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 张琼月 苏彦青
摘要:乡村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而随着社会工作领域对乡村发展的持续关注,社区参与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机制之一。社区参与可以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公正性。文章就社会工作视角下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的关系、挑战及促进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产业发展;社区参与;社会工作视角;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7-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7.004
1 引言
社区参与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够促进乡村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还能加强乡村发展项目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提升项目的成功率和可持续性。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旨在促进社会变革、解决人际问题的应用科学,其视角和方法在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社会资本理论,社区的网络、规范和信任能够促进合作,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社会工作强调了社区参与和赋权,即通过需求评估、资源整合、政策倡导等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不仅关注个体和家庭,也关注社区和社会结构,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文章主要分析了乡村产业与社区参与的现状、挑战及促进策略,探讨社会工作视角如何为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促进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2 乡村产业与社区参与概述
2.1 乡村产业的概念
乡村产业的概念涵盖了以农村地区为基础,围绕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及相关服务业的多元化经济活动。在现代化农村经济转型过程中,乡村产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还包括了旅游业、手工艺品、乡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和农产品深加工可以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丰富农村文化,促进城乡居民的文化交流与互动[1]。乡村产业的发展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即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这一框架下,乡村产业通过采用环保技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循环经济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并通过建立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等模式,促进了农民的共同富裕,为乡村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2.2 社区参与的概念
社区参与,即在社区内开展的各类活动或事项中,社区居民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对权利持有者决策产生影响的一种行为,强调了社区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体现了对民主、公平和包容性价值的追求。从社区治理的视角看,社区参与可以促进政府、社区组织、民间企业和居民之间的互动合作,增强社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社区参与是构建和维护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居民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社区内部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基于互信和合作的社会关系网络。一方面可以促进社区内部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社区面对外部挑战的应对能力,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3 社会工作视角的应用原理
社会工作视角下,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应注重社会资本的构建。社会资本包括了社区内的关系网络、互信互助的社会准则以及共享的价值观念等,可以促进社区成员的互动合作、提高社区凝聚力和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如社区组织建设、社区领袖培训以及社区参与式决策等,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2]。同时,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也需要强化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涉及政策支持、经济援助、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是乡村产业发展和社区有效参与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利用政策倡导、服务项目设计和实施等手段能够强化社会支持系统,为乡村产业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和支持。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政策制定,为乡村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利好;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来提升社区成员的产业发展能力,从而推动乡村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3 乡村产业与社区参与的关联分析
3.1 当前乡村产业的发展态势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展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特征,表现为传统的农业种植、畜牧业已逐步向高值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同时,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乡村旅游的兴起,非农产业如乡村旅游、特色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农业多功能化、产业链条延伸化的新格局,拓宽了乡村经济的增长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并通过发挥各地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集群,有效增强了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动力就是创新驱动。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升级了农业生产方式。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在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2 社区参与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实践现状
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社区参与能够通过建立村民小组、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有效地聚集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规划和实施乡村产业发展项目,使得乡村产业发展更加贴近村民的实际需求和愿望,增强了项目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在实践中,一些地区的农村社区就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引入了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社区参与还可以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在社区参与过程中,社区居民可以共享农机具,减少生产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区参与还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创新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社区成员可以在社区参与中与他人分享创业经验,也可以参与技能培训活动,激发了农村创业的热情和创新活力。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社区成员拥有了更多学习交流和市场拓展的平台。一些地区的农民通过建立在线销售平台,将农产品直接对接到消费者,不仅增加了销售额,还提升了乡村品牌的知名度,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
3.3 社会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社会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包含了社区赋能和政策倡导两个,其中,社区赋能作为社会工作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实践,其本质在于提升乡村社区成员的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社会工作通过组织社区会议、培训工作坊等方式,传授给农村居民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还倡导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促进社区内部的相互帮助和资源共享,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种以人为本的赋能策略,一方面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政策倡导指的是社会工作者通过调研、分析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和政策建议,这些倡导活动不仅关注乡村产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工作者可以推动实施更加公正的土地政策、农业支持政策,促进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政策措施的落实。这些政策倡导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有利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4 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面临的挑战
4.1社区动员难度大,参与度不足
社区动员受到了信息传递不畅和认知差异的影响,在众多乡村地区,尽管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信息技术的普及率和居民的信息素养仍旧不均衡,导致信息无法在社区内部进行流通,进而影响了居民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机遇的认知和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新兴产业、新技术应用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信息,居民往往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解读和应用,从而在社区动员和参与过程中显得犹豫和被动。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资源配置、收益分配等多个环节,往往触及到社区内部各利益主体的核心关切。如何在保障社区整体发展利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个体与集体、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利益平衡是一大难题[3]。当社区内部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或在利益分配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那么就容易引起部分社区成员的不满和抵触,进而影响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和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这要求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过程中,深入理解和尊重社区内部的信息流通机制和利益关系构建原则,才能有效提升社区动员的效率和居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4.2乡村产业资源分配不均,利用率不足
