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迪 谭丹 金秀婷 张诗雨 黄子晴 许蔚蔚
摘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中小微企业不仅是创新的“主力军”,也是产业链条中大企业的必要支撑,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国务院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和结构升级难题发布《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提出15项具体举措,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在此战略背景下,文章从高校和民营中小型企业资源互换入手,以浙江传媒学院与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民营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合作实践为例,剖析校企资源互换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系统阐释校企资源互换的可能性,以期为推进校企双方资源互换提供新思路,实现多方共赢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民营中小型企业;资源互换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7-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7.026
1 引言
校企资源互换模式是将高等院校的智力、人才资源与企业方的资金、场地、机会资源等进行合作、实现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具体表现为校方发挥学科优势为企业提供发展方案,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符合新商业模式下的可用之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专业技能赋能企业;企业方提供实践平台与实践机会,并辅之以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通过合作课程开设、真实案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毕业前接触就业真实场景,承担打造校园与社会过渡平台的责任。此种校企合作模式,对于中小微型企业快速掌握、享受新兴技术红利可谓首选之举。此外,该模式与政府政策导向相契合,如教育部连续发布两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组织高校与用人单位对接,得到双方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如何在现有状态下推动该模式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其价值作用,亟待校企双方及社会各界共同思考。
2 扩充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与企业资源互换的意义
2.1 有利于降低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传播企业文化和品牌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民营中小企业迫切寻求新的生存发展之道,对人才的需求量只增不减。然而,我国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达到企业用工要求,需要额外培训,培训完成后实习生不一定转正留任,导致企业面临着培养成本高、人才流动损失培训成本等风险。
通过建立校企资源互换模式,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学校形成定向合作。一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在学习校内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外还能了解、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在未来更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一毕业就可直接上岗,进而减少企业人才流失风险,节省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二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企业带来高效高质的产出,企业也可借此渠道传播企业文化,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有利于发展潜在客户群体和合作对象。
2.2 有利于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如今,无论是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还是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存在就业需求。然而毕业生“就业难”、竞争压力大已成常态,其根源在于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核心竞争力。时代在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高校的教材却很难及时同步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相较于企业技术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1]。
通过建立校企资源互换模式,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拥有体验实际工作环境的机会。一来高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变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整体教学质量,进而为社会输送充足的优质人才;二来有利于高校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研发,拓展项目的经费来源,提高高校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2]。
2.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通过建立校企资源互换模式,高校与企业之间以“资源互换”关系替代传统的雇佣关系,有利于校企价值取向一致化,是一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3]。
高校为企业输送更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企业为高校提供学生实践场所,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增加其工作经验,使其提前了解企业运营生态,明晰目标岗位要求和自身职业规划,有效避免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3 校企资源互换实证研究
文章以浙江传媒学院与濮院镇中小型服装企业资源互换为实例展开阐述。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被誉为全国最大羊毛衫集散地,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十件羊毛衫中,就有七件来自濮院,市场年成交额超1000亿元。在面积仅60平方公里的濮院镇,有20个专业的羊毛衫市场,目前已拥有8000多家中小企业和超过120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形成集设计、生产到销售于一体的完善的毛衫产业体系。
3.1 桐乡市濮院镇民营中小型服装企业存在问题
3.1.1 服装滞销,品牌可持续发力展性弱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濮院大量的民营中小型服装企业都存在服装滞销问题。过季产品售卖不出去,难以有资金持续投入开发和设计新产品,形成恶性循环。为求生存,这类民营企业被迫以加工贸易为主,采用“进原料、来款式、供品牌”为主要服装加工贸易模式,使得自有品牌可持续性发展弱,市场发展亟待平衡。
3.1.2 企业相互间内卷,竞争大于合作
濮院民营中小型服装企业普遍具有“低小散”的特点,占据的市场份额小,难以和大型知名服装厂商抗衡,而这些小型厂商之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很难合作共赢,市场综合化程度低,容易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这种背景下,某些商家持续打价格战,导致廉价产品占据市场,口碑下滑严重,缺乏高品质、设计感的服装。
3.1.3 新媒体尝试在路上,账号运营缺经验
濮院镇抖音电商直播基地正式启动运营后,大力推动了直播经济产业集群。濮院的羊毛衫商家大多亲自上阵,掀起了一场店铺自播的新风潮。然而尽管大部分小微企业积极尝试转型店铺自播,但在整个服装行业里的生产、销售还存在资金压力大、新媒体运营技术不成熟、团队组建困难等普遍问题,缺乏专业新媒体人才。
