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策略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4-06-12 09:50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绘画育人

周 杨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课程思政是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的一种教育理念,其以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学校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当中,通过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达到育人之根本。在“大思政”背景下,绘画类专业实践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中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及育人功能的学科门类,成为该专业学生建立正确艺术创作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对此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予以深耕,将有助于绘画专业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并对构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格局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育人定位: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动因

在新时代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绘画实践课作为美术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对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高度关注该学科特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观、审美观、文化观沁润于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发展。为实际回应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绘画专业课程思政须精准定位其育人目标,从政策依据、现实需求、发展目标等方面明确其实践动因,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的教育根本问题。具体而言,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动因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加强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发展理念,“八个统一”为课程思政改革指明方向[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各层级学校“大思政”建设改革创新提出意见。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在高校育人过程中的目标任务与战略要求。在系列政策依据加持下,各级院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育人工作,落实绘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对党和国家“思政育人”现实需求的回应,更是对“三全育人”教育改革工作总体目标的实际关照。高校绘画学科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挖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创新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其二,推进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足了艺术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的现实之需。绘画专业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体系,其课程的开展是以绘画的实践应用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审美创造力。而支撑双重艺术实践能力的前提,即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艺术创作观念。思政元素在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中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学生建立自信的文化态度,推动学生构建独立、健全的精神意志与人文观念。受教育者通过课程学习不断强化艺术行为中思想意涵的表达,进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转化。

其三,落实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实现绘画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相融合的育人旨归。“立德”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思政育人的核心。将思政元素作为绘画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可以有效促进该课程培养目标与思政育人核心主旨的融合。本着课程思政和创新教育的双重理念,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结合学科属性,重视知识技能、实践能力与思想素养在人才培养体系化建设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施教者通过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合力,促进学生在专业实践培育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进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综合育人的协同效力。

二、增效措施: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策略

在高校大力推进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实践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极具挑战性。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绘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就是实践类课程,在其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大纲制定中不仅要考虑如何将学术理论落地以及对艺术技能的传承与创新,更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与思想政治引导,同时倡导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途径健全课程建设核心构架。为有效地促进当前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增效发展,教学实践中还要规避理论与应用的分离情况,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及行为习惯中,促进其艺术精神的外化显现,实现课程思政在艺术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及相互促进。

(一)把握正确思政方向

中国文艺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在绘画专业实践教学中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关注及中国艺术哲学思想的传递,让学生了解中国精神在艺术实践中的表达样态,以及中国文化价值观在绘画作品中的呈现方法,促进在艺术实践中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弘扬与推广。同时,还要拓宽学生的绘画视域范畴,使其养成对新时代艺术发展趋势的洞察力,明确作为新时代艺术创作者的文化使命。因此,在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要通过培养受教者的文化领会力与艺术感知力,促进其建立正确、自信的艺术创作思想,助力学生构建独立、创新的审美素养与艺术表达能力,推动受教育者树立正确艺术创作观。

(二)抓住多元课程思政通道

绘画专业因其自身学科特点,在实践中强调艺术创作者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对于高校绘画专业而言,其培养的是具备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专业型艺术创作人才,因此更为关注艺术实践探索中的原创性表达。对该课程进行思政沁润,不但能够促进绘画者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观的建立,同时也能培养其创新、创造的行业精神。在艺术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绘画艺术创作者需要建立“尊重传统、开拓创新”的健全认知体系,保持独立化创作精神、个体化艺术创作样式、原创化行业态度,所呈现的绘画形式、风格要坚守艺术创作专属特征,同时关照现实需求、体现社会温度。因此,对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可从创作、展览、比赛等多角度介入,通过对学生多元途径的思政教育来促进受教育者建立专注的创作习惯、精益的绘画能力以及“以德立身”的行业精神,进而形成规范化学习成长环境与健康化艺术创作生态。

(三)采取灵活课程思政实施方式

绘画专业以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应用的闭环式教学模式来实现其育人目标,在此过程中施教者要关注学生在思想意识、审美情操、文化理解、实践转化等诸多方面的学习情况,不断优化、完善教学实施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面对绘画专业实践课的多维教学需求,施教者还要通过建立统一的育人理念、一以贯之的教育模式来联动整个教学过程,以此增进学生专业认知的逻辑关联性。在这样一种相对复杂的教学体系中融入思政元素,须根据培育对象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思政实施方式,促进受教者在“学理-思想-行为”中形成连贯的学习效用。因此,学生在绘画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审美精神内化,逐步实现了其审美认知体系的全面构建。绘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功能得以延展,学生在专业实践学习中完成了“以德铸美、以美启智”的育人结果,受教者将由此获得的综合审美能力拓展至生活应用中,通过交流、互动展现其艺术鉴赏力与审美判断力,进而实现艺术实践能力的迁移和转化。

三、协同创新: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需要从全学科、多维度进行综合构建,要将“立德为先”的理念贯穿于师资培养、课程构建、评价导向以及平台建设之中。对于高校绘画专业而言,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应同样从这四个维度切入,以此探究其改革创新与协同发展。

(一)加强绘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理念培育

以坚持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改变过分强调教师主体的执行模式。着力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认同、主动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形成推进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4]。将教师教育和培训作为切入点,加强绘画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训与考核力度,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增进绘画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自觉。

(二)完善绘画专业课程方案中思政元素的全过程融入

紧密结合绘画专业特点和实践课程特性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资源,采用多元化育人模式将思政要素充分体现在绘画实践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建设中,构建专业实践课程思政创新模式,建立以“立德树人”为原点的“专业技能+政治素养”融合式课程体系。依托教育顶层目标实施、完善课程建设,“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5]。教师在课程方案制订中,要始终坚持“育人本位”,关注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断优化、改进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案,深入推进课程管理与课堂教学等环节的改革,提高该专业教学的应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三)健全专业实践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绘画专业课程思政应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通过量化该专业实践课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指标点来明确专业水平与思政素养的对应指标及评价标准。侧重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以过程性、增值性评价方法观测学生在课堂表现、作品完成、实践拓展等专业实践中显现出的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从课程的授课目标实现度、学习效果的完成度、思政设计结合度等维度,建立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结构,促进思政评价体系内涵式发展。

(四)搭建绘画专业一体化课程思政综合运行平台

引入科学手段创建综合思政育人系统,加强特色模块运行效能,建立立体化课程思政运行体系。首先,要打造国内优秀同行教师、思政教师交流平台,快速优化绘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提升教师思政教学技能、积累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其次,要开发绘画专业的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示平台,以经典示范营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建设,促进各类高校相关学科思政育人发展效能的快速提升;最后,要建设师生课程思政综合交互平台,将学生在绘画专业课堂与第二课堂中的课程思政评价结果数据化,教师能够直接监测到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思想情况,促进思政教学方案的调整和完善,进而实现以德育人的终极目标。综上,绘画专业课程思政综合平台建设要侧重教师学习、学生发展、课程建设等模块的应用,使高校绘画类实践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同向同行。

四、结束语

高校课程思政作为深化新时代教育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政素养建设的主要途径。在“大思政”背景下,全国各类高校不断强化“思政育人”教学理念,大力推进学科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全面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高校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要进一步细化教育发展规律、强化教学系统、优化实践创新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精神、创新意识等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实现“艺术并重,道器兼修”的育人目标,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绘画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