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体现在对乡村产业发展必需资源的获取上,一方面,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乡村地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关键资源的获取能力较低,这直接影响了这些地区乡村产业的发展质量和速度。另一方面,受历史、政策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资源分配往往倾向于部分区域或特定群体,造成了资源配置的地域性差异和社会性不均,进而加剧了乡村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率较为低下。部分乡村地区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策略和技术支持,这些资源未能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时还会被闲置或浪费。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上,因教育水平和技能培训的限制,农民的专业知识储备少、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与利用率不足的问题深刻反映出了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有关部门应关注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高效性,促使乡村产业能够在合理的资源分配和高效的资源利用基础上,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4.3 政策制度框架限制,执行难度高
政策制度框架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度的滞后性,二是政策执行的不一致性。对于前者,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变迁,现有的政策制度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乡村产业创新、农村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等领域,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这种滞后性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创新与升级,并且也影响了社区成员的参与意愿。对于后者,政策执行的不一致性进一步加大了执行难度,不同地区在政策理解、资源配备、执行力度上的差异,导致了政策效果的地域不均,致使部分乡村地区难以享受到政策红利,不利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公平性与整体效率[4]。政策执行难度高则主要源于资源配备不足与管理能力的局限。具体而言,在资源配备方面,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到财政支持、技术服务等资源的不足的影响,无法支持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地区,资源的稀缺性更为明显。在管理能力方面,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的有效推进要求地方政府和社区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在实践中,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单一、相关经验不足、创新意识薄弱,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进而影响了乡村产业发展策略的有效实施。
4.4融资难度大,市场竞争压力大
融资难度的增加主要源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于乡村产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支持不足。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缺乏足够的信贷历史记录、抵押物资不足以及项目风险评估标准的严格,致使乡村产业发展主体在获得贷款时面临重重障碍。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制约着乡村产业尤其是创新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力,影响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乡村产业一方面需要应对本地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在农产品市场上,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参与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的乡村产业来说,大大增加了其市场竞争的难度,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乡村产业及其参与者积极寻找更加有效的策略和途径,以应对融资难题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
5 社会工作视角下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促进策略
5.1增强社区参与意识,构建社区参与机制
增强社区参与意识要求提升社区成员对于自身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作用的认知和价值的理解,可通过教育培训、信息传播等方式加快普及乡村产业知识,让社区成员意识到他们的参与不仅能够带动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收入增加,还能促进整个社区的繁荣与发展。对此,应举办乡村产业发展讲座、开展工作坊活动,分享成功案例,让社区成员看到实际的成效,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动力和热情;强化社区内部的交流与互动,鼓励社区成员分享自身的经验和想法,这样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共享[5],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意和方案。在社区参与机制的构建方面,应当从制度层面确保社区成员的参与权利,可以成立社区发展委员会、合作社等组织,为社区成员提供参与决策、管理和收益分配的平台。在这些组织的框架下,社区成员不仅可以参与到乡村产业项目的规划和执行中,还可以在资源分配、利益协商等重要事项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有助于保障自身的权益。在此基础上,还应构建有效的激励与反馈机制,对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及时反馈乡村产业发展的成果和进展,以激发和维持社区参与热情。
5.2注重资源整合与利用,创新推广技术应用
资源整合与利用强调的是将乡村地区分散的、多样化的资源进行有效聚合,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应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状况,并依据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计划。在这一方面,可以建立合作社等组织,将小规模农户的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社区内外资源的衔接,可引入外部投资和技术支持。创新推广技术应用则是指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引入和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充当着技术传播者和推广者的角色,负责将适合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技术,如智能农业技术、电子商务平台、生态旅游规划等引入社区,并开展培训活动、为社区居民演示技术的应用,从而提升社区成员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提高乡村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开辟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5.3 创新制度与政策,优化社区治理结构
创新制度与政策要求政策制定者深入理解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充分考虑乡村产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确保政策既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创新与升级,又能够满足社区参与的需求。对此,可引入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主体,为乡村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制定鼓励创新和科技应用的政策,为乡村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提供支持,从而激发乡村经济的新动能。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则是通过改革和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建立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社区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可以建立社区居民大会、社区管理委员会,使社区居民直接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提升社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社区成员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增强其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而提升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5.4拓宽融资渠道,增强竞争能力
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应探索与引入非传统融资模式,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众筹、微信筹款、社会影响力投资等新型融资方式,为乡村产业提供更为广泛的资金来源。同时,应不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私人投资、社会企业等多种形式[6],增加乡村产业的融资途径,并搭建与这些新型融资渠道的桥梁,从而提升乡村产业对于外部资金的吸引力和利用效率。在增强竞争能力方面,可采取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这一方面,应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利用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品牌等策略,增强乡村产业产品的市场识别度;社会工作专业人士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工作坊等形式,提供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乡村产业从业人员掌握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能和知识。
6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产业的发展与社区参与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将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的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本研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乡村产业发展与社区参与的相互关系、面临的挑战以及促进策略,以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启示,共同探索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社区参与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佚名.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大家谈(三)“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社工介入方略[J].中国社会工作,2019(13):10-12.
[2]陆宇荣.公地悲剧视角下的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悖论及治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36-38.
[3]李菁.云南鹤庆新华村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论坛,2012,5(3):80-86.
[4]周玲强,姚丹丽.不同乡村旅游组织模式下与当地乡村社区和谐发展关系[J].现代商业,2010(2):272-273.
[5]周丽洁.基于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21):99-100.
[6]文平,李璐芳,王晓欢.农村社区旅游业发展中主要利益主体的分析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0-32.
[作者简介]李航(1979—),男,辽宁锦州人,博士,教授,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城乡社区;张琼月(1999—),女,河南郑州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城乡社区;苏彦青(1984—),男,河北张家口人,本科,讲师,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系,研究方向:就业创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