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4-06-12 06:14高文瑾
关键词:中职院校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高文瑾

摘 要:本文对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深挖传统文化元素,以及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等实践路径,以期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二者的融合优势,精准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利用传统文化隐性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职院校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19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沉淀,具有深厚的底蕴,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合理引入与融合传统文化,有利于助力素质教育的落实,既能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

1.满足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重要的任务之一,以培根铸魂为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年龄限制,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极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包容性较强的学科,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增强综合素质等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合理引入与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促进文化传承的过程,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外,也要根据该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合适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实践路径,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与育人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要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的兴趣,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其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因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长期影响,当前中职语文教学重视知识内容讲授,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认知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与传统文化融合相关的内容也仅限于古诗词、文言文教学等方面,阻碍了传统文化隐性育人功能作用的发挥。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目前中职语文教材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与培养,强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极为重要且宝贵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将其与中职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传统文化,还能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获取途径以及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等作用。教师要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教育价值的部分,并在语文教学各环节合理渗透,以体现语文课程教学人文性;充分利用二者融合优势,创新原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使学生自觉承担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语文学科更具优势。就教师而言,也要明确意识到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再将传统文化合理渗透,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丰富言语经验,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促进中职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在实现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又能增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本领,使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达到思想升华的教学效果。

以《祝福》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首先,该篇文章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对文章进行速读,从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意。接着,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完成小说的情节结构梳理,了解运用倒叙手法的必要性。最后,使学生充分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明确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以达到对小說批判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思想内涵的认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因素,可以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更加真实的传统旧社会农村的情境,以充满民俗意味的“祝福”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分析“鲁四老爷”作为儒家思想代表对鲁镇日常生活秩序的主宰地位,及背后所传递的封建糟粕思想,如“三从四德”“男尊女卑”“表彰节烈”等;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积极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祝福》这篇小说对传统文化中封建落后内容的批判。优秀是传统文化的成分,并不是其标签,传统文化内容兼优劣得失于一身,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唯物主义思想在传统文化中萃取优秀的成分。教师可结合本节课内容,将更复杂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以训练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辨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摆脱中职语文教学中贴标签、形式化的教育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深化中职语文教育改革。

最后,文化影响人的性格,鲁镇的文化对祥林嫂的命运格局形成有着密切关联,通过角色扮演与深入剖析该篇小说,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祥林嫂作为底层妇女的诉求。小说中对祥林嫂的逃离、反抗、诉说等诸多细节描写,均生动反映了祥林嫂挣扎于封建社会压迫下的过程。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封建礼教以及传统文化糟粕,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各环节,与语文知识有机融合,使语文教学各环节均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以发挥二者融合的优势。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2.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深挖传统文化元素

文本阅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作用。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现阶段中职语文教材也会涉及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即可对其充分利用,与学生共同深挖文本内容中所隐藏的传统文化元素,既能丰富与补充语文教学内容,又能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语文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要充分挖掘,如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传统美德、文化背景、人物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增设诵读环节,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如利用课前、早读和课外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诵读并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厚植于学生心中,实现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传统文化的殿堂。

以《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对接引导,使学生做到在鉴赏文本同时,也能引发思考,从整体感知辛弃疾从爱国志士向爱国词人转变的过程,正确认知辛弃疾及他的词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课前导入“把栏杆拍遍,竟无人会,登临意”这一句词,让学生对其进行重点鉴赏,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词人“借拍打栏杆发泄心中说不出的郁闷之气”,以及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又能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或者围绕该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阅读活动。比如在课堂上设计多样化的阅读展览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以项目化阅读、角色互换等活动方式吸引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

该篇文章属于评传性质的散文,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教师可将其作为切入点,再结合文本内容与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如与婉约的柳永、李清照的词相比较,辛弃疾的词虽是婉约言愁之笔,但却有深沉的政治及生活哲理隐藏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之中。与传统文化对接,整体感知体验,使学生切身感受“辛词”艺术风格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进而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思想内核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展现。让学生把从这位爱国词人身上感受到的政治抱负、人格力量引入自身学习与生活,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此外,要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外阅读活动的重点,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课外阅读量,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促进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更加准确地认识文章作者所处年代及社会背景,从表层认知逐渐深入到对精神内核的理解。这样在有效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能深化中职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3.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在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又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与关注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引入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或者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具有欣赏价值的文学作品或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在营造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增强学习自主性。或者采取音乐、视频动画等方式向学生直观展示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使其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思想感情,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进而强化学习效果。或者利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让学生参与到教室布置、班会设计等活动中,以此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达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目的,将传统文化内化成求知做人的品质。

轻松且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有语言简洁的特点,但具有学习难度。因此,在教《六国论》《孔雀东南飞》《陈情表》等古诗文作品时,可以运用小组探讨、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又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了解古诗文作品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生哲理等,既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性提升。就语文教师而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科学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水平。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感悟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涉及内容广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因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局限,教师无法在语文课堂上将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向学生全面展现,学生难以全面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某种程度也阻碍了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利用课外活动形式的丰富性,拓展传统文化融合途径,在有效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创新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途径、手段等,助力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中的传承发展。教师要综合考虑中职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利于融合传统文化的活动形式,并兼顾一定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满足其学习需求,促进其更加全面地发展。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古诗词诵读的教学内容,可以新设计“飞花令”等古人行酒令时开展的文字游戏活动,并设置一些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如搜集整理与本次活动主题相关的诗文,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中的比赛方式,在班级内开展小组竞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既能增强学生对中国古诗词作品审美价值的认识,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增设“传统文化分享会”环节,预留10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选择与其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如家乡文化介绍、经典诗词朗诵与背景讲述,以及历史典故小故事的撰写等。这既能给予学生展示自身文化底蕴的机会,又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更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深度融合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其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隐性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进而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并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水平,为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雅婷《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探析》,《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4期。

[2] 曹琛《中华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新教育》2022年第32期。

[3] 肖光跃《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探析》,《职业》2021年第14期。

[4] 马海燕《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19期。

[5] 劉海军《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实践探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6期。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