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域下“辅导员+班主任”引导学风建设研究

2024-06-15 18:36刘会
经济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协同育人辅导员

摘 要: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协同视域下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引导学风建设中,不仅会遇到更为严峻的挑战,也会遇到新的机遇。文章基于大学生学情的最新分析,对“辅导员+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协同育人的现实价值和有效性、机制和策略、模式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协同育人 辅导员 班主任 学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3;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187-03

学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优良的学风能够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扎实。做好学风建设工作。好的学风的形成一定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演变,探究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机制,成为引导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一、协同育人视域下辅导员与班主任引导学风建设的动因

(一)实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增强大学生学风建设

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也是遵循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必然要求,加强协同育人视域下辅导员与班主任引导学风建设,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温度、提高“立德树人”效果的必然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学风建设的主要力量,要在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做好要做思想引领,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班主任对于本专业的发展现状较为熟悉,辅导员对于学生“特变”比较熟悉,基于两者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两者的协同配合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和学风建设,将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融入学风建设之中,培养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两者的协同发展也是创新性完善“三全育人”机制的举措,是学校全员育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

(二)加快特色专业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

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完善和加快专业学科建设,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主任对各个专业的实践和学风改革,创新性地完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根据大学培养要求,养成独立学习的氛围。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上课状态和学习状态,据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风建设;班主任主要针对辅导员给出的学生信息,对学生进行学风建设的精准帮扶,尤其是“五困学生”,班主任可将工作重点放在此类学生上,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正确地学习,优化目前的学习策略,进而对今后的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后的选择,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促进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目前,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越来越专业,要求辅导员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陪伴学生一起成长,寻找两者共同进步的内生动力,找准工作的重点,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上,举办一系列吸引学生的学风活动,在活动中收获效果,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此培养目前所需要的应用型新型人才。班主任在职业发展中,主要是做好专业科研和专业教学工作,但在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好学生的学风和思想引领工作。在现实中,目前学校新入职的专业老师要担任一年的辅导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积累部分学生工作经验,更加有利于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上课需求和心理特点,这也为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班主任不仅关注教学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也更加贴合学生特点,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协同育人视域下辅导员与班主任引导学风建设问题探析

协同育人工作已经在现实中运行多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效突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学风建设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协同育人视域下辅导员与班主任在引导学风建设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高校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也面临新情况,出现新问题。

(一)协同育人主体联动性有待提高

在高校管理系统中,辅导员与班主任是两个独立的队伍,涉及学生工作管理、教学部门,在工作中两者联系主要是通过教务处,在学生学风建设中独立办事,因此缺少相对独立的联系渠道。首先,从高校辅导员来看,虽然能够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但鉴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风建设评价的模糊性以及与各个主体之间沟通困难的客观存在,致使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缺乏协同培养的紧迫意识和责任担当。其次,从班主任层面看,由于班主任都是专业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宽广的学科思维,一般从自身惯性思维去做学风建设,协同育人的观念并没有进入班主任的教育视野。辅导员与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加强联系,不断寻求工作平衡,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要协同联动、互通有无,关注课堂全体或班级整体学风学习情况,尊重整体和重视学生差异,对部分学习落后的同学加强针对性帮扶,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及时在教学中对这类学生进行调整,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及时思考工作漏洞,避免出现管理、教学的漏点。

(二)协同育人教育连贯性有待提高

学风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是一个系统且庞大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首先,协同育人视域下,辅导员和班主任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意识不强。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到毕业,每个阶段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心理状态、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各不相同,他们所面临的困惑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在不同的阶段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很多学生表示学校比较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的离校教育,但是在大二大三时,学生正是需要专业教育的关键期,缺乏相关专业教师的引导和有效的学风建设措施。课题组根据学生学风调查结果,学生更多的希望是班主任能够针对学业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帮扶,这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因此针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可以精准帮扶,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因,提升班级整体学风建设。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不仅要重视活动的开展,更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在班级学风考核中更要注重班级的学风建设。

(三)协同育人平台有效性有待提高

在高校育人过程中,育人平台作用十分重要,平台内丰富的育人资源不仅在思想引领,也在学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打通育人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共同育人。然而,现实中学风建设活动往往是辅导员起主要作用,班主任起辅助作用。建立和打通各育人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育人平台的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学风建设中,为更好地发挥学科优势,需要建立协同育人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加强学科知识的普及和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讲解。其次,协同育人平台作用发挥有待提高。目前学校正在推进辅导员进课堂,辅导员定期进课堂听课,督促学生改善上课状态,了解学生上课情况。这就无法保证听课的连续性和学情调研的持续性。最后,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基础、家庭状况、心理因素、教师授课等都能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协同育人资源整合性有待提高

