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

2024-06-12 18:28:59马安娜彭绪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研究生思政

李 根 马安娜 彭绪玲 陈 曦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 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天津 301617)

2020 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将课程思政的内涵定义为: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并驾齐驱,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2022 年8 月教育部等10 个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也指出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大思政课”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继续改进[2]。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各高校纷纷将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之中。但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部分问题逐渐暴露,如研究生思政学习消极被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知识脱离、教师队伍思政意识薄弱等。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出现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供同行参考。

1 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由当代青年人所决定,而青年人又正好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节点,抓好青年一代的思政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作为思政建设的主要阵地,要牢牢把握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围绕培养人才、如何培养以及培养给谁这一主题,为一批批高政治素养青年团体提供充分的后备力量[3]。

研究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源泉,研究生团体的思政建设至关重要,该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都存在忽视德育的现象,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加强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各高校思政建设的迫切需求。为使思政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全国高等院校都应将研究生培养重点向思政教育靠拢,把课程思政与研究生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这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难点及突破方法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研究生思政学习消极被动、课程思政建设中易出现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脱离的现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薄弱等。本文对研究生团体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逐一突破。

2.1 研究生思政学习消极被动研究生群体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中国梦能否圆满实现的重要因素。自思政改革开始,部分高校没有充分意识到思政建设的战略性地位,思政改革主体及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广大本科生,忽略了研究生,研究生出现了思政学习消极被动的现象。从研究生群体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研究生群体与本科生群体略有不同,本科生具有升学压力,要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才能通过考试,而研究生群体没有考试压力,容易出现不重视思政学习及敷衍的现象[3]。从高校层面分析,各高校提供的思政学习资源很大程度上都是侧重于本科生的,面向研究生的学习资源很少,甚至没有,部分高校甚至将本科生的思政教育模式直接套用于广大研究生群体,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且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教师队伍层面分析,教师的引导意识不足,引导工作不到位。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思政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广大研究生自主学习思政知识,让课程思政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程,而是充分融入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从根本上使研究生自主学习思政知识,从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2.2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知识脱离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不满足于一味的知识灌输,更倾向于研讨式的学习模式,而传统思政教育课程刻板僵硬,教育效果不佳。课程是课程思政的源泉,离开课程设计与建设,课程思政就是无源之水[4]。如何将思政内容与课程教育有效融合,是课程思政建设必需考虑的问题。医学类研究生专业课背景强,因此专业课之中的思政元素较为隐蔽,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知识的完美融合也略为困难。为防止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教师必须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挖掘二者的相通之处,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使专业课教育与思政真正做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融入思政元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2.1 融入方式的合理性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熏陶,思政元素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出现在课堂教学之中,旨在培养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三观,有效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可以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避免思政内容的生搬硬套,扰乱专业课教育体系,做到恰当自然、不留痕迹。

2.2.2 思政元素的选择要具有实时性通晓性所谓实时性与通晓性是指当同一个知识点蕴藏着多个思政元素时,优先选择最直接的和当前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政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吸收[5]。

2.2.3 牢记思政元素在精不在多不能喧宾夺主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体系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之中,思想道德素质也不断提高。但如果过多地将思政内容引入专业课,会影响医学专业课体系的严肃性与完整性。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得青年人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他们对其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且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近年来危及人类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猴痘病毒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教师可将诸如此类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引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之中,这不仅能够激发医学类研究生的职业使命感,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因此,将社会热点事件和授课相结合,将专业知识理论和发展实践相联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媒体等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电影、短视频等媒体手段将思政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色彩直接传递给学生,用学生熟悉的方式传达思政教育元素,更贴合学生实际,教育效果也更佳。

2.3 教师队伍思政教育意识薄弱教师队伍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是影响思政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主要由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各队伍成员之间需要有效沟通,充分调动资源,集中力量开展思政教育,进行思政改革。研究生导师是教育队伍中至关重要的一员,由于研究生有独特的教学方式,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利用导师的影响力,能极大地提高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将思政教育融入每位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之中是导师的任务和使命。调查研究[6]显示,部分教师认为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难以挖掘,并且教学时间与精力有限,教师之中存在思政教育意愿不够强烈、思政教育动力有待激活的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1)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存在偏颇,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2)部分专业课教师不具有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背景,缺乏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导致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储备不足;(3)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不够完善,评价标准则更侧重于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课题项目等。这就引起了普遍的“重视科研学术,轻视教学育人”现象,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使得实际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因此,为改善上述现象,需要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政意识,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这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需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同时教师也需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贯穿于研究生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6]。思政教育不仅可以贯穿在授课过程中,更是可以将其融入论文指导、实验等过程之中。最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实施,真正达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一批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生力量。

高校不仅需要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思政教育队伍,还有待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之中,不断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要做到多维度、多方面,以此来检验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励其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最后,思政建设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所以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各高校可设立相应的学生反馈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听到来自学生的“声音”,以此来完善各高校自身的思政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研究生思政建设达到双向促进的效果。

2.4 线上教学方式使思政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线上教学方式的出现带给思政建设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的教育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平台,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线上教育模式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思政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教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紧扣时政要点和真实案例,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思政教育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各高校也可着力建造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通过创办专题网页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研究生参与进来[7]。当然,线上课程思政无疑也对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把控课程节奏的能力、对各大线上教学平台的运用能力及对网络思政资源的查询与鉴别能力等。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展现出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民族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该背景下,医学类研究生需要有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师可通过挖掘医学类专业课中的人文元素,巧妙结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的感人事例,触动学生的情感,使思政元素入脑入心,同时也可增强医学类研究生的专业自豪感,培养他们乐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3 结语

研究生属于我国国民教育层次中的最高层,他们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政建设工作也迈入了新征程,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各高校推广思政建设还任重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是影响当代世界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蕴藏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新型思政教育乃是重中之重,思政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让思政教育与知识学习紧密结合,为促进高校思政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专业课研究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