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024-06-14 13:51祁小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祁小军

【摘要】大单元作业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实现从知识型教学向核心素养教学的转变。大单元作业强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运用。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大单元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4-0121-03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整体规划,机械重复练习,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设计并实施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深度研读分析教材

(一)分析显性知识结构,确立大概念

显性知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运算、测量、几何等,这些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大单元作业的设计要针对这些显性知识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概念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宏观把握,它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在大单元作业的设计中,要注重围绕大概念展开,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是“学生几何直观意识的培养”。大概念是“几何”,学生需要掌握图形的认识、典型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点。大单元作业的设计可以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几何”这个大概念,以便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二)分析隐性知识结构,确立大问题

隐性知识不同于显性知识,它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数学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小学数学中,许多题目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方法和答案,而是通过问题情境和数学模型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大单元作业的设计需要关注这些隐性知识结构,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情境和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问题是针对大单元作业中的核心知识点和难点而设计的,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为例,其隐性知识是培养学生的量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本单元的学习是建立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等单元的基础上的,其大问题是“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面积?”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各种不同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还隐含着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各种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确立大方向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抽象能力(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创新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等方面。这些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也是学生未来发展和生活所需的重要能力。因此,大单元作业的设计需要针对这些核心素养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方向是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和实施的整体思路和目标。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分析,可以明确大方向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际应用能力和探究精神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面积”这一大单元中,大方向可以是通过设计不同层次和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几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类型的大单元作业:第一,探究性作业: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第二,实践性作业:设计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作业,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第三,拓展性作业:设计具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拓展数学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统筹内容确立目标

(一)确立大单元整体目标,统筹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进行设计的,其目标也应以此结构确立,不仅包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应达成程度,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达成情况。这个目标不仅具有统领性,还具有方向性。在基础知识方面,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建立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如“图形的认识”的知识延伸是“周长”“面积”等。在基本技能方面,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包括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意识和空间观念等。

在基本思想方法方面,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等。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基本活动经验方面,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包括实验、观察、猜想、验证等。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精神,这包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探究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二)确立大单元课时目标,分项落实

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它需要被分解到具体的课时中逐步实现。根据大单元的内容结构,教师需要确立独立课时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与大单元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

具体来说,大单元的内容结构可以是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在并列关系中,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但是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横向联系,即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这种横向联系,确立课时目标之间的“慢递进”关系。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及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可以组成具有横向联系的大单元,为《面积》这一单元作铺垫。在确立大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课时目标时,教师可以围绕不同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课时目标设计。这样一来,每个单元的课时目标之间存在“慢递进”关系,前一个课时目标的达成可以为后一个课时目标奠定基础。

除了并列关系外,大单元内容结构还存在递进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和活动经验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这种关联性确立课时目标之间的“快递进”关系。如,在教授“几何”这一大概念时,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及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之间存在“快递进”关系。在大单元课时目标设计时,教师需要在整体目标“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课时目标的设计,在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几何图形的知识点(内角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的基础上要针对整体目标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

三、指向结构整体设计

(一)突出大单元作业显性内容的整体设计

大单元作业强调对显性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一致性和连续性。首先,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块。在内容设计上,要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形成整体知识链,再连接成知识网。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面积》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基础,通过将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面积公式:S=ab)来推导其面积计算公式,后续教学再根据该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ah÷2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

其次,大单元作业设计还要注意处理好数学知识的一致性。如,在数的运算中,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计算方法都有一致性。通过将分数单位明确为计数单位,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意义的一致性。此外,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内容设计的连续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面积》时,可以从回顾“图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开始,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再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等要素出发,全面认识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见,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

(二)指向大单元作业隐性知识的整体设计

核心素养下,通过将数学思想(隐性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并设计大单元作业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他们迁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数学思想的培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为例,本单元运用了“分类思想(包括三角形的分类、角的分类等知识)”这一数学思想,在大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图形、有规律的数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隐藏规律以及数学概念和原理,以此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四、统筹作业科学评价

由上文分析知,通过大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可以避免学生机械重复训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形成稳固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作业评价的科学性。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评价理论是一种质性评价方法,由比格斯(J.B.Biggs)教授首创,他以等级描述为特征,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这五个水平。这种评价方法对于学生单元整体学习中是否建立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具有明显的评价指导意义。

在大单元作业设计评价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作业,同时还要注意作业量和难度的适中,以避免学生的过载和畏难情绪。在评价时,教师需要依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以及他们在作业中所表现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合作精神。通过科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作业设计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单元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整体目标,突出大单元作业的显性内容和隐性知识的设计。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红丽.基于大单元的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研究——以“圆柱和圆锥”一课为例[J].教师,2023(27):48-50.

[2]朱健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1):62-64.

[3]李丽.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J].美眉,2023(9):11-13.

[4]刘春宁.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2022(9):86-88.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