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花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4-06-11 12:23张晓娜朱秀娟王林林马瑞真
南方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武都陇南花椒

张晓娜,朱秀娟,王林林,马瑞真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甘肃陇南 742500)

花椒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分布区域较广,是集食用、药用和生态价值于一体的木本油料树种,在川、渝、晋、陕等地都较常见。花椒在食品、药用和生态等方面近年来不断得到开发与利用,不仅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推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属于典型的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1]。陇南武都的大红袍花椒具备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气浓郁、麻味醇厚等优点。近年来,花椒已成为促进陇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该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因此花椒在陇南地区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

1 发展现状

1.1 栽植历史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岷山山系与秦岭山地的结合处,是陕西、甘肃、四川三省的交通要道,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陇南武都花椒种植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就是甘肃花椒的主要产区,是全国花椒的最佳适生区之一,被誉为“中国花椒之都”。花椒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有描述:“秦椒出天水,蜀椒出武都”,由此可见,陇南是花椒最早的原产地之一,花椒产业已成为陇南武都区代表性产业之一[2],同时花椒也是武都的特色农产品之一,近年来,武都区将花椒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地区经济主导产业,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

1.2 栽植现状

甘肃的花椒种植范围主要集中在陇南、天水、临夏、平凉、庆阳、定西等地区,甘肃作为花椒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稳定在16.67万hm2左右。得益于陇南市武都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武都区在花椒种植上游刃有余,仅陇南市武都区的花椒种植面积就高达6.67 万hm2,占全省花椒种植面积的40%,截至2018 年,武都区花椒产值高达39 亿元[3]。虽然武都花椒栽培品种较多,但主栽品种为大红袍及其变异品种,在陇南全境均有分布[4]。武都区花椒种植分布范围主要在洛塘、马街、两水、安化等34 个乡镇,花椒种植覆盖率达到了84%,虽然花椒的种植规模较大,但是花椒种植区域却不集中,大多平均分布在各乡镇,缺少特色的产业化技术园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花椒品种混杂,椒园更新率低

陇南市武都区虽然是我国花椒的主要产区之一,但是就目前花椒种植现状看来,栽培品种混杂,市面上流通的花椒品种主要有梅花椒、六月短果梗、六月长果梗、枸椒、七月椒等。不管这些品种的花椒品质如何,在市面上将这些花椒品种统称为大红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栽植过程中忽视了花椒的良种培育,进而导致如今花椒品种良莠混杂,树体大小、树龄等各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5]。地区花椒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相对滞后,再加上农户良种意识不强、监管工作也不到位等,导致花椒推广栽植过程中品种杂乱的问题较为突出。这就严重影响了武都区花椒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限制了地区花椒的产业化形成[6]。

2.2 栽培技术落后,经营管理粗放

由于花椒实生苗繁殖技术简单,目前栽培的花椒多为实生树,随着树龄的增长,挂果后品质变差,商品率低,再加上大部分椒农不重视栽培技术更新,仍普遍采用传统的种植管理模式,种植技术落后,管理水平相对低下,进而椒园效益不高。与花椒实生苗相比,花椒嫁接苗具有产量高、树势健壮、抗逆性强等优点,但因嫁接成本较高,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故在农户中普及度不高,使用率较低。

在花椒生产管理中,土肥水管理、品种选择、树体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普及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花椒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仍有部分椒农停留在将花椒作为四旁树种,认为其不需要精耕细作,当出现低产园和衰老园时,不会采取任何治理维护措施,任其生长,产多少,就收多少;拒绝学习新技术、新经验,严重脱离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节奏。

2.3 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严重

陇南市气候横向分布为三大类型,分别为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近几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各种气象灾害活动频繁发生,由于极端天气频发,加之陇南地区早春回温快,若遇寒流突然降温,花椒冻害尤为严重,轻则影响产量,重时甚至绝收,成为影响花椒产量、制约花椒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极端天气的突发不仅给当地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还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气象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不断加重,因此低温冻害预防是目前花椒栽培工作的重中之重[7]。此外,管理层面的不足也是造成低温冻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盲目扩张椒园面积,忽略了肥料的供应,树体肥料供应不足,导致肥料缺失,进而降低了花椒抵御低温冻害的能力。

