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政时期私立之江大学构建“人民立场”的新生之履

2024-06-13 23:16:56朱栋荣
理论观察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朱栋荣

摘 要:政治主体对历史进程中重大事件的因应,往往塑造出其鲜明而立体的时代画像。作为教会大学的私立之江大学在近代杭州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政权肇始后,之江大学亟需审度和摆正自己的政治立场。从杭州解放到辅仁大学最先被接管,再到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开展,之江大学经历了“服从”“参与”和“认同”的身份转变,最终构建起了“人民的新之江”这一新的革命形象。1952年的院系调整结束了之江大学百年办学历史,无疑是对之江大学人民立场的最终检验;对新生政权来说,更是其赢得社会控制、构建执政合法性、展开现代国家建设的试金石。

关键词:之江大学;人民立场;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2 — 0126 — 07

新政权肇建之际,是一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充斥着影响政治走向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①。在特定催化剂的作用下,这些因素会促发一些关键性事件的生成,而这些事件往往又共同编织了政治叙事的经纬主线,刻画出后来者观察与思考彼时政治主体的历史语境。

就之江大学而言,对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初三大事件的因应共同绘就了其时代转捩点上的新画像,谱写了其构建人民立场的“三步走”。杭州解放是改天换地,打破了之江大学原有的政治身份和价值认知,使之在接踵而至的政治实践中体认并“服从”了新政权及其意识形态。北京辅仁大学最先被新政府接管,这一事件自然引起了地方性教会大学的极大反响,促使之大师生重新审视立场、省思命运,继而以实际行动主动“参与”杭州政府对学校的接管工作。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白热化,国内肃清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运动全面铺开,之大师生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抗美援朝运动,“认同”了新政权的价值体系,并积极配合随之而来的院系调整工作,真正成为了“人民的之大”。从“服从”和“参与”到“认同”的“三步走”,对之江大学而言,是逐渐褪去旧身份,构建“人民立场”的新生之履;而对共产党政权来说,则是其完成社会改造、确立政治合法性的现代国家建设之路。

一、因应变局:杭州解放与立场转定

1949年5月3日,人民解放军从秦望山翻越头龙头,在控制了钱塘江大桥后,杭州解放。如何将一个饱受商业文化腐蚀的消费型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所需的生产型城市,是摆在农村革命者眼前的一项重任②。除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杭州城市的生产经营,更重要的是塑造杭城知识分子的共产主义价值认知与政治信仰,为新政权建设奠定牢固的合法性基础。如是,展开在杭高校的接管与改造迫在眉睫。其中,以教会大学为代表的私立高校因其独特属性而增加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揆诸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私立之江大学在近代杭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之江大学的前身,是美国北长老会差会于1845年建于浙江宁波的崇信义塾,后迁杭州皮市巷。1906年11月,校董会决定将学校扩充为教会大学,并于1911年2月迁入杭州秦望山新校址,两年后正式定名为“之江大学”。1931年,美国基督教南北长老会差会托事部将学校移交给中华基督教总会执行委员会,组织以中国人为主体的新董事会,改名为私立之江文理学院,中华民国教育部同年7月核准立案。1948年7月,教育部核准之江文理学院改名为私立之江大学,下设文、工、商3个学院。杭州解放前夕,之江大学在校学生有1066人,教职员113人。

事实上,身份独特的教会大学对国共易势、政权鼎革有着更为强烈的政治敏锐性。早在1946年8月,中国基督教协进会就发表过《中国基督教对时局的宣言》,之后又以“基督教与共产主义”为题邀请各差会团体就时局之变和订定应变举措展开过讨论①。不过,因革命建政带来的身份替嬗让甫一执政的中共选择将更多的重心置于政权稳定和经济恢复之上,这也让教会大学有足够的时间转变认知,实现安稳过渡。李维汉曾指出,鼎新革故之际的中共面临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和繁重艰巨的革命任务,对内需进一步扫清和消灭反革命势力,加快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所有制转变,对外则要随时准备应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安全②。职是之故,囿于繁杂事务的新生政权尚未制定通盘改造的计划,亦无暇全盘处理宗教及教会大学的问题③。

