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育人格局下地方高校“党建+思政”协同育人研究

2024-06-12 09:50陈冬颖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格局协同育人

陈冬颖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一、一体化育人格局下地方高校“党建+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命题[1],使一体化建设跃升到一个新高度。一体化育人已经成为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航标,在一体化理念成为广泛共识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引领思政教育的作用,依托“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既顺应了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大思政”格局的现实需要。

(一)实现高校党建立德树人与思政铸魂育人的根本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党的领导具有总揽全局的作用,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党建的工作重心是“人”,思政教育工作从本质上说也是做“人”的工作性质,将“党建+思政”协同育人,这是新时代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要求,是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途径,是构建地方高校育人体系的切实保障。

(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高校思政教育成效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内在使命,以党建促进思政育人是加强党组织政治建设和提升思政课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高校是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关键阵地,思想教育是强化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二者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一体化育人格局之下,高校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强国理论,将思想教育与党建工作融合起来,着力加强高校“党建+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有助于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在高校体系内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促进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培养出素质精良、能力突出的接班人。

(三)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构建高校育人体系的统一

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2],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最直接的教育效能,党建引领思政教育具有更好的育人效应。因而,在一体化育人格局下,高校通过创新“党建+思政”协同育人,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党建和育人协同联动与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主体责任,发挥党建育人的“压舱石”作用,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政育人工作相得益彰,既增强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联动性,又切实将党建育人作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动力源泉,进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二、一体化育人格局下地方高校“党建+思政”协同育人的现状

立足于一体化建设格局,对山东省部分地方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地方高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尚且不够,“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效能未充分发挥,“党建+思政”协同育人存在融而不合、合而不强、合而不深的现状。

(一)融而不合

党建工作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发挥着举旗定向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关系着国家人才的战略储备工作,还肩负着为党组织培养高素质优秀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当前,部分地方高校把党建工作和思政育人协同起来,但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状,党建与思政联动共进的理念尚未形成,党建引领下的整体性治理机制的“政治势能”尚未完全发挥,高校党建工作仍面临着“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现状,两者处在各自的“平行时空”[3],党建与思政协同育人存在融而不合的困境。

(二)合而不强

高质量高校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具有全面性、融合性等主要特征,以地方性高校调研数据、统计资料分析显示,当前存在“党建+思政”协同育人合而不强的现象。在一体化育人格局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而部分高校现有党建理念滞后、师资队伍建设难以与新形势下发展形势相匹配,党建与思政协同育人存在合而不强的困境。

(三)合而不深

思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重心在思政教育,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忙于党务日常活动,局限于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思政工作的交流匮乏,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党建思政教育协同机制建设不科学,呈现合而不深的困境。

三、建立一体化育人格局下地方高校“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党建育人贯穿于一体化格局工作系统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之间,以党建育人为核心构筑一体化格局,建立和完善适应时代要求的“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有助于坚定办学方向,保障育人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依托铸魂育人的耦合机制

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标、理念和方式上存在着内在的耦合性,发挥“党建+思政”协同铸魂育人的耦合机制,高校党委充分整合高校的育人要素,站到更高的视野培育铸魂育人的内生动力。以山东省高校为例,发挥齐鲁文化优势,以党建赋能思政教育培育,围绕黄河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新旧动能起步区建设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等工作,厚植人才时代使命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在使命担当中自觉激发学习动力,实现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机统一。

(二)利用双向多元的促进机制

在高校育人实践中,党建育人和思政育人交互进行。一方面,党建理论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内容,这些内容从属于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此,在讲授党建理论的同时,也巩固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思想道德素养与能力的双重提升。另一方面,当前多元文化交织,青年学生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冲击,高校发挥党建和思政教育更多元的促进机制,能够对培养学生起到正确的价值引导作用,进一步坚定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实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创设引领教育的推进机制

一体化育人格局需要不断创新党建的工作方法,创设引领教育的推进机制,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将传统的集中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如高校党委通过积极开展选树榜样星光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党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活动,注重发现、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构建长效机制,积极开创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共同创造协同育人的大发展格局,努力搭建一体化的育人格局。

(四)构建融合互动的交互机制

高校借助网络新媒体,借助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建设党建工作平台基地,积极解决党建工作的集体性和差异化难题,强化党的领导在育人中的地位,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切入点,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形成社会和高校交互育人合力,建设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交互育人新机制。

四、一体化育人格局下地方高校“党建+思政”协同育人路径

一体化育人格局把思政课同党建联系起来,同社会大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实现了深度融合。因此,在一体化育人格局下,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阔了视野、拓展了阵地,强化了党对高校教育事业的领导,形成了高校党建与思政育人工作同向同行、协同联动的生态效应。

(一)明确协同目标导向:以立德树人为育人主线

高校“党建和思政”协同育人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大力推进一体化工作布局,实现“党建+思政”向纵深发展。高校将党务部门与思政教育部门融合式部署,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日常思政教育与党建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施,实现党建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队伍、专业课教师协同聚力于一体化建设,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如党委牵头联合教务处、各教学学院,发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深挖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元素,把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行业发展进行“融合”,形成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让大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强化一体化理念,高校发挥党委示范引领作用,协同发挥不同岗位、不同学科教师育人作用,组建学校思政教育优势互补的研究团队,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如将思政课教师与党团队负责人“手拉手”协同育人,激励更多教师投身于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奔赴中共山东省党史陈列馆、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教学点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推动高校育人工作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高校党委通过组建党史宣讲团,开展党建线上线下理论知识专题宣讲活动,积极推动党的理论进学院党支部、进教学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切实参与、用心体验去感悟党的初心与使命,从而坚定学生忠诚于党的信仰,形成“党建+思政”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三)推进协同规范化建设:全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力

顺应一体化建设格局的要求,高校党委着力加强高校内外统筹管理,将党建思想引领紧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将思想引领紧密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营造“高效优质”的校风、“教书育人”的师德师风、“奋斗拼搏”的优良学风、“提质增效”的务实作风,以党建促教育改革、提教育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使高校成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人才高地,推进“党建+思政”协同规范化建设,全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力。

(四)创新工作方法:共创协同发展新局面

高校通过挖掘融合各育人载体,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各方资源办大思政课,拓展思政课进校园、进党支部、进学生社团的育人平台,创新形成课程主课堂认知体验、网络新课堂乐知体验、实践大课堂行知体验,构建立体体验式教育人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线上和线下、课内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提升衔接性。如深化“青马工程”建设,引领青年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重大纪念日节点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党史文化进社团、进宿舍等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形成具有高度、温度、广度、深度的“党建+思政”模式,实现高校党建和思政育人工作的协同、融合和联动,共创协同育人发展新局面。

(五)优化协同模式:不断增强协同组织力

坚持问题导向、育人导向、务实导向,铸魂固本,高校通过优化“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多元化的教学场域,发挥好社会资源、高校、党政机关、思政教师、课程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力量,促使各方主体力量同向同行、“通力合作”,不断拓展立德树人的时空广度,共同推动一体化建设。如依托社会“大资源”、大平台,优化“五老”(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老干部)、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参与思政课教学的协同育人模式,扎实推动高校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格局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小人物的大格局
协同进化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