在实际育人过程中,大学生学风建设主要包括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所,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协同育人资源的整合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学风建设中,校内资源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因此上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宿舍内部分学生沉迷游戏,宿舍优良的学习风气尚未形成。班级中,整体学习氛围不够强烈,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松散,缺少良好的学风行为养成。在校外社会实践中,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和品位一般,缺乏顶层设计,缺少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途径和经验,学生思维视野受到限制。思维空间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的“思维—能力—素质”的体系,学校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要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在学风建设中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实地空间还是思维空间的育人资源都有待提高。

三、协同育人视域下辅导员与班主任引导学风建设路径探析

针对学生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不断进行探索,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现实探索,在分析学生特点和学情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协同育人学风建设路径。

(一)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过程调研联动,发挥学风建设主体作用

针对课题组对于学生学情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学风建设中,育人主体之间协同联动,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学和管理之间的联动性。首先,要厘清协同育人各个主体的作用,班主任通过课堂教学抓“点”、辅导员抓“面”,加强学生上课积极性和知识储备的立体关注。畅通“课前—课中—课后”学风调研和教学反馈渠道,让学生学风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前,辅导员要通过谈心谈话、深入寝室和班级等进行调研,及时发现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诉求;课中,辅导员可以通过听课、与任课教师交流等途径,直观感受课堂的整体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效果,根据听课情况整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将问题进行整改;课后,通过与主要学生干部谈心谈话等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期中考试等方式,了解阶段性的学情结果,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学业指导,指导过程中,根据辅导员提供的学生特点以及上课反馈,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教育和教学,在期末,整理学生课堂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提前做好进一步的打算。基于学生的学情动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学风建设过程联动,发挥学风主体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紧抓学生思想特点,畅通育人主体沟通渠道

学院目前针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班主任等优秀群体,实行“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即班主任、学生党员共同对接一名学生,帮助学生解答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共同构建学风建设评价体系;完善优秀学生的评价机制,在优秀学生、优良学风班的评选中,将学情作为评选重点,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学业表现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部分,引导班级学风的良好发展。第二课堂活动中,将专业教育融入在第二课堂,依托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将刻板的专业教育通过创新性的活动表现出来,形成专业教育和学生活动创新性融合发展。辅导员搭台,班主任唱戏,联合举办学风建设沙龙,开展一系列的“接地气”的学风教育宣讲活动,围绕学科教育、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进行专业宣讲和教育,引导学生将学科专业学习与国家发展大势相结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毕业季,将学生实习实践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好分工,辅导员主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班主任要以专业发展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规划,让学生能够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搭建“学辅平台”,依据学生学业情况,构建“学业辅导共同体”

课题组在学院内进行试点,着力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学业辅导共同体”,确保学业辅导“有制度、有厚度、有广度”;班主任积极推进专业普及,加强学生专业认知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实行多级联动,院系领导统筹协调,以知名教授、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为引导,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以优秀学长、学生家长为辅,全员协作参与构建学业帮扶体系,切实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学业发展中心统筹负责各类学业辅导、学风引领、榜样引航、专业解读等各类活动。举办大一新生月考,帮助新生走好大学第一步;组织筹划“国家奖学金、优秀班集体”等答辩活动,展现成绩优秀学子风貌;定期安排预约课、习题课,并联合党支部进行“朋辈辅导”活动,积极发挥榜样力量;策划开展学科竞赛、考研、就业等经验分享讲座,指导学子未来规划发展;举办“日程表大赛”“笔记大赛”“21天打卡”等活动,助力学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领学院良好学风的建设。

(四)不断蓄势聚能,全力调动学生兴趣,营造“泛在学习环境”

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互联网视域下“泛在学习环境”,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目前学生的学习很大部分依靠网络进行,作为引导学风建设的主体,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育人,不断营造学生“泛在学习环境”。在育人平台,班主任可将网课内容进行整理和丰富,转化为优课供学生不断学习。辅导员可以将平台的维护更新以及宣传作为工作重点,共同对学生的学风进行引导。同时,还可邀请校外育人专家进行学风建设的指导,邀请优秀学长进行学习经验的分享,依次丰富“泛在学习环境”内容。系统性地进行学习环境的营造,包括自习室、学生宿舍、教室等,严格各个区域的功能以及学生在功能区内的行为,减少宿舍打游戏、图书馆不学习等情况,将学生的“泛在学习环境”进行丰富的同时,也进行规范,全力调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

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情状况相互配合,协同育人。针对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加强各个育人主体的协同联动;完善机制建设,把脉学生思想特点;完善“学辅平台”,构建“学习发展共同体”;不断蓄势聚能,全力调动学生兴趣,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和水平。

[课题项目:沈阳理工大学2023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协同育人视域下‘辅导员+班主任引导学风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梅兰英.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华大学,2021.

[2] 张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42-43.

[3] 张浩,邓忠波.推动形成“社会育人为社会”的理念——社会参与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关系特征与实现路径[J].人民教育,2021(08):26-29.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

[作者简介:刘会(1990—),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协同育人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