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摘要:当下,以传统媒体平台为媒介进行新闻传播已然不能满足受众需求,加强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中国教育报创新报道形式,推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报道和活动,在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进行报道的同时,采取基层学校调研、专家报告、交流研讨等形式展开互动和传播,切中受众所需,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探讨了行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行业媒体 传播互动 智慧校园 “新闻+”模式
数字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媒体在报道传播上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其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于中国教育报而言,也同样受到影响。以传播报道数字教育为例,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强烈冲击着教育体系。适应数字化转型进程,需要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育人模式,提升师生、管理者的数字素养,完善教育数字化体制机制,建设智慧校园,重构人本、开放、平等、可持续的智慧教育新生态。这需要中国教育报持续深入做好数字教育方面的经验典型的示范引领报道工作。
中国教育报通过创新报道形式,推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报道方式,在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将“智慧校园行”全国系列活动开在典型所在的现场,采取基层学校调研、专家报告、交流研讨等形式,围绕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背景下各地各校“智慧校园”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切中了受众所需,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为共同促进中国教育数字化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数字教育是公平包容的教育、更有质量的教育、适合人人的教育、绿色发展的教育、开放合作的教育。2022年2月,教育部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长个性化、学习社会化,让优质资源可复制、可传播、可分享,让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以教育数字化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各级各类教育都面临新的挑战,加之“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彰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教育数字转型发展,不断提升信息化赋能教育发展的水平,成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历程,从顶层设计、政策部署,到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平台搭建、应用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十多年来,教育数字化发展由起步应用阶段进入融合创新阶段,呈现出“应用深化不断加速、创新案例竞相涌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在教育数字化深入推进建设的过程中,智慧型校园建设是其重要的实践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资源建设、应用与管理等迅猛发展,在推动教育系统整体性变革、教育治理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直以来,中国教育报都非常重视教育数字化的宣传,致力于发挥教育行业媒体独特的优势,深入做好教育数字化的宣传报道工作,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2021年3月17日,中国教育报信息化·智慧教育专刊新版与读者见面,并迅速形成了以版面为牵引,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配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模式。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中国教育报信息化·智慧教育专刊紧跟国家教育政策、深入基层实地采访以及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宣传报道。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主题,2022年3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后,中国教育报信息化·智慧教育专刊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第一时间推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系列解读。在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的指导下,4月推出“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理论篇系列报道、5月推出“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践篇系列报道。9月,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推出“2022教师节·献给中小学教师的智慧教育大礼包”特别策划,邀请专家解析教师如何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23年4月,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完成专题报道“落实《教师数字素养》标准”。2023年7月,与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秘书处深度合作,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重点推出实验区系列报道。专刊推出的一系列报道,取得了实效,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在国家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的大背景下,在各地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地学校构建智慧课堂,打造智慧校园,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先行者。
为了更好地展示我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经验与智慧,中国教育报联合科大讯飞举办2022“智慧校园”创新案例征集活动,经过专家多轮审核,2023年1月共审核通过创新案例50个。这些案例中,信息技术不再限于与学校课堂教学的融合,而是逐渐融入了校园管理、教师科研、学生评价甚至是校园生活等方方面面。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作为国家级行业媒体,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一道将教育数字化有关典型经验进一步提高辐射面和推广深度,共同开创中国基础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是应尽的责任。为将这些典型的经验更广、更深入地传到更多学校,中国教育报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对50个创新案例进行推介,与此同时,推出线下的“智慧校园行”全国系列活动暨“智慧校园”创新案例展示活动,既做经验总结展示,也进一步凝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共识。