杭州解放当日,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了之江大学东斋,奏响了这所私立大学新生的序曲。尽管如此,这也并不意味着之江大学的师生们早先就绝缘于共产党的组织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恰恰相反,他们早已表露出进步的革命姿态。解放战争期间,之大师生们就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和部分学校教授的影响下,积极参加了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运动。1945年1月,昆明发生暗杀于再等四烈士的“一·二一”惨案后,之大地下党党支部发动学校120多名积极分子和杭州市部分中学师生参加了公祭抗议运动,其中之大部分学生还肩负游行队伍的纠察工作。解放前夕,为因应国内形势之变,之大师生不仅投票选举产生了“学生自治会”,而且还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应变委员会”,保护学校生命财产,迎接解放。5月3日晚上,校学生会组织在校学生与解放军一同在西斋前广场举行联欢晚会,庆祝之大解放,部分之大学生则与杭城各校学生一起前往浙大广场参加庆祝解放大会,向解放军献锦旗、演出歌舞节目④。之大解放后不久,便有20余名学生被杭州市军管会抽调去参加接管工作,有200多名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浙江省干部学校的学习培训,于3个月后参加了革命工作⑤。

政权更替,一方面是新的政治制度与权力安排,关乎新政权的顶层设计与宏观政治走向;另一方面是人民对新权威与意识形态的服从,此与社会改造与个体价值塑造密切相关。其中,以新民主主义理论改造旧教育,是新政权展开教育工作、实现社会改造的关键前提。至于教会办的高校,新政权更是“有责任引导这些私立高等学校更为顺利地走上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正轨,为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服务”⑥。

职是之故,之江大学积极作出回应,以彰显自己政治身份与政治立场的转变。除了废除三民主义和取消其他一切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与政治课程,并将宗教课列为选修课外,之大要求每个学生修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课程,以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群众观点和劳动意识⑦。在1949年秋季学期,之江大学从本校遴定了两位熟知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教授,分别开设了“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两门各三学分的课程,之后又增设了三个学分的“新民主主义”课程,同时还将文商学院各系学生的政治经济学调整为六学分,规定修满12个学分的思想政治课方达到毕业要求⑧。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之大师生们还开展了一场勤工俭读运动。为树立劳动观点,校职员会24名成员全体参加了垦荒工作,耕耘山地、种植菜蔬;270名学生则参加了学校的工读会,他们播种了30斤马铃薯种子和若干南瓜种子,计划开荒约10亩土地用来种玉米,并喂养了5头猪和10只羊,承包了学习大操场工作等。由此可见,在之大校园内,职员会、公读会等多种群众性组织已先后成立,它们除了带领全新师生建立起劳动观点增加生产外,还帮助师生通过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改造自身,助力之大按照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来建设新之江①。

尽管对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了解尚浅,但之江大学的师生们开始服从新的政治安排和价值规范,他们积极举办之江夜校,为职工补习功课,践行新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此亦诚如彼时之大校长林汉达告勉全体师生所言:“之大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是建筑在旧中国的基础上的;今天解放了,一切改变了,之大也应该跟着改变,应该建设为新的之大。教职员们应为建设人民的国家造就人才而努力。同学也应该明确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② 。

二、之江新生:从辅仁大学的接管谈起

高等教育的接管工作与中国共产党的城市解放实则同步前行。其中,对私立高校尤其是教会大学的接管与改造是党建政之初慎重考量的一个问题。新中国肇建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剩下的帝国主义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可以让它们暂时存在,由我们加以监督和管制,以待我们在全国胜利以后再去解决。”③解放之初,党对教会大学的基本立场,是允许他们存在,暂时容许其接受外国津贴,周恩来还特别强调,教育方面要“公私兼顾”,对经费上存在困难的教会学校,“政府也应该照顾”④,但它们必须恪守法令,逐步隔断与帝国主义的联系。

