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庆领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控制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成为教师工作中的新任务.为此,教师需要积极调整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和方法,打破学生对作业的固有印象.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而言,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改后衍生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结构性,对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有着积极作用.为保证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应在单元整体目标的引导下进行设计.文章简述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类型,并在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对如何设计初中数学作业展开多维度探究,旨在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整体”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每节数学课后的作业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教学与作业相辅相成.对此,教师要积极探索课程要求落实到作业中的途径,通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高质量作业,进一步与课程和教学有效呼应.
一、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类型
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本单一的课后作业,丰富为前置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多种类型.丰富的作业形式能够助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构建完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
(一)前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学生学情有准确的把握.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单元学习开展前,以问卷调查、习题检测等方式,结合学生真实表现,保证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是布置前置作业,结合学生已掌握知识基础,布置与课时学习活动相关的问题,有效渗透课堂教学主题,并辅以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正式教学前,先围绕教学目标自行展开探究.
(二)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的布置能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一般在完成教学内容后,会在课堂中紧扣目标设计选择题或判断题,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解答实情诊断课堂教学成效,以便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调整节奏和侧重点,帮助学生攻克教学重难点,实现“堂堂清”.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巩固、迁移、延伸作用,通过知识的前后衔接,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作业为媒介,助力学生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记忆知识的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同时,在完成作业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能力,并能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二、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着重分析单元,确定作业设计标准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作业,难度要比设计常规作业更高,教师需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站在整体视角,系统性地分析单元内容,以便为单元作业制订科学、合理的设计标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单元作业设计展开分析,一是深入研究新课标内容,保证作业贴合单元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持续发展;二是对教材单元内容展开分析,利用前后知识联系设计作业,保证零散知识融为一个整体;三是对学生能力展开分析,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立足学生视角分析单元作业,能够突出作业的普适性、有效性.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为例,为了保证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教师应在设计作业前,着重分析单元内容,有针对性地制订作业标准.首先,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学生需要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定义,并能熟练运用代数法和加减法解方程,且在面对应用题时能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为此,教师应设计由填空、解方程、解应用题等多个部分组成的作业.随后,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虽然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引出问题,并采取类比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直接用x和y来代表问题中的未知量,并研究消元法和加减法的应用技巧.由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还要体现两种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展开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最后,教师要以服务学生为目标设计单元作业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问答情况等展开研究,保证作业难易程度适中,能支持学生完成知识回顾、探索研究、应用创新等学习过程.基于此,教师应从多维度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后,再确定单元作业设计标准,以保证作业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相匹配.
(二)紧扣学生学情,系统划分作业层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以学生学情为理论依据,包括其课堂表现、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个人能力范围的作业内容.另外,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对内容进行分层.一般而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将作业划分为多个层次,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中的作业层次,进而在完成作业中逐步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为例,“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要结合学情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首先,教师在设计作业前,要根据学生课堂真实表现,对其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划分为A,B,C三个层级,如A层次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且能在课堂中踊跃表现自己的学生;B层次为课堂认真听讲,能掌握教师所讲解基本知识点的学生;C层次为上课容易走神、对基础知识了解不深刻的学生.对于C层次学生,教师应以基础练习题为主,如展现“三线八角”模型,要求学生标出其中的5个角,并说明5个角之间的关系.对于B层次学生,教师应以新颖习题为主,促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空间观念素养,进行主观思考.对于A层次学生,教师应以探究性题目为主,如为学生设计缺少关键条件的题目,要求学生发散思维自行添加条件.这样的单元作业能精准贴合学生学情,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单元作业的最大功效.
(三)结合学生喜好,丰富数学作业形式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实际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对学习的需求,布置不同类型、形式的作业,使作业满足学生兴趣爱好.除了传统的解题类作业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在作业中融入阅读、实践、推理等要素,丰富作业呈现形式,使学生在多元化作业形式的引导下,更快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大幅度提升数学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勾股定理产生系统认知,掌握其本质、证明过程,教师应为学生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如下:
【读一读】通过翻阅数学古籍《周髀算经》,阅读勾股定理相关知识,再通过互联网查找的方式,分析“赵爽弦图”及推导过程.
【做一做】动手制作直角三角形,用直尺测量三边,并运用其验证勾股定理.
【理一理】a,b是两个正整数,使2ab成为一个完全平方数,那么,a,b与2ab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的具有阅读、实践、推导等性质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四)面向发展要求,布置开放作业内容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能够在整合数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将其他学科或生活要素融入其中,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设计开放性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充分培养,使其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数学学习挑战.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相似”教学为例,本单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内容涉及比例、相似三角形等.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设计开放性内容.首先,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贴合实际的问题,如“小聪想要测量小区内两个凉亭之间的距离,现在手边只有一把1米长的尺子,从高处看,两个凉亭与小聪所处位置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且凉亭间的距离为100米,当小聪将尺子移到距离自身4米处时,两端刚好与两个凉亭重合,请问小聪距离两个凉亭有多远?”对于此题,学生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转化问题中的文字,以降低思考难度,发散思维.教师在检验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掌握情况时,还可以设计与美术相关的作业,如“某工业区有一排风车,由远及近有序排列,若每个风车之间的距离为100米,请发挥想象力画出简易图像,并分析风车与风车之间的关系.”对于此题,学生可以运用“图形的位似”“相似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画图并积极思考问题.
(五)完善评价体系,扩大作业设计影响
单元作业与常规作业相比容量更大,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更全面,教师更容易通过作业完成度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此,为了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教师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1.利用信息技术统计作业完成情况
准确把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是开展作业评价的根本前提,为了降低统计结果的难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设计一定数量的在线作业,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种数字化作业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统计的精准度,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数据反馈功能,全面地统计班级的作业情况.有了这些精准的数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辅导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与分式方程”为例,本单元中分式方程增根和无解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师应为学生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并以线上解题的方式呈现,具体内容如下: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作业习题,对学生能力发展更有利.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学生完成情况,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学生完成不同类型题目的正确率.教师借助此种作业布置形式,可以精准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方便后续总结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保证作业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后续教学方案提供调整依据.
2.通过师生互动综合检验作业成效
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业评价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自然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要通过师生互动来开展作业评价.这里的“师生互动”,指的是教师考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后,针对其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以便为学生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水平的提升.这种作业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感,还能有效检验作业完成效果,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发现反比例函数极值问题的错误率较高,充分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不透彻,教师可以结合这一问题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旨在交流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首先,教师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和存在的问题,如某学生提出:“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无法取到0?”由此,教师设计引出“开凿游泳池”的问题:开凿一个体积为1600立方米的游泳池,请分析游泳池长度和宽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0乘任何数都等于0,但游泳池的体积和高度是固定的,即便游泳池的长度再长,也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宽度.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完整解答“开凿游泳池”的问题,得出长度与宽度的关系式,再代入特殊值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学生能在互动中认识到自身思维的不足之处,并对反比例函数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结 语
总的来说,在单元整体视角下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教师需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调整单元教学结构,搭建整体框架,围绕课程目标层层递进设计各个环节,以保证作业内容和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要注重丰富作业类型,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反思,从而显著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达到提高数学学科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国林.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设计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6):96-98.
[2]吴崑.“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创新与实践[J].上海中学数学,2022(12):1-5,12.
[3]陈萍.减中有增,增中求升:“双减”政策下对初中数学作业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2(35):62-64.
[4]孙红波.丰富作业类型,促进能力提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2(35):7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