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下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4-06-10 15:46:29陈婷婷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幼儿教学语言能力

陈婷婷

摘 要:语言是用以交流的主要工具,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有助于促进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而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教师和家人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引导者,因此,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责任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职责,也是家长的职责。所以,家长要正视幼儿的教育问题,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幼儿园老师进行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家校共育;幼儿教学;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061-03

语言学习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幼儿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方法。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中,关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因此,教育者们要基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并与家长建立联系,及时传达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让幼儿在家中也可以培养语言能力,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家校共育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当幼儿园和家庭形成合力,将为幼儿发展语言能力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供幼儿进行训练。幼儿在幼儿园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语言交流,回到家后可以与家人进行语言交流,在不间断的语言交流训练中,幼儿可以吸收不同的语言元素,并及时地进行输出,加强对不同语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丰富幼儿的语言环境

生活中涉及的语言元素复杂,而幼儿的学习经验有限,所接触的环境比较单纯,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可以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场所。当家长与幼儿园都意识到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时,就会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与幼儿进行交流,让幼儿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获取丰富的语言内容。

(三)增强幼儿的交流合作能力

语言的表达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幼儿需要在不同的交流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与家庭结合,围绕不同的事件展开,将丰富幼儿的交流环境,进而增强幼儿的交流合作能力。

(四)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

幼儿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从教师和家人身上获取安全感。在生活中,除了肢体的接触,语言的交流与表达是幼儿获得认可、支持和情感支撑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的交流可以有效地建立情感联系,给予幼儿安全感,进而激励幼儿开口说话,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家校共育下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化差异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幼儿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的差异。如相对于成长速度较慢的幼儿,成长速度较快的幼儿可能在语言能力上水平较高,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交流效率就会比较高,理解能力较强。如果教师以此标准来设计活动,就会导致成长速度较慢的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关注整体幼儿的发展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不同的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取得进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二)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更好地管理幼儿,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安排来进行活动,一些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会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压制幼儿的天性。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幼儿以接受为主,没有足够的表达机会和有效地输出。

(三)教学活动单一

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入手,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部分幼儿园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让幼儿掌握基础的知识学习为主,设计的游戏活动较少或较单一,幼儿参与兴趣不高,接触内容有限,语言环境单一,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家长的重视度不够

部分家长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认为教学是教师的责任,将幼儿送到幼儿园后,就默认幼儿园会对幼儿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不再了解和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导致幼儿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巩固,不利于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家长认为语言能力是在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无需干预。对此,作为拥有专业知识的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家长传达正确的育儿知识,让家长重视起来。

三、家校共育下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语言潜力

情境化教学是当前教学体系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知识点。因此,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中也可以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来进行活动设计。

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无法领会某些生涩词汇的具体含义,影响表达。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根据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幼儿理解词义的同时,为幼儿开口说话创造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进行教学,让幼儿从认识常见的事物开始学习语言,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内容的生活主题,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具体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做饭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幼儿了解其中的一些流程。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为商店和厨房的情境,并让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收银员、做饭的爸爸妈妈。在买卖的过程中,如幼儿不知道如何描绘相应的物品时,教师可以进行演示,或是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加幼儿对新事物的认知。在厨房做饭的情境中,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适当的互动,如询问幼儿在做什么菜,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做这道菜的,这样的互动可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幼儿在模拟炒青菜的过程中,就会知道“炒”是做菜的一种方法,且对“青菜”有更具象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问幼儿最喜欢吃什么菜,让幼儿在模拟的过程中有更多真实的交流话题。

(二)设计欢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交流和表达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丰富游戏活动和游戏情境,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1],从而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这不仅可以讓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游戏,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还可以增加幼儿对外界的认识,解决幼儿的困惑。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野营这项游戏活动,先向幼儿讲述“野营”是什么样的活动,以及人们在野营时需要准备些什么,并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户外搭建不同的自然环境,并标注序号,让幼儿讨论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需要注意什么,以及需要带什么设备等。有的幼儿有野营的经验,而有的幼儿没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经验的幼儿将抓住表达的机会,向其他幼儿传授自己的经验;而其他幼儿受好奇心驱使,也会认真地聆听,进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在回到家后,幼儿与家人可以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与家人商量准备一次真正的野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