朝鲜战争爆发后,党和政府进一步运思加强对教会大学的管理,以期早日收回教育主权。1950年7月28日,由政务院批准并于8月14日颁布的《私立高等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强调指出:“私立高等学校的行政权、财政权及财产所有权均应由中国人掌握”“私立高等学校不得以宗教课目为必修课或强迫学生参加宗教仪式与活动”⑤。8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发布,指出“教会学校应遵守政府法令设政治课为必修课,同时在教会办的高等学校中亦得设宗教课为选修课”⑥。

凡此皆被教会视为不利之举,他们开始减少对教会大学的补助经费,并提出了各种补助条件。1950年7月,辅仁大学的教会驻校代表芮歌尼就提出了包括“教会代表对人事聘任有否决权”等在内的四项经费拨付条件,要求辞退进步教授、撤换校长。对此,中央予以了严厉驳斥,强调“教会与学校关系只是协助经费及主持宗教选科的关系,绝不允许其教义与教育方针发生连带关系……学校用人、行政不允许教会干涉”⑦。9月25日,教育部长马叙伦在和芮歌尼的谈话中阐明了人民政府对教会学校的五项基本原则,并强调到中央人民政府无法容忍之时,会将其收回自办。30日,芮歌尼向教育部转送了罗马教廷关于“补助费决定停止”的正式答复。为彻底解决辅仁大学问题,保障其工作顺利进行,政务院于1950年10月12日正式接收了辅仁大学。

党对辅仁大学的接办自然引起了地方教会大学的反应,比如在上海震旦大学,进步师生非常兴奋,他们希望政府快一点接办震旦大学;有的师生则觉得“无所谓”,认为震旦是否被接办与自身关系不大,只要有本领就不怕没有工作;那些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师生则在听到消息后“非常沉闷”,认识到接办震旦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在沪江大学,情绪高涨的进步教授们认为学校应早日接管,成为“国立沪江大学”;而“中间落后”的教授提出师生应团结一致,“不要吵闹,否则要走辅仁的老路”。⑧

可以看出,地方教会大学师生关于学校是否应该被接管的问题尚无一致认识,这与他们仍被准许接受西方财政援助,对自身作为独立而有特色的学校存在下去普遍抱有希望有关。⑨如1950年7月,杭州市针对市内高校政治学习存在组织不健全、工作不积极等缺点,组织了一场大专教职员的暑期学习会,内容包括国际形势、财经问题、土改问题和文教问题四个方面。在这次学习总结中,之大教师谈及通过学习国际形势,愈发相信朝鲜战争是美帝有计划有阴谋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①。但在8月之江大学召开的一次董事会例行会议上,校董事会成员仍在计划加强与美国长老会的联系,请求其增拨资金②。

1950年底,国内教会大学的存续问题变得愈发严峻。12月29日,政务院专门颁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和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提出要协助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宗教团体实行完全自办。为了便于接管工作的开展,政务院同时颁布了一项登记条例,要求凡是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都应向其主管机关和当地人民政府进行专门登记,并每半年向政府书面报告其工作和经济情况③。

地方政府的回应随即而至。从1951年1月10日起,杭州开始了办理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和宗教团体的登记工作,之江大学自在其中。1月12日,之大全体师生员工发表了一致拥护政务院决定的声明。声明表示:“我们坚决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相信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是一定能够把一百余年来美国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文化侵略,最后地、永远地、全部地加以结束。”④21日,之江大学校董顾惠人、校长黎照寰与学生代表曾钜生出席了教育部召开的处理接收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会议。会议期间,黎照寰作了明确表态,表明之江大学热烈拥护政务院的决定,决心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师生政治觉悟,为发展好新民主主义教育贡献出之大的一份力量。“政务院《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方针的决定》是正确、切实的办法。一切疑虑可以冰释……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要贯彻中央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政策,开展我国伟大的政治、国防、经济和文化建设”⑤。

