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探究

2024-06-12 09:50付晓男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载体政治思想

付晓男 方 乔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都应与时俱进地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内容的丰富发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外延的延伸;既是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也是高校事业发展与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并积极落实。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就业教育的开展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就大学生而言,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是必要的,也是满足大学生的就业现实需要与全面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就高校与社会而言,有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是高校范围内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举措。高校是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需要谨防西方势力的“西化”与“分化”。大学生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培养关心时政的习惯、提高责任担当意识、传承爱国精神等。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2]。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幸福,获得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达到自身的“完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是力求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慢”就业等现象增多,许多高校毕业生经受着就业焦虑的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心理素质。部分大学生毕业才真正踏进社会,对职场中的认知不清、抗压能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因此,大学生应灵活地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于指导日常生活,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正确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除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外,对于其他年级的大学生而言,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必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职业生涯规划起着互补作用、防御作用、催化作用[3]。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等,帮助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提高审美情操等,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提升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旨在提升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毛泽东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正是将文化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结合起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一旦被大学生掌握,就能成为其毕业后投身国家建设与发展自身的物质力量。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社会凝聚力,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团结意识和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勇于建设西部、建设基层等。此外,我国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础的民生,促进就业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剧增,这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应满足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是高校层面推动优质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可行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高校为载体,贯彻“三全育人”要求,立足于新形势下不断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是可行的,二者教育对象一致、教育目标契合、教育载体互通、内在机理贯通。

(一)教育对象的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具有教育对象的一致性。其教育对象按年级划分,可分为低年级学生和中高年级学生,二者均根据其所在年级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进行适配性调整。对不同专业的教育对象在培养综合能力、道德素养上的要求一致,但根据其所学专业还需要针对其专业方向进行教育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既能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道德素养,其教育内容又能根据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高校大学生在高校接受集体教育时,具有一定受控性,能够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予以配合,教育者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教育实践。

(二)教育目标的契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二者的教育目标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说:“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对象一方面要受制于大学生本身的规定性;另一方面,要受制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7]。同理,就业教育的对象也是在校大学生,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时教育对象有效,一方面,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另一方面,要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所要达到的本质要求,即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具有可塑性,教育者通过开展教育实践,以实现教育目标与学生需要的对接。教育目标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具有阶段性和长远性的契合,贯穿大学生的第一堂课直至最后一堂课,以及毕业后的人生,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上产生终身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内部的分目标也具有贯通性,例如在培养“四有新人”等具体目标上具有贯通性,在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总的来说,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是为了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在教育过程中,具体环节和全过程上都能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教育载体的互通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载体,宏观上来看均为高校。教育部2022 年工作要点指出,建立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就业育人既是高校就业教育部门工作,也是建立在高校载体上的全员参与的就业育人服务体系。高校宏观载体上建立的具体载体有管理载体、课程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等。管理载体体现在教学管理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就业相关课程的教师开展的工作,也是辅导员等其他高校人员开展的工作;在课程载体上,具体到相关课程的设计和授课时,可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内容的相互融合;文化载体上,高校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在培育学生人格培养、能力作风等方面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可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校风;在活动载体上,高校教育实践的开展主要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将就业教育的内容寓于具体的校园活动实践之中。通过活动载体,可以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提高觉悟,将学生客体主体化,更好地做到学生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四)内在机理的贯通性

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高校就业教育,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内在机理是贯通的,马克思主义为就业教育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大学生就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马克思关于青年择业的思想,在他高中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就早已体现,马克思也就劳动观进行了许多具体的阐述。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也为大学生就业教育提供了最鲜活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最后,促进就业本身也是一堂“大思政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8]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致、教育载体互通,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目标,有效利用管理载体、课程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等,通过多种方式,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给予就业教育价值性、方向性、思想性引领。

(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全程育人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这是灵活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管理载体。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相关能力与综合素质。高校就业教育主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上开展,相关教师主要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学习与实践,针对就业教育的涉猎还不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力度还不够,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时,打造教师队伍很重要。负责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不仅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要过关,也要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融入课程本身。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的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以及辅导员与其他教师、部门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高校教师队伍应形成教育理念共识,构建全员参加的就业育人服务体系、完善相关评价体系。从大学生大一入学第一堂课起,教师队伍就应抓好新生身份转化工作,协助他们做好大学生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做到大学生生涯可持续发展。

(二)更新内容与形式,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这是灵活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课程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要立足于第一课堂主阵地,不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开展就业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也要将就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今时代是数字化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中要用好、用活新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0]通过新媒体,带动大学生了解最新国情党情、最新的就业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自身与国家事业接轨、与真实的社会情况接轨;通过新媒体,灵活运用新信息、新热点,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定位、有效甄别网络信息,谨防“高薪骗局”;用最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劳工精神、劳模精神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开展融合校园活动,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

开展校园活动是灵活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活动载体。比如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面向中低年级学生设置成长赛道,正确引导学生规划个人发展路径;面向高年级学生设置就业赛道,模拟真实求职,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还有开展相关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让大学生在竞赛准备中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曾提出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了解不能仅局限于书本、课堂。因此,还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分专业开展相关社会调查活动,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校园活动还有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通过开展一系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校园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灵活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文化载体,既包括物质文化建设也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11],在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下进行就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注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要素;或进行大学生优秀简历展示、优秀校友事例宣传等。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上,完善学校自身的职工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制度等。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上,运用校园广播、校园论坛、校园微博、校园公众号等媒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总之,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熏陶,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形成良好校风。

四、结束语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事业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的就业需求,高校应高度重视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对象和目标一致,教育载体和内在机理互通。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通过打造教师队伍、完善融合机制、开展校园活动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

猜你喜欢
载体政治思想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