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霁
学段衔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无论是幼小衔接、小学不同学段衔接、小升初衔接还是初高中衔接,都有不少学生在迈上成长“台阶”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厌学或患上抑郁症。
初一学生张皓的家长刘佳近来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而倍感苦恼。起因要追溯到张皓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刘佳给他报名了小升初衔接培训班,提前学习中学阶段的知识。“抢跑”让张皓在开学伊始有着较好的学业表现,可也使他养成了不少坏习惯:他总是轻视课堂,学习态度愈发懒散松懈,写作业也拖拖拉拉、马马虎虎。后来,随着知识难度和广度的增加,张皓学习愈发吃力,短短一学期,就从“优等生”变成了“后进生”,这令他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情绪也变得更加敏感,总觉得老师和同学在嘲笑他、看不起他。看着一蹶不振的张皓,刘佳想尽办法鼓励他,然而面对母亲苦口婆心的劝说,张皓却只觉得不耐烦,每每都会叛逆顶撞,母子俩的矛盾不断升级,冲突频频爆发。
对此,资深心理教师肖舒娅表示,小升初学段衔接恰逢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正确的引领和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认知要求。就身心发展而言,通常情况下,小学高年级是学生青春期的开始,初中阶段学生荷尔蒙分泌达到顶峰,很容易情绪失控,并且伴随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觉醒,是最叛逆的时期,高中生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平靜和理智。
相比小升初衔接期,初高中衔接期学生面临的成长问题更多也更复杂。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跨越式”的发展;另一方面,高中学习压力更大,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漳州市某重点高中学生沈月,原本初中时是班里的“尖子生”,升入高中后却迎来了“降维打击”。沈月表示:“高中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几乎是‘跃升,如果还像初中那样只听讲而不去主动思考和研究,很快就会学不懂,而且高中的学习节奏很快,学习压力很大。”与学习压力相伴而来的,是对未来的迷茫。“身边不少同学早就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了规划和准备,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生活也很丰富,可我既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努力的目标是什么。”高考选科时,面对众多专业领域和学科组合,沈月不知所措,因为觉得自己“实在没什么学理科的脑子”,她最终选择了一个偏向文科的组合。
除了学习上的不适应,不少学生也会在衔接期遭遇社交关系的挑战。来自深圳龙岗区的心理教师张小婷表示,自己接待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六成左右与人际关系有关:“有的学生因为缺乏交友技巧而无法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有的是因为内心敏感而对他人的评价过度反应,还有的出于个人性格、对新生活的不适应等原因而无法建立团体归属感。”
江阴市青阳中学的教师高宇峰曾专门针对初高中衔接期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学生产生迷茫感的原因,归根究底在于他们的自我驱动意识薄弱,总想着依赖外界的帮助‘推着自己前进,稀里糊涂地执行着别人交给自己的任务,往往筋疲力尽却又毫无所获。此外,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有自己的秘密和心事,不轻易对家长和老师敞开心扉,一旦这种‘闭锁心理与内向的气质联系起来,学生就容易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活力下降、同伴交往减少、游离于群体之外,严重者甚至出现厌学、逃学情况。”
面对各个阶段的衔接期,我们不可忽视学生身心成长的“缝隙”,如果任由其蔓延而不修补,势必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