(三)举办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要输入语言要素,还要为幼儿输出语言提供机会,交流、讨论和创作的活动是有效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幼儿园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进行融合,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增加幼儿的语言经验。

例如,给幼儿设计一个编写小剧本的实践活动,并让幼儿组织其他队友来进行展示。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主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来选择,以“买糖果”“买水果”“买文具”“买菜”为例,幼儿需要选择一个主题来完善剧本的细节。当幼儿确定主题后,需要去了解相关信息,比如实地观察老板是如何买卖商品的,顾客都会关注物品的哪些内容等。当幼儿经过实地考察,或与家人讨论后,幼儿在班级里所展示的内容会更全面。在寻求他人帮助自己完成剧本的编排时,将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搜索信息的过程,也会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善于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获得更多的语言要素。

例如买菜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常见的活动,生活中主要由父母承担这部分义务。但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蔬菜的名称,能增加幼儿的认识,并有利于幼儿了解父母的日常活动,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粮食。因此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幼儿接触现实世界,了解社会的多方面,还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有话可说。

(四)幼儿园与家长加强联系,共同为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助力

科技的发展,为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提供了便利,家长不仅可以实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幼儿当天的学习内容,参与的活动等。教师可以与家长加强沟通,如在线上及时地向家长告知幼儿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宣传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以获得家长的支持。然后再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上文提及的“买菜”活动,幼儿自身难以进行实地考察,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主题发布在家长群里,让家长根据时间安排,寻找合适的机会带孩子去菜市场实地考察,或是借助网络为孩子搜集相关的资料,为幼儿提供参照物,并与幼儿进行交流,帮助幼儿完善剧本。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幼儿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减轻幼儿了解话题的难度,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幼儿也敢于向家人寻求帮助,让幼儿在充满爱的氛围下成长。

(五)设计活动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语言是一项交互工具,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需要幼儿开口说[2]。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认识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懂得尊重幼儿,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进行表达,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幼儿完成活动之后,再和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指出其不足和优势,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

另外,有些幼儿较胆小或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团体活动中较沉默,不敢表达。对此,教师需要加强关注,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慢慢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逐步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师可以采取奖励机制和合作机制,让性格开朗且胆子较大的幼儿带领不自信的幼儿一起进行表演,并给予奖励,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意识,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

(六)活动要具有趣味性

枯燥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且无法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3]。所以,教师在设计各种活动时,要保证活动的趣味性,迎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幼儿在离开课堂后,还愿意自发地参与到该活动中,延长幼儿的训练时间,以幼儿内在的驱动力来促使幼儿的语言训练。

例如,教师让幼儿背诵一首诗,幼儿对该古诗所涉及的内容可能不感兴趣,在背诵时不容易牢记。但是,如果教师将背诵古诗的活动变为学唱一首歌曲,那么幼儿的兴趣就会高涨,认真进行歌词的学唱和背诵。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才艺表演设置为日常化的活动,如在课后时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表演,为获得认可和更多的表现机会,幼儿便会学习更多的歌曲。歌曲可以让幼儿掌握更多的字词发音,进行更多的说话训练;且音乐可以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感到快乐和放松。所以教师应该将音乐活动融合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随时随地学习更多的语言并进行输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好奇心强,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来设计语言培训活动,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刘婷婷)

参考文献

[1]马军霞.试论环境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J].求知导刊,2023,(24):113-115.DOI:10.14161/j.cnki. qzdk.2023.24.020

[2]周勤琴,刘静静.在角色游戏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J].儿童与健康,2023,(10):32-33.

[3]黄冰英.关于家校共育视域下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9):90-92.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幼儿教学语言能力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绘本阅读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2:38:22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体会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