉映,教师要通过对新课标的钻研找出与旧课标的不同之处,从而理解其改进的必要性以及改进后“新”的独到之处。
五、结束语
新高考选科模式在江苏已经推行了近三年时间,新的高考模式必然会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创新,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本文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新高考选科模式下高中地理出现的新变化,并从目标制订、改革原则、改革路径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高中地理的改革发展趋势,期望能为今后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但由于新高考选科模式施行的时间较短,现有的研究也较少,可供借鉴参考的经验和教训有限。希望广大地理教师能够继续深入探究,共同努力,实现地理学科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柯政.“选考”制度下的“田忌赛马”:原因与对
策[J].教育发展究,2016,36(18):32-38.
王希常.关于新高考改革选科组合与等级分数的思考[J].中国考试,2020(1):17-21.
王郢,程曦.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课走班”面临的矛盾、动因及应对:基于武汉市武昌区的实地调研[J].
中国考试,2020(2):23-29.
杨德军,黄晓玲,朱传世,范佳午.北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年级学生选课调查及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18(6):15-23.
张曦元.新高考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4(4):139-142.
作者简介:陈冬冬(1984.8-),男,江苏启东人,
任教于启东市第一中学,教务处主任,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