2023年4月以来,中国教育报与多个地方教育局紧密合作,分别在浙江杭州、安徽合肥、山东济南、重庆巴南、山西吕梁五个地区举办了“智慧校园行”现场会,挖掘各地区智慧校园建设的有益经验,擦亮中国教育报出品的金名片。如5月,中国教育报联合合肥市教育局,走进合肥七中,一是在合肥七中举行“智慧校园行”合肥站活动和采访报道,二是在科大讯飞的支持下,邀请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长,参观企业,进一步了解教育科技最前沿技术,推出的一系列融媒体报道,为企业和学校打开了双向奔赴的窗口。6月中国教育报推出《以信息技术推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报道,介绍了合肥七中作为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学校,以信息技术赋能新课改的具体做法。中国教育报还将继续联合更多教育局,围绕“教育数字化”这一主题进行线下活动衍生开发,进一步扩大宣传报道的辐射面,让智慧教育在更多区域推广。
纸网端联动,增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递者和接收者,新闻传播速率大幅提升,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中国教育报信息化·智慧教育专刊历经两年多的探索,已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受到业界的关注,但受众获取新闻主要是通过报纸、网站和客户端,实时的线下专业活动直播,在此之前并未形成品牌。在此次“智慧校园行”全国系列活动中,每一站都嵌入了直播,让受众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有选择性地获取感兴趣的内容,受众阅读内容不再只是“见报”,信息传播更加高效、高质、高量。
加强交流互动,提升新闻传播互动性。此前的教育数字化新闻报道,主要停留在纸上,传播形式相对较为单一,更关键的是,无法与受众之间实现及时的交互交流,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传播的质量以及整体效果。“传者即受者,受者即传者”,此次“智慧校园行”全国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报在教育数字化新闻报道这一领域新闻媒体传播的互动性,激发了受众对经验典型讨论的参与热情,极大地拉近了新闻传播与受众的距离,使新闻传播更有针对性。
增强专业性,凸显报道行业性特色。一是发挥专业性、权威性。中国教育报在报纸和新媒体传播平台,精心策划推出专家文章,深度解读教育数字化发展大背景下,中央和教育部出台的有关重要新政策,传播科学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理念。线下活动过程中,每一站都邀请权威专家结合创新案例作解析性专题报告,从专业高度进行引领。二是增强可读性、贴近性。深入教育一线挖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各地各校的创新实践经验,发现更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区域优秀案例。三是提升可视化、互动性。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通过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社会化平台号,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的传播力、影响力。
当前,我国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提速,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需要不断创新媒体运营模式,助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中国教育报的这次创新尝试,在服务功能与领域呈现多元化,同时满足纸媒读者和互联网主阵地上的用户需求,为行业报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
创新实践“新闻+”模式,发挥共建合力。“智慧校园”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及全国“智慧校园行”活动实现了新闻生产和品牌效应交叉赋能、共建合力的效果。
中国教育报通过创新案例征集,发动一线学校总结提炼智慧校园建设经验,通过审核的案例,中国教育报组织记者、专家深入校园进一步采访报道或学校结合经验撰写稿件,拓宽了新闻生产路径。在此基础上,中国教育报与学校共享平台,并合力孵化线下精品活动,以此汇聚一批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先行的学校,共创系列优质智慧校园报道,探索全新的、面向教育行业一线的正能量“新闻+”孵化模式。
中国教育报“智慧校园”系列报道除了在内容生产方面迭代升级外,推出的系列“智慧校园行”线下活动,通过基层学校调研、专家报告、交流研讨等形式,围绕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背景下各地各校“智慧校园”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从而让中国教育报的品牌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持续不断地推动品牌传播。
创新报道新品精品,开拓共创格局。“智慧校园行”的探索表明,对于国家级主流行业媒体,要深耕行业领域,充分发挥主流价值引导,还需要调动一线学校的“活水”力量,实现媒体平台与学校教师的共创共享,从而进一步引发“新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更好赋能行业一线。数字时代信息更新迅速,众多的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正在逐渐转型为智媒体服务商,这就意味着主流媒体要通过“对话”“沟通”,更好地提升客户参与感,培育用户的忠诚度。因此,对媒体平台而言,需要从媒体主导的内容生产模式向媒体与用户之间合作共创内容模式积极转变,从而也意味着主流媒体需要更新理念,树立明确的用户产品意识,发挥双方合作效能,提升用户参与感与传播的积极性。
目前,“智慧校园行”活动在中国教育报长期开设“智慧校园”栏目,已陆续推出数十篇报道,在中国教育报客户端持续更新各地各校建设经验,为广大学校教师搭建“舞台”,让更多人看到。同时,通过“智慧校园行”线下活动的探索,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活动方案,如举办“智慧课堂”现场观摩课,邀请专家、学者就信息化融合一线教学提出指导意见,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好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具体案例与操作指导,进一步赋能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
二是更好赋能媒体融合。中国教育报“智慧校园”创新案例征集活动的共创理念,是希望通过挖掘一批优秀学校及优秀教师,激发基层教师的“造血功能”,从而推动内容生产的多元化、合作性,以及传播的持续更新。实践结果证明,“智慧校园”创新案例征集活动有效激发了一线教师的热情,打通了内容生产端与传播端的通道;“智慧校园行”活动更是进一步搭建了媒体平台与读者受众的沟通桥梁。然而,也要意识到,为了更好地生产出高质量内容,推广更多更好的教育经验,不仅需要更新媒体内容生产模式,还需要主流媒体发挥更强的主流媒体价值引导能力,才能更广泛地汇聚优秀内容生产者,构建富有朝气、鲜活而生动的传播格局,以此创造更多新的价值。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总编室副主任兼新闻版主编
参考文献
[1]林秋铭,范以锦.2017—2018:众媒时代到智媒时代的大跨越[J].中国报业,2018(01).
[2]喻国明.智媒时代:传统媒体的市场机会与操作路线[J].传媒,2019(04).
[3]毛伟.从融媒体到智媒体: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探索[J].青年记者,2023(05).
【编辑: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