3.2 校企资源互换方式
3.2.1 高校提供新媒体人才
随着当下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线上销售已成为企业发展和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能够在濮院这样一个服装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民营中小型企业需要找到新的优势,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度和购买意愿。在这一过程中,新媒体营销成为了更为重要的手段。
浙江传媒学院的师生在新媒体应用和电商直播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于企业的新媒体战略的规划、构建和执行都有着丰富的经验。高校师生可轻松且专业地组建在产品的营销推广、新媒体应用以及电商直播等领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运营团队,做到为厂家和产品量身打造定制化营销方案服务,帮助濮院民营中小型服装企业建设自己的新媒体账号,搭建直播间等等,与企业原有商业模式有机结合,不断创新、不断融合。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和直播间,不仅能够与消费者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提升品牌知名度,还可以进行直播营销、产品介绍和售卖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
3.2.2 高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企业的推销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直播,作为新媒体营销手段的一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特别是在濮院地区,一些中小型民营服装企业也在不断摸索和尝试。然而,由于技术的局限和专业性不够,许多企业的推销直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画面不清晰、音效质量不行、后期剪辑效果较差等。这些问题降低了直播推销的专业性和可塑性,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和好评程度,进而影响销售。
浙江传媒学院提供的技术培训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习光效和色彩方面的知识,企业可以掌握如何让画面更加清晰、更真实地还原产品的颜色和质感。学习镜头衔接和音效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直播推销的专业性和可塑性,使产品更加吸引人。通过后期剪辑的技巧,可以将直播推销制作出色的广告效果,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和好评程度,促进企业销售业绩的提升。
3.2.3 企业提供新媒体相关实习岗位
濮院中小型服装企业可以向浙江传媒学院招募新媒体相关的人才,让企业有人才,人才有工作。具体包括小红书、抖音等账号运营岗,或者主播、场控等直播卖货岗。通过寻找并雇佣这些人才,企业可以获得专业化的服务,让其能够更加专业地管理和运营账号,提高营销效率和销售额。同时,这些岗位也可以提供给高校的学生参加实习,为其提供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实战,做到高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互换。
3.2.4 企业提供服装货源和直播场地
企业可以为实习学生提供服装货源,让其有足够的货品进行售卖。这一举措可以让实习学生更好地体验实际的销售情况,了解消费者需求,并且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销售额。同时,学生们在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好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销售策略和方案。
此外,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工厂或者门店是非常好的直播场地,能够提供丰富的拍摄素材和便利的场地条件。利用这样的场地不仅可以节省直播资源,还可以充分展示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好感度。同时,这些场地也可以为实习学生提供直播场地,帮助其更好地展示企业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 校企资源互换机制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校企资源互换机制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深入交流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并推动各自发展。在当前的经济时代背景下,校企资源互换机制作为校企合作中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浙江省作为“两个高地”,高校和民营中小型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变得愈发紧密,双方可以通过资源互换实现互利共赢。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设相应的项目机制,不仅可以促进民营中小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提高彼此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助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1 构建实习基地,培养高校学生联系实际的就业能力
实习基地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学生与企业接触的窗口,对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与社会资源对接,和当地优秀的民营中小型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共同构建实习基地,并积极协助高校完善实习实训相关的工作计划、评价体系[4]。企业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提前了解和吸纳高校优秀实习生,为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才。而高校学生也能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当前企业的运营模式、用人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认识到实践经验对未来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可以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实践、参加实习,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基于此,高校应积极探索与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合作,通过实习基地的打造,推广“学以致用”实践教育,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更能够在实践中增强就业体验和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4.2 打造横向课题,开展科研项目,实现教育规划产业融合同步发展
横向课题是指由企业或其他机构提出,针对具体的问题或需求,要求高校进行研究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课题,对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互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设横向课题,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从而推进理论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可以根据合作的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促进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通过企业命题、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的产教融合的项目研究新模式,更好地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让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更好的发展积累经验和知识[5]。