此外,之大师生们更总结了学校被收归国有的几个优点,明确表示了对国家接管的支持。第一,之江大学每年接受美国津贴仅4万美元,较其他教会大学要少,加之本身的资产清理,故收归国有后不会给国家财政造成太大压力;第二,之江大学的工学院、财经学院设备精良,有助于国家培养更多的理工财经建设人才;第三,改为国有后,之江大学可与浙江大学进行自由的学术交流和学习,两校教授互通有无,解决师资不足问题;第四,与其他教会大学不同,之江大学的行政人选适于政治要求,不存在更调问题。之江大学的师生们相信,之大但凡国有,并与浙江大学相调整或合并后,定能彻底消除美帝国主义利用之江大学进行侵略的阴谋⑥。

根据《教育部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精神,浙江省政府拟定了关于之江大学的处理方案,改之大为公立学校。省文教厅厅长刘丹正式到校接收,480多名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校产登记的工作之中。至此,之大不再接受任何外国经费,割断了与美国教会间的联系,得以新生。

从积极办理登记工作,到拥护学校收归国有,再到主动参与政府对学校的接收,表面上是之大师生对新政权下己身前途命运的政治考量,内里则流露出对新生政权的美好期冀。在接管后的教职员工座谈会上,黎照寰信心满怀:“我们为收回教育自主权而欢欣鼓舞,我深信每个之江人将为人民的新之江的建设而努力,这点是大家所愿望的、所冀求的”⑦。

三、站稳人民立场:抗美援朝运动与思想荡涤

彰显自己坚定拒绝美国津贴、拥护国家收回教育主权的政治决心,宣示了教会大学从经济上、政治上和帝国主义断绝联系。与此同时,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教会大学亦趁势开展了一系列政治运动,继而从思想文化上彻底肃清了美帝国主义的毒素,进一步向“人民的大学”的立场迈进。

新政权对美帝国主义的批判,始于1949年8月美国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之后,毛泽东先后五次撰文(“五评白皮书”)予以抨击,指出白皮书乃反革命之书,公开表现了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干涉⑧。燕京大学124名暑期在校教职员联名谴责了白皮书,表明要加强警觉,坚决站在中国人民方面,反对美国政府的一切阴谋,“巩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争取人民民主主义建设的成功”①。辅仁大学在校教职员也斥责白皮书利用一些头脑中仍对美帝存在憧憬的知识分子,酝酿新的阴谋,企图破坏中国人民民主政权,他们要与反革命的力量作斗争,坚决粉碎美帝国主义的新阴谋,更要用行动来说明自己的决心,“为培植建设新中国的人材以加强我们的队伍而努力”②。

尽管如此,教会大学仍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西方政府的财政津贴,以及教授宗教课程和举行宗教活动。“教会与教育不分,宗教活动有增无已,往往与进步学生的政治活动唱对台戏,教徒与非教徒之间的对立情绪仍然很深”③。此种情况伴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而发生改变。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全面铺开。围绕这场运动进行的思想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动员全国人民,全力支援志愿军部队;另一是扫除美帝国主义的思想毒素,肃清部分群众的亲美崇美恐美心理,树立人民仇视、鄙视和蔑视美帝国主义的情感④。