目前花椒的病虫害防治还没有从根本上防治,由于花椒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花椒总产量的1/3[6],其中根腐病尤为严重,根腐病的发病概率为20%~30%,死亡率约10%[8],同样严重威胁着花椒产业的发展。

2.4 机械化程度低,采摘成本较高

目前花椒的采摘仍以人工采摘和自然晾晒为主,如不及时采摘,就会自然脱落,但人工采摘具有进度慢、耗时长、采摘困难、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地限制了花椒产业良性发展,虽然市面上也有一些采摘花椒的设备售卖,但费用都比较高昂,实用性较差,使用率普遍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椒农对先进技术接受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现有的采摘、制干的方法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高品质花椒的需求。

2.5 产业化水平不高,深加工能力不足

陇南市虽然是我国花椒的重要产区,但一方面,大多当地农户存在自身缺乏花椒培育的关键性技术,或者种植面积分散,采摘、烘干等设备老旧等问题,导致生产能力有限和经济支持不到位等诸多限制因素;另一方面,一些零散的个体农户普遍缺乏一定的优质种质资源、先进的生产技术、高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和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方式,类似以上的种种原因放慢了整个陇南市武都区花椒产业化发展的脚步,进而出现资源分布不均、品质无法保障、无法达到预期效益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当地椒农要想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获取相对较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比较困难,加大了当地椒农在花椒利益市场中的竞争难度。

2.6 行业服务不健全,产业发展滞后

花椒认定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在花椒实际生产操作环节中出现的问题,间接影响了花椒经济林种植园区建设的质量效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本地花椒的竞争力。目前市面上的花椒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市场对花椒加工企业的监管不严格,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以花椒籽料化肥来说,由于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加之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让小作坊、黑作坊乘虚而入,借机将劣质廉价产品混入市场,并占据了相对较多的市场份额,严重打击了正规企业市场,导致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扰乱了市场秩序,缺乏花椒产业所需的稳健市场基础。虽然陇南市武都区花椒市场看似发展势头强劲,但追根究底也是依托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出现代表性的产品。

3 陇南花椒产业发展建议

立足于椒农的利益,依托于当地的气候、土地等自然资源基础,筛选优化当地栽培品种,加大对花椒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投入力度,才会促使花椒产业动态、有机、可持续发展,在未来花椒产业发展中,争取早日实现花椒全产业链的生产,研究花椒的次生产品再加工,稳步提升陇南花椒的市场竞争力。

3.1 加大科技力量投入,重视产学研结合

要想实现陇南市武都区花椒产业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科研的强力支撑,因此在完成花椒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基础、常规的研究之后,还要更加注重创建技术研发、品种引进、质量监控的平台,长期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工作,提升对产、学、研结合的关注度,推进科研成果的及时转换,全方位加大花椒产业中科技的支持强度[9],并做好后续的推广普及工作。

以县、乡、合作社为单位,依托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及地方院校等专业机构,建成基于当地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科研机构,集中专业技术人员着力开发研究花椒生产的各个环节的优化措施,重点针对花椒良种选育,土壤改良,水肥管理,栽培管理,采收制干、初、深加工及花椒衍生产品等产业链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点和常见问题,同时促进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让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在这基础之上,力争提高产品品质,推进产品多样化发展,提高本地花椒市场占比,重视质量检测机构的建立,为花椒产业健康有序向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保障。

3.2 选育良种,提升椒园综合品质

陇南市武都区是全国花椒的最佳适生区之一,应立足自身自然条件优势,建立良种选育示范园区,聚集花椒良种,并选择培育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10],评价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的花椒品种,或者引进各地花椒良种,其间完善椒苗审查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改良花椒繁育体系,对一些花椒种植户进行集中培训,积极宣传推广针对椒园的科学管理措施,如花椒的水肥管理、树体的修剪和花椒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等实用型知识,积极推进花椒种植产业早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

