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航
摘 要: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在特殊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国务院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遇。在此背景下,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概况,并以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企业崛起的原因,提出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镇企业;改革开放;首创精神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通过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不断发展本地产业,并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领域,为农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缓解了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还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我国乡镇企业崛起的原因、发展规律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乡镇企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停滞。1979年7月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指出了发展公社工业的重要性。同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使目前还很落后的农业尽快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系列文件的发布与实施,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1978—1983年,社队企业在全国各地广泛兴办。截至1983年,社队企业共吸收农村劳动力3 235万人,比1978年增长14.4%;总产值从1978年的493亿元增加到1983年的1 01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1%。我国乡镇企业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期。[1]
1989—1991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进入了短暂的治理整顿时期。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在此期间,国民经济结构矛盾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贷款行为,并关闭大量经济效益较差、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
1992—1994年,我国乡镇企业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7 975亿元,比1991年增长54.7%;1993年的总产值比1992年增长75.5%;1994年的总产值更是迎来了进一步增长,比1992年增长140%。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设备及物联网、VR、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通过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乡镇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投入,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全球化趋势也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互联网的普及,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既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为其带来了更多合作与发展的可能性。
(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
首创精神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所展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企业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关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为5.0979亿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主体。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讲道:“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由此可见,我国高度重视农民的首创精神,这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以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优秀代表——大邱庄为例。改革开放前,由于大邱庄土地多为盐碱地,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因此,当地村民长期以来生活十分贫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大邱庄村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决心,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78年,大邱庄大队集体讨论决定购买了一台被淘汰的轧钢机,作为其开启创业之路的重要起点。1978年,大邱庄第一个工业企业——大邱庄冷轧带钢厂正式投产。大邱庄冷轧带钢厂成立仅1年就实现了30万元的盈利。此次成功不仅让村民们看到了乡镇企业的巨大潜力,也让他们坚定了继续发展乡镇企业的信心和决心。1983年后,大邱庄的其他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电器厂、印刷厂、高频制管厂等诸多新建成企业为大邱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大邱庄也凭借着村民的首创精神荣获了“全国第一村”的美誉。
(二)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乡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不肯接触新鲜事物,必然会落后于时代,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2]改革开放后,一代代乡镇企业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分析市场环境,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围绕新形势,贯彻落实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特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政策。[3]
以田蓬镇响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为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环保型种植企业必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4]因此,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田蓬镇立足“生态”优势,做优“林下”文章,将林下经济与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绿美乡村建设有效衔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创新“3个+”模式,积极打造林下经济产业,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针对各村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田蓬镇有关部门充分考虑与分析了各村自然环境特征,秉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中草药与草果等特色产业。同时,田蓬镇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利用招商引企带动创建的方式引进一大批企业,成立了97家乡镇企业,推动了林下经济组织从单家独户松散型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集约型转变。截至2023年底,田蓬镇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镇茶园及中草药园面积均达3 000余亩、草果园面积达3万余亩。此外,田蓬镇还积极开发林下生态旅游项目,打造集休闲康养、观光旅游、示范观摩于一体的上寨中草药观光园,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5]
(三)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群体认为乡镇企业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不宜涉足工业。然而,部分乡镇企业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大力推动工业、农业协调发展,为当地村民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为例。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南街村依托当地小麦等粮食资源优势,通过兴办面粉厂实现了对小麦的初步加工利用,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此外,南街村还对小麦资源进行深加工,打造了“北京”品牌的方便面。这不仅拓宽了产品线,提高了小麦的附加值,还扩大了南街村在食品行业的影响力。因此,20世纪90年代,南街村产值便已突破亿元大关,成功摘取河南省首个“亿元村”称号,其成就令全国瞩目。在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南街村始终注重农业的进步与发展,例如:通过组建小麦产业化联合体,以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粮食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一)重视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大邱庄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大批高经济收益的乡镇企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因为其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并给予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乡镇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汲取这一宝贵经验,从高校、社会中聘请大量专业型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团队,为他们提供发挥才干的空间,从而为乡镇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与时俱进
只有拥抱时代潮流、符合时代需求的企业,才能获得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全球化持续深入的背景下,乡镇企业应继承并发扬改革开放以来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经营理念,注重创新和技术升级,积极引进与应用AI、VR、元宇宙等前沿科技,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三)全面发展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果乡镇企业的产品过于单一,就可能会面临需求波动、竞争压力等风险。因此,乡镇企业应注重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索并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增加收入来源,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提高自身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政策学习
党和国家的政策不仅为乡镇企业明确了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还为乡镇企业提供了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了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乡镇企业应积极学习、响应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深入理解政策精神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自身的不懈努力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开放与拓展。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乡镇企业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持与深化改革开放,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并根据新时代社会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有贵.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在夹缝中发展的实现机制——着眼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启示的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01):29-36,107.
[2] 郑有贵.城乡“两条腿”工业化中的农村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现代化在农村发展工业的构想及实践[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1(04):14-25.
[3] 孙乐强.农民土地问题与中国道路选择的历史逻辑——透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21(06):49-76,205.
[4] 左亚茹.资产收益性扶贫对中国贫困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定远县为例[J].山西农经,2019(03):35-36.
[5] 王波.企业家精神的集体记忆——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J].董事会,2018(09):92-93.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