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慧
[摘要]出版数字化是出版业“十四五”时期的远景目标,也是业界推动产业升级和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出版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最艰难、最核心的环节就是一线从业人员的转型。文章从一线从业人员且为出版社核心的教辅编辑的视角出发,聚焦教辅编辑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转型思路与路径作出理性思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教辅编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出版数字化;教辅编辑;数字化转型
截至目前,我国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时间,各大出版社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及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基本实现了出版流程和出版内容的数字化,出版社的转型升级已进入攻坚期[1]。但由于起步早,在没有成熟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指导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纲领性文件的情况下,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2],制约了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积极倡议推进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出版社正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努力寻求适应自身发展状况的转型路径。其中,教辅图书出版一直都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版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辅编辑作为一线从业人员且为教辅图书的编辑者,其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是出版数字化转型中最艰难、最核心的环节[3],吸引了诸多学者和出版社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文章从教辅编辑的视角出发,就其数字化转型的困难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教辅编辑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及外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教辅编辑
教辅编辑归属于图书编辑,主要负责教辅图书的策划、组稿、设计、编辑加工、校对、出版等。
2.出版数字化
文章所提到的“出版数字化”,主要指教辅编辑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数字化技术,对教辅图书的组稿、编辑、印制、发行等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多种媒介手段将提供给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辅图书多元化、电子化、便捷化,以顺应信息化革命的浪潮[4]。
3.数字化转型
文章所提到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指教辅编辑通过运用各种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出版的全流程进行优化和革新,并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国民的阅读方式,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出版数字化对传统教辅编辑工作的影响
1.工作方式的改变
相较传统编辑工作方式,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辅编辑无论是编写稿件,还是校对稿件均采用数字化技术,摒弃了传统的纸质稿件模式,书稿的出版形式由纸质出版转变为线上出版。教辅编辑在工作中还可以应用相关的电子设备及专业软件,对文本、图像、音频进行数字化处理,极大地简化了编辑流程,提高了审稿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2.工作范围的改变
出版业经数字化改造后,教辅编辑的工作范围将会扩大。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辅编辑工作除了包括传统出版业中的基础编辑工作,还包括编辑评估、高级编辑、协助作者编辑、后期制作等工作[5]。另外,出版社通过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进一步拓展了教辅编辑的工作范围。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改造之后,这些增值服务体现了出版社对出版内容资源的独立研发、完全共享以及重复利用的追求[6]。
3.工作思维的改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图书出版的效率大大提高。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众的审美、价值观、阅读需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出版业来说,这些都将导致图书内容、图书种类、图书形式等变得更加多元化,而图书市场中的竞争则变得更加激烈。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如何策划和编辑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辅图书,如何保证教辅图书的质量,如何增强教辅图书的竞争力,如何保持出版社的现有市场份额,如何更好地应用数字化技术,如何抓住时代更迭带来的机遇,如何应对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这些问题都要求编辑,特别是教辅编辑的工作思维要从传统的直线型思维转变为立体型思维。
(三)教辅编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教辅图书出版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有着教化人民、传递知识、促进自主学习、推动教育进步的社会作用。因此,对负责教辅图书项目的教辅编辑来说,其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新冠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我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各中小学采取居家“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式,使得足不出户就能在家学习成为家长和学生的迫切需求。通过数字化,教辅图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线上优质教育资源,达到精准教学的教育效果。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通过将教辅图书数字化,出版社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不同学龄阶段、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达到精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公平,缓解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实现教辅图书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推动教辅编辑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版社应帮助教辅编辑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价值。
二、教辅编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
当前,部分出版社经过十多年的数字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多发展困境,综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辅编辑未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
传统出版社的教辅编辑长期专注于纸质教辅的文字编辑与校对,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出版经验。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多数教辅编辑缺乏数字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数字化时代对数字教育编辑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比以往要更多、更高,数字教育出版行业内的专业人才既要具备策划选题、约稿、审稿、编辑、校对能力,又要具有互联网创新思维。他们需要掌握数字设计、大数据算法、网络编辑、新媒体运营、数字教辅图书生产制作等技术,懂得如何分析大数据报告,能够熟练使用数字教育生产工具。尽管出版数字化有助于提升教辅编辑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然而,如果教辅编辑不能熟练掌握并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那么将会阻碍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二)教辅编辑创新能力不足,教辅内容同质化严重
