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学校“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4-06-15 10:16莫润梨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校园文化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莫润梨,1989年生,广西合浦人,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美术教育。

摘 要:中小学校美术特色课程应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来开发和实践。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认为,开发和实施“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具有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等现实意义,应遵循与新时代美育要求融合、与学校办学理念吻合、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契合、与当前的教材境况结合的原则进行课程开发,采取挖掘整合现有资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打造“竹文化”美术优质课堂等策略推进课程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课程;竹文化;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0-0036-04

按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艺术课标》),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分别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结合这些核心素养,课标分学段对应列举了具体的课程总目标和16项课程内容,按感知、实践、理解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推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发艺术特色校本课程时,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既要保证课程开发方向的准确性,又要保证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通过艺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校的特色办学水平。

一、新课标视角下开发“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的意义

艺术课程资源是艺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艺术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艺术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保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课程需要不断完善,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开发“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具有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等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发展。

一是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开发“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对我校美术学科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需要美术教师加强对“竹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并对“竹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创作、教学与“竹文化”相关的作品,实施与之相关的美术课题研究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是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媒介和技术学习画竹,运用传统美术工艺制作与“竹文化”相关的工艺品,引导学生使用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发展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技能,发展美术核心素养。

三是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符合我校“卓尔善群,共享成长”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实施特色办学、落实“五育”并举要求的充分体现,有利于丰富校本课程资源,促进形成“标签式”特色文化品牌,助力学校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二、新课标视角下开发“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的原则

《2022年版艺术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核心素养导向。为此,我校以“竹文化”为切入点开发美术特色课程,主要体现以下“四合”原则。

一是与新时代美育要求融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五育”并举旨在培养开放、自主、多元、快乐的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五育”当中,美育既是审美、情操、心灵的教育,又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温润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我校以“竹文化”为切入点开发美术特色课程,遵循党和国家关于美育的方针政策,将“竹文化”中蕴含的品格与精神贯穿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全过程。

二是与学校办学理念吻合。受杜甫诗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启发,我校以“翠鸣高竹”为校训,以“卓尔善群,共享成长”为办学理念,将师生比作竹尖上的翠鸟,互相成就、共享成长。学校打造“翠鸣高竹”特色文化,为美术特色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在美术课程中融入“竹文化”,让学生在画竹的过程中了解的竹子品质,有助于学校打造“翠鸣高竹”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高品位的办学文化,促进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与发展。在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应聚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设计“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培养气质文雅的谦谦君子、大家闺秀。

三是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契合。《2022年版艺术课标》提出了艺术课程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以此为导向,我校的“竹文化”美术课程从中国画欣赏、传统手工传承、创意作品创作、“竹文化”讲解等方面对应上述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力求每个版块的开发和实践均与发展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相契合。

四是与现行教材结合。笔者与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在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中,仅有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竹制艺术品内容,其他版本的教材中关于“竹文化”的内容相对单一和分散,缺乏创新应用设计。总体来看,小学美术关于“竹文化”的研究还相对单薄。为此,我校开发“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应着眼于补充完善与“竹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进一步丰富校本美术特色课程的内容。

三、新课标视角下实施“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的路径

美术课程的地缘性契合时代的思维模式,适应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要求,可使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得以完整,为美术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新思路,也更有益于学生成长[1]。打造“竹文化”符合我校发展需求,将“竹文化”融入学校美术特色课程,学生一边创作与竹相关的美术作品,一边学习竹子蕴含的精神与品格,能够切实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达到培养气质文雅的“翠竹学子”的目的。

(一)明确研究思路

好的研究思路是课程开发成功的先决条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笔者与团队广泛查阅文献,结合本校具体情况,探索“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具体途径,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竹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明确了如图1所示的“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思路。

由图1可知,我校“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立足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凸出素养导向,强调美术特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理解、创作而实施,致力于帮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征,着力将“竹文化”与美术特色教学活动融合,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美术学习环境及美术教学中,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推进课程实施

在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围绕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在美术课堂中推进德育和智育双线并进,打造综合教育环境[2]。我校结合现有的配套设施,组建跨校课题团队,着力推进“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实施。

1.挖掘整合现有资源,开发“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我们以最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作为理论支撑,强调“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体验,立足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设计可贯穿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领域规划的主题学习,使之各有侧重又互相呼应,让学生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最终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2.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拓展“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实施途径。我们深入分析本校学生的学情特点,结合竹子的生活用途、艺术表现、工艺传承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挖掘“竹文化”中的精髓与内涵,实施相应的艺术实践活动,将美术课程内容中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延伸设计为多项具体学习内容,细化为不同的学习任务,将“竹精神”“竹探究”“竹绘画”“竹手工”等学习内容嵌入其中,初步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体系,以此加强学生的创作记忆,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3.完善课程实施策略,打造“竹文化”美术优质课堂。我校打造的“竹文化”美术优质课堂要求教师重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强调高度原创,善用多种素材,实现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同时,发挥多种素材的特性,运用多样的表现形式、形象与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融想象、思考、创造于一体,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深层体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打造视觉、听觉美感效果俱佳的配套课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激趣教学的有力手段。

(三)拓展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注重拓展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储备,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1.感受“竹文化”。利用我校打造“竹文化”的环境优势,把学校有关竹的建筑、浮雕、竹林、校徽等详细介绍给学生,如结合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校园文艺展演等活动,向学生介绍办学理念、校训等,从中渗透“竹文化”,为学校打下以“竹”立校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课程实施氛围。

2.绘画“竹文化”。通过美术课程传达“竹文化”,提升学生绘画竹子的能力。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传统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墨竹是一项重要的水墨画题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讲授墨竹的绘画技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竹子蕴含的谦虚、善群、正直等价值观。例如,我校李依蔓老师在执教“青青翠竹在校园——描绘我心中的学校”一课时,先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的竹林,引导学生观察某根或某几根竹子的形状、随风摆动的样子,然后让学生回到教室,用画笔画一幅“竹韵”水墨画。学生先是对竹子的“形”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手中的画笔画出竹子的“神”,不仅学习了绘画竹子的技能,还提升了对“竹文化”的认知。

3.发展“竹文化”。我校结合美术课程中改造生活环境、体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等培养要求,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与竹编、竹刻相关的艺术实践课程,既符合“双减”要求,又符合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加深对“竹文化”的理解。2022年,笔者执教的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 穿编的乐趣”一课,入选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在该课中,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竹子穿编艺术,学习十字穿编和交叉穿编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校另一位美术教师开发的“竹韵编织——多彩非遗”课程,创造性地把剪纸技艺与竹编技艺相结合,在2022年教育部“国培”计划——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提升培训班上展示,得到了参训学员的高度赞扬。

总之,我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实施“竹文化”美术特色课程为切入口,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扎实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这一课程正在按照既定方案稳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课程设计方案,优化课程实施流程,着力打造更多具有“竹文化”特色的美术教学案例,为学校培养具有竹文化品格的“翠竹学子”探索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江建胜.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地缘性建构[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1-113.

[2]姚欢.新课标指导下小学美术课程创新提质的策略[J].家长,2023(33):141-143.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校园文化核心素养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