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和实践路径研究

2024-06-12 09:50蔡晓蔓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建党思政课思政

刘 卓 蔡晓蔓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纳入大会主题,明确要求“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党和国家培育可用之才、有为之人的关键课程,作为内涵丰富的精神资源,伟大建党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生动、鲜活的教材。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融入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不仅能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地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拼搏进取的小目标同实现“中国梦”的大目标高度统一起来,还能推进思政课的理论创新。基于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承担起研究、宣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使命,精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将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为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

(一)内容契合是前提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深入剖析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思政课所讲授的坚定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等教学内容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有着同一性,其教学内容都能在伟大建党精神教育中找到有力的素材作为支撑,这是伟大建党精神能够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前提。思政课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功能互补,因此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也会有所侧重。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侧重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生成,进而夯实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培养大学生的大历史观;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解释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而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可见,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内容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密切相关,对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目标一致是基础

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高度一致,这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础。伟大建党精神和高校思政课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思政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持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其教学目标重在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而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以共产党人奋斗的事迹激励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于民族复兴远大理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品行修养,在促进思政课培养目标的实现上表现出同向性。对于高校而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充分汲取党史营养剂,在实践中不断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伟大命题。

(三)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保障

办好思政课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因此,培养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和根本,同时也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根本保障。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逐年增加,队伍配备总体达到要求,专职思政课教师年轻化成为队伍发展新态势,广大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教学机制的过程中,形成了做“大先生”、教“大学问”、育“大英才”的生动局面。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观点、新论断,为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学生的头脑,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并总结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时代考量的必然要求

置身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人与世界进行思想沟通的方式日益丰富,各种思潮纵横交错,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由于甄别能力尚处于发轫形成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佛系青年、啃老族、月光族等丧文化,青年大学生因难区分是非对错或难以抵制诱惑而误入歧途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一现象是高校思政课必须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做出正确选择”。[4]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引导大学生立足全局洞察时代发展的洪流,着眼未来应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棋局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之义。伟大建党精神是助推广大青年学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动力源泉,将它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奋斗方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还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应对时代考量,增强明辨是非的本领,争做时代洪流中的“弄潮儿”。

(二)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所需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5]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赖以生存的精神命脉,在历史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在同敌人的浴血奋战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而催生出来的理论成果,它的诞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底气。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大学生在思想上保持“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定,在文化上应当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充满自信,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去继承和弘扬。这样高度的文化自信可以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驱动力。高校是铸造高尚灵魂、培育有为之人的主阵地,通过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自强之心,使其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三)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时代诉求

“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面对崭新的时代境遇,青年大学生每天都在刷新对世界的认知,我们比过去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同时也更有把握去实现“中国梦”。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6]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待当前错综复杂的时代形式。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勇敢的追梦人,是伟大复兴“梦之队”中缺一不可、起着重要作用的角色。高校是大学生成长为栋梁之材的“培养皿”,其中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我国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宗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不仅仅让青年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肩上使命的光荣,也为大学生树立了奋斗榜样,使之能够自觉地按照党的育人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投身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协调思政工作者,扩充教师队伍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因此打造一支对伟大建党精神理解透彻、政治站位高、理想信念牢、业务素质好、对党忠诚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理性和时效性至关重要[7]。思政课是为党和国家培育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是一项全党全国都高度重视的灵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高校党委要带头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进度,将这一铸魂育人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推动伟大建党精神高效渗透进思政课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重视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通过邀请抗战老兵、时代楷模进校园,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现身说法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更加真切地在红色故事中感悟思想伟力,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更重要的是,先进模范可以为思政课堂赋能,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主动扛起肩上的历史重任。

(二)用好党史资源,做到“两个讲好”

思政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效地渗入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利用好党史资源,在教学中延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是时代赋予思政教师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做到“两个讲好”:一是讲好百年党史,二是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霜依然熠熠生辉的切实写照,讲好百年党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党史观,使其具备辩证看待党这一路走来出现的失误与曲折,帮助大学生有效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站稳政治立场。革命事迹、革命纪念地等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将伟大建党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的重要媒介。思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党史资源,讲好共产党人的故事,让青年大学生弄明白“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只有做到“两个讲好”,才能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地将革命老前辈运筹帷幄的革命智慧和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运用新媒体技术,做到与时俱进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应时代所需而提出来的对策,具体应该根据普通高校本科生开设的五门思政课各自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做到统筹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有机融入,避免简单重复教学等问题。按照思政课改革要求,将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政课联网上线,搭建起一个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利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如借助VR 技术把革命老前辈的英雄事迹进行场景再现,不仅突破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三尺讲桌”的局限性,让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增强了教学渲染力和互动感,同时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使建党精神活了起来,创新了思政课育人模式。

当前,下一个百年征程已经开启,将作为大学生必修内容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这一工作的高效推进,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中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

猜你喜欢
建党思政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