3.3 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增强全民防灾意识

为了减少因天气骤变引起的损失,提高抗灾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应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进行密切关注,提高极端天气的预测精准度,加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及自动气象站等探测手段在气象预警预报中的作用[11],做好花椒低温冻害联防体系和防冻工作预案;2)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短视频等多种宣传渠道向当地种植户传递花椒防灾减灾的知识,提高民众对极端天气的重视及防灾、减灾意识,如出现低温或者霜冻时,能及时进行树体保护;3)花椒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以低温冻害为主,所以在进行防灾知识宣传的同时,积极推进相应的实验研究,如选取优良抗寒品种、探索水肥耦合对花椒抗寒能力的影响,全面对先进的防灾技术进行宣传推广,并开展相应的抗灾能力测试。4)避免一味追求规模,盲目地扩大花椒种植面积,应科学考察适宜的种植区域,武都地区山地地形较多,学会正确把握山地垂直气候的变化规律,科学规避因山地垂直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5)更新传统种植模式,在椒园田间种植草本植物,定期修剪并覆盖花椒树周,将草和肥料一起翻埋,既保水、保温,还能增加养分,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花椒冻害问题,还能解决椒园肥料不足的困扰。

3.4 改变花椒采摘方式,充分利用采摘机械

综合目前国内花椒采摘现状来看,鲜有成熟的采摘技术可以借鉴,大部分为人工采摘,因此,可以基于人工采摘,改良采摘工具和方法。1)对现在使用的花椒钳进行改良,使之能够适应高矮作业;2)定期安排采摘技术培训,提升椒农整体素质,最大程度地减少捡果的情况发生,提高花椒采摘效率,保证花椒质量;3)改善采摘工的防护措施,减少在采摘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伤害,分批分次,周期性地进行采摘;4)加快研发、借鉴、推广适合当地使用、价格适中、实用性强的花椒采摘机器、烘干技术或设备。

3.5 扶持花椒产业深度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花椒自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除了最常见的用作香辛料之外,花椒籽还可以榨制麻油,春季还可以采摘新鲜的花椒芽当作蔬菜食用,花椒的叶片、树干等边角料也具备医疗作用或用作肥料。现阶段对于花椒产品的开发还较片面,主要集中在清凉精油利用、害虫消灭研究、籽料化肥研究等方向,因此,武都区政府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在积极引入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借助专业的研究机构对花椒产业精深加工进行深入探索,改进生产工艺、研发花椒新品,掌握市场变化,积极拓展市场领域。逐渐形成“种植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延长花椒产业链,充分挖掘花椒产品的附加值,积极推进花椒产业蓬勃发展。

3.6 完善相关服务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了促进陇南地区的花椒产业稳定、有序、健康地发展,政府应针对当地花椒产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并对花椒产品的深加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完善其内部流程,适应产业市场变化。不断扩展当地花椒种植产业基地的发展空间,逐步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基地内交通、给排水、防灾、电力、通信等设施,同时关注龙头企业、研发团队、技术研发中心等核心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构建更为系统化、社会化的公共发展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花椒种植各阶段的管理措施,提高成品配送效率,整合市场营销和仓储运输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衍生产业的发展及现代化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和谐发展。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的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当地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地发展保险产品,督促完善花椒保险体系的规范化和政策化,同时利用各种新媒体宣传、集中培训等方式,让尽可能多的椒农学习、了解花椒政策性保险体系,针对椒农们最关心的保险体系中的风险补偿功能作重点介绍,让广大椒农对农业保险具体保障内容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最大限度地避免椒农因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农户的核心权益。

猜你喜欢
武都陇南花椒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我国古代的玫瑰:花椒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武都地区张家坪钴矿地质特征及意义
陇南市武都区无刺花椒考察报告
摘花椒
花椒泡脚好处多
陇南记忆
圆梦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