作为亲美崇美的“沦陷区”,教会大学自然压力陡增。1950年11月28日,美国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奥斯汀发表演说,荒谬地将美国在华举办教会学校视为对中国人民的恩赐与友谊。这一说辞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美情绪,也让身陷风口浪尖的教会大学迫切作出表态。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园里早先就出现了抗议奥斯汀荒谬言论的大幅布告,之后又举行了控诉大会,师生愤怒地叙述了过去美帝国主义的控制⑤。之江大学的学生同样万分愤慨,号召同学们提高警惕,不受美帝的麻痹、利用⑥。借由此次对奥斯汀无耻谰言的批判,教会大学的师生们不仅严正表明自己已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而且明确宣示将站在抗美援朝的最前线,坚决肃清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从1950年12月起,之江大学的一切工作都以抗美援朝运动为中心⑦。6日,之大召开了校抗美援朝动员大会,号召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展开时事学习。在之后的9天时间里,之大师生们整天进行时事学习,许多同学通夜写标语、画漫画布置全校的学习环境,200多位同学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校内宣传工作中,出黑板报、墙报、剪报并举行广播。机械系二年级同学组成了宣传队,从早上8时出发直至深夜1时返校,接触群众达5000余人⑧。其中,机械系四年级学生还深感先前时事学习之不足,认为自己对抗美援朝的认识仍浮于表面,恳请校抗美援朝常务委员会能够邀请更多同志来校指导,“使全体之江人思想上提高一步,一扫过去的习气,成为人民的之江”⑨。

事实上,早在学校动员大会正式召开之前,就有省委林乎加同志和浙江日报陈冰社长来之大作动员前的报告,对“美帝是纸老虎”“朝鲜问题,不能置之不理”“中间路线的批判”“苏联为什么不出兵”等问题作了深入解释,部分解决了之大师生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受美帝文化侵略的影响,之大师生普遍存在五种认知偏差,其中之一就是对美帝的本质认识不足:如“唯武器论”造成了师生的恐美思想,美国物质文明高带来师生的崇美思想,忽略了美国资产阶级剥夺劳动人民果实的事实,收听“美国之音”导致师生陷入中间立场?輥?輮?訛。之后,浙江省委和杭州市委领导也先后来校向广大师生作动员报告,省文工团来校演出,在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渐次打开了落后学生的心门,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

12月8日,之江大学有序举行了控诉大会。是日,恰逢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反美呼吁代表团来杭控诉,向之江大学等校学生控诉了美籍教授费睿思侮辱诽谤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民的各种事实。此举成功得到了之大学生的回应,计宗鑫、孙宝鳞、马家骥三位同学和助教董友成等,主动相继上台控诉解放前美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迫害师长同学的情形?輥?輯?訛。9日,杭州市举行了“一二·九”爱国大游行,其中745名之大学生参加了此次游行,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2%。学校还组织了7个由442人组成的抗美援朝宣传队,吸收群众5620人,共撰写标语835条,创作漫画262幅,展开了大规模的街头宣传。之大师生还积极捐献手榴弹、子弹、慰问袋,女学生每人做了一双棉手套慰问人民志愿军。与此同时,为响应中央关于“知识青年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号召,之大专门成立了校军干保送委员会。经过动员,学校第一次参加军事干校报名者达123人,最后录取者17人,参加军医后勤报名的有46人,实际参加工作的有8人①。

1951年春季学期开始后,之大接续开展了以抗美援朝为中心的系列主题讲座课,学校的抗美援朝运动呈现出经常性、常态化的趋势。尽管多数师生的反响不错,但仍有个别人对美帝存有幻想。2月,在之大传教士罗天利教授离校返国之际,校内教徒师生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个别人还希望他不久再来之大。此外,有的学生还用“上帝造人”之说反诘“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并在政治课上承认自己受美帝国主义的影响较深,“以为朝鲜战场上美国的胜败尚不可知”②。

职是之故,为彻底肃清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影响,之大进一步从本校具体情况出发,举行了“肃清美帝文化侵略影响周”活动。从3月26日开始,学校进行了“美帝文化侵略史料”展览,并分别举行了座谈会,教员、职员、各系级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在文理学院教师座谈会上,何翘森教授说:“以前之江在课程方面,政治系必须读美国政体,外文系也只重视美国文学,他们的目的就是来训练美帝国主义的买办。”之大教授们表示,必先清除教材中有关美帝国主义的文化毒素部分,发扬新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座谈会上,财经学院三年级同学表示自己所学的“保险学”是资本主义的保险制度;他们还检查了自己所受美帝国主义的文化毒素:如哼洋歌、崇拜美国电影、幻想美国生活等。同学们作了保证,要相互监督和批评,清除自己思想中残存的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影响,同时下定决心,团结教授,改进教学③。之后,之江大学还发起并成立了“马列主义研究会”,规定每周举行一次,通过加强对唯物观点和辩证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本质的认识。

