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评价:初中英语教学美育效果优化的重要手段*

2024-06-13 18:47:21周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摘 要】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的情感属性使得对其评价成为难题,评价环节也是当前英语学科教学美育渗透的薄弱环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育人功能、素养提升、渠道多维和主体多元四个方面探索英语教学评价中渗透美育的四个着力点,从评价环节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美育渗透效果,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课标理念。

【关键词】初中英语;美育评价;审美素养;英语教学;评价量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55-05

【作者简介】周伟,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南京,210029)英语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

一、引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1]5。

美育不仅要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非常注重创造性和个性化。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见仁见智,因此美育课程的教学较难评价。[2]此外,现有的学科教学美育渗透研究的视角大都聚焦于教学设计,缺少对评价环节的专门研究。在大力倡导“五育融合”的当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审美特质?如何利用评价环节优化美育渗透的实际效果,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这些是包括英语教师在内的各学科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美育评价的总体框架

美育评价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指主体对美的事物感知、理解、体验、评价、表现和创造的基本过程、品质与能力,以及促进全面素质、专业素质发展功能之总和。[3]美育评价内容的核心是评价学生的审美感受(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欣赏)能力,对教学或活动中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评价,构成美育教学(活动)内容评价。[4]结合研究文献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审美素养一般需具备四种审美能力,即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据此,笔者建构了英语教学美育渗透评价环节的总体框架(见图1)。

该框架借鉴了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以终为始,以美育预期的结果“提高审美素养”为目标,通过评价收集达成预期结果的证据,最后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安排适切的教学活动,指向评价目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框架中的“教学”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教师还可通过开发和实施美育校本课程,拓宽美育实施渠道。

三、美育评价的四个着力点

(一)突出育人功能,彰显美育评价目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教育评价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五育的重要一环,美育首先要突出“育人”的目标定位和导向,探索一条从提高审美素养到提升人文素养,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路径。

例如,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 7 Reading板块的语篇是介绍奥黛丽·赫本的人物传记,教师为本节课制定的学习目标之一是“理解美的意义和内涵”。教师以“寻美”为主线贯穿整节课,通过呈现剧照和播放视频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赫本的外在美;通过文本挖掘和师生互动,让学生透过赫本投身慈善事业的事迹感受其内在美。读后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探讨以下两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Hepburns beauty? What does “beauty” really mean? 通过讨论,学生深切意识到赫本真正的美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最后,教师呈现赫本的名言作为结束语,彰显整节课的育人导向:The beauty of a woman is not in a facial mode, but the true beauty in a woman is reflected in her soul. It is the caring that she lovingly gives, the passion that she shows.

(二)突出能力提升,落实美育评价内容

美育最基本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方案强调,要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从这四个维度落实学科教学美育评价的主要内容。为了让美育评价有相对可测的标准和抓手,笔者开发了初中英语教学美育评价量表(见下页表1)。

该评价量表结合学科实际和学情,其价值追求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彰显。评价量表的四个维度对学生所需具备的审美素养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终完成由“审美”到“立美”的转变,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评价量表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内容,便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等级评定,也便于师评和同伴互评。

(三)突出渠道多维,丰富美育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的特点。[1]53在课堂教学实施美育渗透时,其评价要尽量做到多维化,如可采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评价等方式。

1. 课堂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堂评价主要指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学习表现的评价[1]54。课堂评价是评价的主阵地,教师要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检验美育的实施效果。

例如,八上Unit 7 Reading板块是英文诗Seasons of the year,内容与单元主题Seasons紧密相关,诗中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四季之美,使大自然显得灵动,充满生机: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 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拟人”修辞的独特之处,笔者首先把上述三句改为如下语言:When trees and flowers dont grow.../Bees and butterflies fly among flowers.../Then get away from the April showers...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和判断。在对比中,学生体会到拟人修辞给读者带来的愉悦和美好,接着教师追问“What does the poet want to tell readers by using these lively sentences?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使用修辞手段的意图,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创作图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立美意识

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评价的巩固和延伸。[1]57丰富的作业形式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通过作业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

译林版英语全套教材共有两个诗歌单元,教师在作业环节可要求学生仿照诗歌范文,尝试运用所学的音韵美、意象美和文法美创作英文诗歌。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也体现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开展课外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情节发展图以及阅读海报等,检验学生阅读理解达成度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呈现的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3. 期末评价:通过多样方式展现学生阶段学习成果

期末评价指对学生一个完整学期学习情况的评价。[1]58学习档案袋是开展期末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档案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比较鉴别,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对档案袋的内容完善,也要重视档案袋的形式设计,更要充分利用好档案袋的多元评价效果。

在美育校本课程“英语美文赏析”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运用学习档案袋真实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审美表现能力及其审美素养的具体形成情况。例如,学生的课堂行为记录,包括课堂参与朗读、朗诵和角色扮演的音视频等;与审美能力相关的视图作品集锦,包括绘画、海报、思维导图、图表或连环画等;书面作业,包括中英文诗歌互译作业、阅读记录表等。

除了学习档案袋的形式外,美育期末评价还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的形式。表现性评价是和客观纸笔测验相对应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要求教师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判断。[5]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师生问答、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价手段检验美育渗透效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开展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时,笔者对学生的期末测试采用了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戏剧表演,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表(见表2)。

表2 整本书阅读片段表演评价表

[评价项目 等级评分(1-5分) 片段选取合适,情节生动,凸显价值 剧本改编规范,内容丰富,表达正确 表演传递情感,对白熟练,语音纯正 课件制作精细,音画协调,富有美感 道具设计美观,合理使用,烘托氛围 ]

(四)突出主体多元,确保美育评价合理

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个性特点,以及发展潜力,选用合理的评价方式。[1]54除了传统的师评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等方式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1.学生自评:发挥主体作用

美育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美育校本课程“英语美文赏析”期末评价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本学期所学美文内容,自主选择评价方式,如配乐朗诵、片段表演、美文配图、诗歌创作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教师通过量表(见前文表1)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作为期末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在设计表1和表2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和各学习小组组长共同商讨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尽量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

2.同伴互评:全面认识自我

除了自我评价外,学生还要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总结经验,规划学习。[1]53同伴互评的评价模式使学生从同伴的视角给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如进行整本书阅读片段表演时,教师增设“大众评委”角色,由学生民主推选出五名同伴评委,按照表2内容严格打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

3.家长评价:协同评价育人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推动家校协同评价共同育人。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的整本书阅读海报、英文诗歌、录制的美文朗诵作品等作业在家长群进行展示,家长们的鼓励和赞美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学习动力。在设计各种美育评价量表时,教师还可增设家长评价栏目(Parents assessment),发挥家长评价的监督和激励作用。

四、结语

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应发挥美育评价的“以评促教”功能,将美育评价过程作为进一步优化育人方式和提升美育效果的过程。

从提高审美素养到提高人文素养,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如何从评价角度推动学科教学美育实施、提升美育效果,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地以美育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杜卫.综合性:美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J].艺术教育,2022(5):36-39.

[3]赵伶俐,文琪.以审美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美育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3):22-29.

[4]汪宏.中小学美育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评价量表的设计与使用为例[J].新教师,2022(7):12-15.

[5]郑冠群.基于档案袋评价的中小学美育评价体系建构[J].基础教育课程,2021(7):66-72.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3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23:06:01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未来英才(2016年13期)2017-01-13 18:19:01
幼儿舞蹈欣赏活动探析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22:54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