“内容为王”是教辅图书出版的核心,教辅图书作为文化产品,其内容质量的高低对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有些数字教辅图书存在内容同质化、单一化、陈旧刻板、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教辅图书不同于大众图书,大众图书可以在不同题材上推陈出新,编辑可以向不同写作风格的知名作家、学者约稿,在图书内容和形式上都可以有所创新。而教辅图书的内容生产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确保满足学科背景、课程性质、内容目标、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明确要求。由于教辅图书的内容具有局限性和固定标准,特别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教学知识点往往遵循特定规律且不易变动。因此,教辅图书在选题方向和稿件内容组织上较难实现创新,无法像大众图书那样通过多样化的内容来吸引读者眼球。这要求教辅编辑在保证教辅图书内容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同时,寻求创新,以满足教育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我国诸多出版社在面对相对固定和有限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点时,在相关教辅图书的内容编写和创作上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内容同质化的困境之中,对课程标准的解析、公式定理的讲解总是近似、重复的。多年来,在各大院校传播的纸质教辅图书亦是如此。出版社要想在固定的模板和范围内有所创新,确实有一定难度,而当前一些数字教辅图书,比如智能电子教材等仅仅是对纸质教辅图书内容的二次复现,难以满足师生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三)市场规范制度对正版产品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在传统的教辅图书出版过程中,版权问题便已显露端倪。随着出版数字化的深入推进,出版技术不断革新,然而相关的行业规范以及法律法规尚未完全建立。这使得出版社在实施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在保护正版产品方面,面临诸多问题。第一,教辅编辑的数字版权意识不强。出版社现阶段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数字版权的保护,但从立法的内容来看,目前的成文法规难以满足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以及实践探索,同时针对图书数字化出版的专门条款较少,从而导致出版社难以处理数字化出版过程中的版权保护争议问题[7]。第二,教辅图书的原创内容受保护力度不够,受害者维权成本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法分子实施版权侵权的手段日益多样,包括随意转载、任意剪切、断章取义等,严重侵犯了图书作者和教辅编辑的合法权益。然而,互联网版权侵权行为存在取证难、定性难等问题,导致维权成本大幅上升,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三、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辅编辑如何转型
针对教辅编辑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教辅编辑未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教辅编辑创新能力不足,教辅内容同质化严重以及市场规范制度对正版产品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三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期望可以帮助教辅编辑摆脱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促使教辅编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进而促进出版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转换思维,成为复合型编辑
教辅图书要实现数字化发展,教辅编辑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他们在教辅图书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满足各类读者多元教育需求的重要保障。从个人层面而言,教辅编辑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相关技能,充分利用新载体、新媒体、新技术,整合各类出版资源,使自身在掌握传统编辑能力的同时快速适应数字化出版工作,从单一型人才转变成复合型人才。从出版社层面而言,出版社应积极引进具备复合技能的数字出版人才,以协助传统教辅编辑迅速掌握数字出版流程相关内容,并学习数字化技术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动教辅图书的数字化进程。同时,教辅编辑应积极参与各类数字出版专业技能培训,使自身早日成为复合型编辑。
(二)加强数字产品创新,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未来数字教辅图书的发展方向必将聚焦于如何满足读者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何为读者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因此,教辅编辑应重视数字产品的创新性,从产品内容到产品形态上进行创新,针对读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出版个性化的数字教辅图书。
针对教辅图书从选题方向、内容上较难创新的问题,教辅编辑不能仅仅只是对纸质教辅图书进行扫描以简单复现,而是要坚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但不局限于教材,在深挖学科核心内容的同时适度融入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内容。比如,教辅编辑可以利用AR、VR等技术,应用动画的形式将知识点贯穿其中,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甚至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算法、二维码等技术,根据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记录和学习轨迹,生成更匹配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等。
针对诸多出版社教辅图书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教辅编辑应树立以学生为导向的内容服务思维,分析学生画像,满足学生多场景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辅编辑可以通过汇集文字内容、图片内容、音频内容和视频内容,利用大数据算法和数字出版等技术,实现教辅图书出版的全媒体化,生成支撑教育全流程的系统化、全媒体化的学习内容,囊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重点难点训练、模拟考试等教学环节,使得数字教辅图书的覆盖面更广及受众接触内容更全面、接触形式更丰富多样,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更合适的个性化内容,辅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学生与全媒体数字教辅图书内容的精准匹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小学数字教辅产品中,教辅编辑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打造VR少儿教育出版物,通过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内容构建,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体验。
(三)提升教辅编辑的数字版权意识
教辅编辑在教辅图书的数字版权相关问题中往往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甚至可被视为受害者之一,其在版权保护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对教辅编辑而言,其应当积极主动研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与著作权、数字出版等相关的法律知识,防范可能会发生的版权风险;积极参加与版权保护相关的讲座、培训、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增强个人的版权保护观念。同时,教辅编辑还需要积极学习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通过合理使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来加强对数字教辅图书的保护。教辅编辑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字版权管理经验,力争成为一名掌握专业的版权知识的全能型人才。
四、结语
教辅图书的数字化转型目前仍处于攻坚阶段,其对传统出版业整体实现数字化转型有着重要影响。教辅编辑作为一线从业人员以及教辅图书的编辑者,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剖析了教辅编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从教辅编辑的角度提出三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意在尝试解决当前教辅图书数字出版领域传统教辅编辑转型困难的问题,并期望为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对教辅编辑来说,教辅图书出版数字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求其不断学习和探索,顺应数字化出版潮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朱双龙.后疫情时代出版人融合能力提升的路径思考[J].中国编辑,2021(11):86-90.
[2]石朝雄.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社的变革与编辑转型[J].出版广角,2019(07):37-39.
[3]林若楠.教辅出版数字化的困难及对策探析[J].编辑之友,2017(04):29-32.
[4]郎婧,周建军,常涛.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培养与建设[J].天津科技,2017(09):46-48.
[5]沈鉴亮.出版业数字化改造对编辑工作的影响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25):178.
[6]王友富.出版业数字化改造对编辑工作的影响[J].中国出版,2008(06):56-58.
[7]章诚.学术期刊数字版权保护的现实困境、规范向度与法治进路[J].科技与出版,2021(06):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