为响应政府号召,之大师生们利用寒假开办冬学,向农民进行抗美援朝宣传教育,积极担负起新政权赋予的政治使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政治立场的重要转变。唯其如此,之江大学方才真正将共产主义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根本上站稳“人民立场”。冬学时间从1951年1月21日至2月20日,除去中间6天春节停课,共计24天。每天学习时长2小时,主要内容是结合中心工作,开展土改教育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时事教育。之大师生或通过教唱相关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坚决消灭它》《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等,鼓励村民一面抄歌一面唱,既实现了他们的识字教育,也灌输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意义;或通过上大课的形式,讲解“朝鲜地理形势”“美帝侵略真相”“为什么要抗美援朝”等内容④。这次冬学的时间尽管较短,但意义不容小觑。它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加深了他们对美帝急切而深刻的仇视,进而为深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动员起广泛的群众力量,而且也是检验之江大学肃清美帝文化侵略影响的有效方式,举凡冬学的形式、内容和成效皆反映了之大师生对美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对人民教育立场的回归。

四、结语

对革命性政党而言,革命建政时刻的关键议题是加快实现社会控制、确立新生政权的政治合法性。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本质上就是其深入挖掘构建政治合法性之思想资源与在场逻辑,继而逐步实现社会控制、不断赢得人民认同、渐次展开现代国家建设的过程。其中,私立之江大学从“服从”到“参与”再到“认同”的身份转型“三步走”画像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对话的微观视角。具体而言,“服从”是低层次的要求,即之大师生摒弃旧政权三民主义的教育理念,转而遵守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和社会秩序;“参与”是进阶层次的要求,指的是之大师生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性安排之中,积极配合新政府完成特定的国家接管工作;“认同”是最高层次的要求,表明之大师生接受与认可新政权制定的游戏规则,“认同国家理念下的象征秩序是自己的价值体系”⑤,确立起“人民立场”。之江大学身份立场的转变,无疑是检验建政以来杭州城市改造与治理的一个试金石,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杭州高等教育与杭州城市本身的接管与改造取得了重要成绩,也是杭州融入社会主义新国家、服务新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象征,彰显了建政之初新政权对政治合法性议题和现代国家建设的有益探讨。

概而言之,“站稳人民立场,办好新之江”成为了中共建政初期之江大学的政治定位和使命导向。正是在“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指引下,之大的师生们经由一系列思想政治学习和政治运动的洗礼,逐渐摒弃了过去教会学校所灌输的自由主义价值理念,深刻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学校和个人的利益,要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1951年毕业之际,教师朱德英寄语同学们:“要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首先要彻底检查自己脑中存在着的旧思想,摧毁一切有害的思想——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思想,……割弃旧的思想也许是一个长期痛苦的过程,但若经不起考验,挨不了痛苦,终无建立起新的人生观,你自己在这大时代的潮流里也终将被淘汰”①。

当然,之大的毕业生们在大时代的潮流里不断改造自己,并以社会主义新青年的姿态投入到新国家的建设之中。同样,为服务新政权的工业化发展,与旧教育决裂,之江大学也以其他方式投身于现代国家的建设之中。1951年,教育部制定了《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之江大学的土木、机械两系被并入浙江大学。1952年2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全面展开,之江大学在经过一系列调整后与其他学校合并成立为浙江师范学院,结束了自己107年的办学历史。表面上之江大学的形式不在,但实际上已融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时代浪潮之中。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03:53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12:30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4:56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4:06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2:25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1:57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56:28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