此外,企业提出的课题通常与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紧密相关,通过实际问题和需求的研究,学生可以提前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上各种行业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积极做好应对职业发展的准备。而学校也可以借此机会开展前沿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提升学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4.3 建立完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
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高校资源互换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实践需要得到企业的鼎力支持,高校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优势,在合作的民营中小型企业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将创业实践作为桥梁[6]。同时,学校要加强“双创”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信息支持,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服务和资源共享,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创业实训、创业大赛、专利发明及论文写作等项目,提高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机制,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储备。
4.4 企业形成品牌概念,推动企业长效发展
品牌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打造好品牌是当今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而在企业打造品牌方面,高校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不仅可以获取人才和知识资源,还能够加速品牌打造,提升自身的可持续竞争力。
高校是培养未来优秀人才的摇篮,民营中小型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借助高校资深教师团队和优秀学生团队,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如管理咨询、市场分析、技能提升等,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通过这些精准的咨询服务和最新理论知识的加持,民营中小型企业得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自身结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为形成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理念奠定基础,着力制定品牌的长期发展战略。
此外,校企共同研究最新市场环境变化、洞察消费者需求,为打造符合民营中小型企业特点、突显企业优势的品牌概念提供支持,使品牌得到更好的认可和推广,也能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推动该类企业长效发展。
4.5 企业通过学校资源对接到最新的销售方式和技巧
随着市场的快速转变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上的营销方式和技巧也在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既有助于加深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行业理解,也可以帮他们引入最新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为民营中小型企业提供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帮助他们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营销能力。
一方面,高校可以发挥人才优势和研究成果应用的优势,利用自身科研力量,通过对民营中小型企业需求的了解和分析,探寻企业发展难点和难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结合学校特色和资源优势,引导企业了解最新的销售方式和技巧,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支持以及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服务。例如在电商领域,高校和中小型民营企业共同探讨最新的电商模式、产品销售方式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优化升级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民营中小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邀请校内专业人员来企业开设各类技能培训和营销讲座,鼓励企业内部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学习,从而让企业及时掌握和应用最新的销售知识和技巧,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结语
文章从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校企资源互换模式的实施及其意义。高校与民营中小型企业资源互换模式集人才培养、专业研究与产业培训为一体,有利于实现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推动教育精准化、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企业吸纳人才、创新企业战略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基于实践,分析了该模式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潜力和价值,提出资源互换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路径,以期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引领民营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解决高校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期望在日后的实践过程中,校企双方能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加强沟通协作,不断完善资源互换的模式,为推动双方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实现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卓雪冬,吕宏芬.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3):135-139.
[2]袁莹.国外高校产教融合经验与可借鉴研究[J].知识经济,2023(1):178-180.
[3]周爱荣.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1):55-59.
[4]刘思宇.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3(2):193-195.
[5]戴华.校企合作下产教融合机制及对策的实践探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2):126-128.
[6]周佳慧,魏威岗.基于校企合作视域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2,21(9):44-45.
[作者简介]邹迪,女,汉族,广东深圳人,本科,研究方向:广告学;谭丹,女,土家族,广东深圳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金秀婷,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广告学;张诗雨,女,汉族,浙江余姚人,本科,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黄子晴,女,汉族,广东湛江人,本科,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通讯作者:许蔚蔚,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小小麻花——联合政校企三方助力桐乡服装行业转型升级”(项目编号:202211647030)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