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与实践路径

2024-06-15 19:56幺月
经济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和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路径。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继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到:一是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体系;二是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践行群众路线;三是打造高质量发展体系。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理论基础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204-0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1]在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中,我国推进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建设之间关系密切。本文试图阐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从理论根基上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进一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最后从基本经济制度、群众基础和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可行性体现在理论根基上。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路径方面提供学理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底蕴方面提供文化支撑,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在现实基础上提供实践支撑。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共同富裕的学理支撑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2]。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不能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支撑。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现代化的论述,但在未来社会发展的构思中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提出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发展具有过程性和阶段性等。

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是共同富裕的首要问题。马克思早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在公有制基础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一个根本因素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我国,只有坚持公有制,才能更扎实地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第二,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路径支撑,这一路径筑基于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前提与基础之上,通过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贫困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4],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就难以向前迈进。

第三,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为共同富裕提供实践路径。《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表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趋势,“两个绝不会”表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规划了2035年共同富裕并取得更为实质性进展的阶段性目标。因此,在现代化视域下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在所有制形式、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发展阶段性过程中来循序实现发展。

由上可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理论支撑是建立在客观揭示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的,加之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后,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随着理论的科学性的发展而不断向前迈进。

(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共同富裕的底蕴支撑

共同富裕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迸发出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共同理想。其中包含的“重民思想、大同思想和均平学说”都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的深层次含义。

第一,“重民思想”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价值立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重民思想体现出只有以民为根本,国家才能安宁,民众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民贵君轻”和“君舟民水”等思想,则直接把民众利益置于君主利益之上,强调了民众的根本地位。这说明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始终把人民作为安邦定国的根本和价值立场。

第二,“天下大同”映照了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大同”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不懈追求,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人为公的大同社会。老子在《道德经》中对理想社会的最高追求为“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5],与以解放全人类为目的的共产主义在精神境界上相近。“心怀天下”的思想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互鉴和包容,为共同富裕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第三,“均平思想”深化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均平”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孔子有云:“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6]高度重视了财富分配的重要性。“甚富不可取”,主张国家应该采取措施使得财富均平化,与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理念不谋而合,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共同富裕的内涵[7]。

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共同富裕思想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逐渐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共同理想,进一步印证了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可以被逐步分阶段来实现。

(三)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关于共同富裕的实践支撑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的理论指引下,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在不断自我革命的助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底色的共同富裕目标基础。

第一,在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通过推行“分田地”“没收分配,耕者有其田”等一系列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社会条件,从根源上彻底铲除了“封建性的地权与财权”[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将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完整的表述,为共同富裕提供了体制基础和制度保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的历史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突出的实质性进展。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清晰的价值尺度和正确的必由之路。

第二,党经过百年的历程与探索,完善并健全了党的领导的制度和体系,党坚持执政为民,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工作过程中预见和解决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各种重大风险和艰难挑战,从自身利益出发,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落脚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要素分配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经验本色。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完善的实践支撑,我们借鉴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必将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与智慧转化为更为强劲的力量。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具有坚实基础和光明前景,经过100多年的探索,我们在现代化道路上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增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一)制度协同:完善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制度体系

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既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完善,又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制造有利条件和充足空间。其次,必须坚持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注重效率和公平。最后,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存在完善和路径发展。

第一,完善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保市场公平良好竞争。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依法享有劳动成果。其次,要依靠市场机制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创造活力,完善市场准入规则。最后,要加强反垄断监管,坚决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增强人民为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参与感。

第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分配合理的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首先,利用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方式提高劳动报酬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发挥政府转移支付手段的再分配调节作用,提高政府转移支付的针对性。最后,健全三次分配的机制。通过鼓励企业等开展公益事业并完善慈善领域的法律法规,形成全社会共商共建共享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健全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公民在城市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其次,要注重营商环境的构建,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创业扶持并提升服务效能。最后,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确保公共服务性资源均衡配置。

(二)内生动力:夯实群众基础,践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以人民为中心是共同富裕的价值尺度。推进共同富裕的成效如何,关键是要看人民赞不赞成,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9]人民不仅是共同富裕的建设主体,也是共同富裕的享有主体。不仅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还要夯实群众和基础,践行群众路线。

第一,夯实群众基础。群众是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建设主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人人参与劳动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有益成果。其次,更加注重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确保人民群众广泛、真实享用基本公共服务。最后,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氛围,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建设主体。

第二,践行群众路线。“群众是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享有主体,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是由人民共同创设的,发展的有益必然要由人民来享有[7]。”要践行好群众路线,充分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要紧问题,才能打牢实现共同富裕的群众基础。

(三)问题导向:打造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好“蛋糕”,分好“蛋糕”,加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制度创新;利用协调发展补齐“短板”,统筹协调区域、城乡发展,实现“四化”融合共生;依靠绿色发展谋“金山银山”,绿色发展道路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新内涵,“绿水青山”赋予“金山银山”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借助开放举措营造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更高效安全的开放体系;运用共享发展夯实“联创”机制,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时更加注重公平,第三次分配鼓励“先富”帮“后富”,营造宽松包容的联动创新机制。

三、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紧密相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以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为基础和目标[10]”。我们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才能在实践中找寻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的远大进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刘建军等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蒋永穆,谢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21(04)

[5] 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190.

[6] 高华平.论语集解校释[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7:324.

[7] 邓海林,韩敏.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与实现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23(04):9-17.

[8] 杨灿明:中国战胜农村贫困的百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J].管理世界,2021(11)

[9]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421.

[10] 汪连杰,刘昌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理论逻辑、目标原则与路径选择[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0(02):25-32.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6)

[作者简介:幺月(200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汉族,黑龙江大学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