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 陈慧
摘 要: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化消费已经涵盖文化消费的各方面。但由于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网络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现状分析以及大学生在其中的消费行为,最后从改善文化产品质量、提升主流价值意识、大学生个人精神追求的提升和树立理性消费观四个方面来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满足青年精神追求,净化网络文化消费环境。
关键词:网络文化消费;大学生;引导对策
一、网络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互动交流为特质的文化形态,通常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为样态的精神文化成果”。当前,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发展迅猛,促进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以具象化、影视化、符号化等形式展现出来,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体验,不断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当今网络文化消费的内容多样,但也具有两面性,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视剧、电影以及短视频文化。当今许多导演潜心学习中华文化,深耕其中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借助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各类影视作品,促进了文化的影视表达;二是游戏、动漫、二次元中的网络文化。它们通常以独特的美学风格、精致的画面、丰满的人物形象等为特色,强调视觉与听觉的表达,使年轻消费者在虚拟世界中得到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寄托;三是表情包、网络热梗与流行语文化。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语言传播表现出迅速、娱乐性的特点。有些网络热梗脱离文化思想情感,被随意脑补、传播,这种以戏谑方式消费经典文化的行为是值得深思的。
二、网络文化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
在网络文化消费盛行的时代,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凭借自身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快速渗透到了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中。虽然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但也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这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威胁。
(一)网络文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在消费主义下的网络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功利性,有些网络文化生产者将高点击率、高转发量,以及话题热度作为衡量网络文化价值的标准,把网络文化的消费数额视为首要任务。因此,他们不论文化内容质量的好坏,不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不惜以低质的媚俗内容去炒作,或以荒谬浮夸的方式去表达文化,制造噱头,迎合大众的趣缘。还有一些生产者只是观察市场风向,对市场中的优秀热点文化进行模仿跟风,直接套用,造成网络文化质量的泛化。
(二)网络文化的娱乐性倾向。对优秀经典文化的思考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但是有些网络文化过分强调对“本我”的满足,为引起消费群体的兴趣和关注,把网络文化消费的重点放在了是否哗众取宠上面。在文化中摄入过多的无脑娱乐成分,或将文化进行简单粗暴的组合叠加,甚至戏谑地使用与表达文化,其内容呈现严重的出无原则、无内涵的娱乐性倾向,这是对经典文化的消遣,对大学生精神层面的侵蚀。
(三)网络文化符号化的片面追求。大学生决定网络文化消费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追求文化产品所展现出的新型符号。因此,一些网络文化的商家,将传播文化价值、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功能性转变为过度追求文化外在符号化,从而忽略了文化的内涵,重点关注文化符号是否绚丽、新奇、与众不同,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三、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的行为研究
(一)娱乐性倾向明显,深度思考能力逐渐瓦解。网络文化消费中充斥着娱乐性的内容,而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完善时期,对于一些损害自身价值观层面的内容不能够准确辨别,热衷于追求感官的满足及当下的即使快感,反而忽略了文化涵养、文化引领,提升自身等本质的意义。同时,碎片化的信息,使青年习惯于接受分解完毕的文化碎片,相较于思维严密的经典文章,他们还是更喜欢接受几秒钟的短视频。这会增大青年的思维惰性,不仅对文化内容的认知浮于表面,而且对于一些问题现象的思考上只有“短视”想法,大学生的深度思考与判断的能力逐渐瓦解。
(二)网络文化消费中存在盲目性且欠缺理性意识。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市场中,往往追随市场风向,对于新出现的“文化热词”一哄而上,对于这些网络文化现象表现出盲目从众行为。这些网络文化存在于在情绪先行的网络世界,感性理念体现在多方面,个体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批判性精神、理性的思维习惯得不到重视与锻炼,甚至是忽略、放弃,最终导致人的理性思维的丧失。
(三)大学生个性化意识的沉沦。网络文化消费环境中的文化符号看似各种多样,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对某一范例的趋同,是经过同批量、流水线生产的工业产物,大学生在盲目追求这种同质化的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注重自身个性的追求,习惯于接受、追求被泛化的文化产品,致使个性化意识的消泯。其次,部分大学生长期享受网络文化的虚拟美感,重视虚拟美感带来的感官体验,因此掩盖了文化的深层含义,导致自身审美情趣的平庸,个性化意识的趋同。
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对策
(一)提升网络文化产品质量,改善良莠不齐的市场现状。网络文化应该把重心放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上,而不是一味追求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网络文化生产者应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优化网络文化的内容供给,提升大学生思想素养和价值追求。杜绝庸俗低层次网络文化的蔓延,也不要出现片面的文化拼凑,从源头上阻断不良文化的扩散。相反,他们应该进行深度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价值需要,用心挖掘出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积极内涵的高品质文化内容。同时,政府应该严把网络文化的准入端口,加强对市场的不良行为监管力度,为大学生提供积极的文化市场环境。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重视主流价值对于青年的影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精神内核,辅之以必要的媒体手段,持续壮大网络文化市场的主流思想舆论。并且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大学生辨别网络文化消费市场中的各种文化信息,批判性地看待市场中出现的新奇事物,敢于与错误思潮作斗争,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做出正向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
(三)大学生注重提升自身精神追求和文化涵养。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杜绝推崇“娱乐至上”的理念,不要将精神的满足仅仅寄托于虚幻的感觉体验和畸形的网络文化上面,如歪曲经典文化的段子等,这会造成自身思想的庸俗化;应该坚持思维底线,对于戏谑传统文化、编排真实历史等行为坚决抵制。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勤思考、善思考,摆脱思维惰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涵养。
(四)坚持理性思维,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受消费主义的影响,现行网络文化消费市场将盈利作为首要目标,网络文化的市场主体抓住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消费观念,以及追求潮流、或者攀比的心理,对大学生的“钱袋子”发起了攻势。所以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真实文化需要出发,以提升主体素养为网络文化消费的主要目标,树立科学的文化消费观念。培养理性思维,对于低级庸俗文化不买账,做有独立思维和健康心态的理智青年。
参考文献:
[1] 蒋梦真.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特征、成因与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3,33(05):81-86.
[2] 顾桂华.网络空间中的文化消费主义思潮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3.
[3] 陆书剑,程倩.网络文化消费主义影响下的青年精神生活透视[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110-116.
[4] 栗蕊蕊.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样态分析与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