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茹月
摘 要:提升高校财务治理能力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完善财务治理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对某高校的现状分析,提取涉及财务治理的共性问题,构建由财务决策机制、预算管理体系、重点领域管理、监督体系建设、财务数字化建设、财务队伍建设、服务与贡献能力七个层面组成的财务治理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 财务治理 评价体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080-02
一、高校财务治理内涵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各大高校充分发挥学科及人才优势,大力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拓宽收入来源,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平衡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在传统企业财务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高校财务治理理念应运而生。高校财务治理作为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通过构建规范化责任体系,实现资金的合理安排和风险的有效防范,从而推动高校管理活动的科学高效运行,对高校经济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高校财务治理问题分析
本文依托某高校财务治理现状,提取涉及财务治理的共性问题和关键风险点,从微观层面分析财务治理的关键环节。
(一)财务治理结构体系不健全
高校财务治理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二级学院、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人事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纪检审计监察等多部门共同协作的经济责任体系。分析高校存在的问题,发现部分高校都涉及“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够规范”“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够有力”等情况。部分高校涉及“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不严格”等问题。一些学校“三重一大”制度出台较晚,对预算内大额资金的决策及使用程序不够规范。同时发现目前部分高校几乎没有建立连接多部门的数字化体系,无法实现真正的业财融合,难以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财务治理效率不高。
(二)重点领域过程管理不严谨
研究发现很多高校或多或少存在风险管控不够有力的问题,多数集中在后勤、基建、国有资产、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出租及处置过程不规范、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不符合要求、采购过程缺乏相关制度规范,对采购制度、维修制度、合同签订制度执行不严格等方面。在经费使用方面,部分高校对经费使用范围界定不清,存在经费超支、挤占等问题;一些高校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不优,无法实现财务治理有效服务科研实践。在报销规范方面,不能严格执行财务审批流程,对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点关注不够,相关制度措施不能及时更新,缺乏风险防控意识。
(三)内生引领增收成效不突出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很多高校普遍“用力不足”,具体表现在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城市区划建设方面力度不够,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力度不大,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科研创新水平亟待提高。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难、资金不足成为掣肘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河北省某些高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对政策红利利用不够充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意识不强,自身“造血”功能较弱。
(四)内部审计监管力度不到位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及教代会等共同构成高校内部监督体系,有效的监督体系是助推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贯穿整个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多层次监督。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纪检部门自身建设薄弱,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审计等部门协同联动能力不强,内部监管效果不佳。部分高校不能按时召开教代会且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影响了教职工主人翁作用的充分发挥,阻碍了高校民主管理的实质性推进。
(五)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不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绝大部分高校中都存在,高层次人才的缺失以及人才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在财务治理体系建设中,具备“大财务”观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财务人员评价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未能有效嵌入到业财融合良性循环中,没有建立起有针对性的职称晋升通道,职称评聘机制无法成为财经队伍建设的有力推手。
三、高校财务治理评价体系构建
(一)财务决策机制
在决策层面上,重点关注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是否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否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是否建立分级决策机制;是否进行事前合法合规审查及风险评估;教代会、学代会是否参与有关事项民主决策。
(二)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管理三个层次。在预算编制环节,应重点关注数据的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是否实行预算项目库管理;预算编制是否与学校发展战略契合。在预算执行阶段,应重点考虑支出的执行情况:即支出的项目、范围、标准和时间的合理性;是否设置成本核算体系,通过成本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合理分配资源;是否建立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机制,作为后续预算执行的参考。在预算绩效管理层面,应着重关注绩效目标设置的合理性,综合考量,及时调整;是否建立涵盖核心业务和整体部门绩效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效益性,作为预算安排、资源分配和政策调整的参考。
(三)重点领域管理
高校财务治理的重点领域也是财务风险的多发领域,涉及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全面预算体系、资产管理体系以及业务制度体系中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基本建设项目制度、科研、教学、学生经费管理制度。应重点关注高校对各项业务是否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是否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是否能有效执行风险管控措施。
(四)监督体系建设
财务监督体系建设,是高校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抓手,也是教育领域风险管控的关键环节。重点关注是否建立事前及时报备、事中实时监督、事后主动整改的连续监督检查机制。是否对重要岗位、重点人员以及关键环节设置预警监督机制;是否建立联合监察机制;是否设立长效监督体制;监督反馈结果能否有效整改落实,发挥导向作用。
(五)财务数字化建设
财务数字化建设是高校财务治理改革的有力推手,旨在加强数据管理,打破由于数据共享不畅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重点关注是否搭建高度关联的系统化信息平台,涵盖财务系统与资产、基建、采购、科研、教学、人事等系统的融合与对接;是否将内控规则嵌入信息平台,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的共融互通;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是否完备。
(六)财务队伍建设
是否建立针对性激励机制,财务培训机制是否完善;是否构建专门的财务人员聘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提供有利于财务人员的科研环境;财务机构负责人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财务部门复合型人才数量,多维度财务管理团队建设情况。
(七)服务与贡献能力
在社会效益层面,比如河北省高校应重点关注高校财务治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建设、首都两区建设成效;此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数量等是衡量高校创收能力的重要依据;财务治理效果与广大师生具有紧密关系,因此对财务服务水平的评价也至关重要。
四、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应用
(一)德尔菲法
高校可采用德尔菲法对不同要素进行打分,即通过匿名方式征求专家意见,可通过开放式和评价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将第一轮反馈意见进行归纳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再次匿名反馈,经过三到四轮的信息反馈后整理得出最终打分结果,从而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完善。
(二)层次分析法
使用1~9标度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在使用德尔菲法完成打分后,根据打分结果构建判断矩阵,包括准则层(即一级指标)相对于目标层(即整个评价体系)的判断矩阵A,以及方案层(即二级指标)相对于准则层的判断矩阵B。根据构成的判断矩阵,使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数据有效,否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本文未对指标进行赋值,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邀请领域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并计算得出权重。为更直观显示财务治理水平,根据计算结果,将评分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等级(见表1),从而确定高校目前财务治理水平。此外,准则层的权重高低也是明确高校财务治理方向的重要依据,所占比重越高,则提示应重点关注。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高校财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202406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从印,王佳琪.高校财务治理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J].会计之友,2023(08)
[2] 郑莹.内部审计视角下高校财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商业会计,2023(16)
[3] 胡军勇,池一霞.公办本科高校内部财务治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基于浙江省26所公办本科高校问卷调查结果[J].会计师,2023(13)
[4] 王春晖,姚冠新,刘牧.高校财务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J].会计之友,2022(03)
[5] 胡鑫.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治理体系研究——基于31所中管高校巡视问题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5)
[6] 姚晖,俞剑文.基于公开信息的高校财务治理水平测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9(25)
(作者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