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到行

2024-06-10 10:15:40赵昉文王河清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组织有效策略

赵昉文 王河清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教育的源泉,我园市级课题《幼儿园纸艺活动方案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开题已一年半时间。期间,本园在全面掌握本园纸艺活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内涵为依托,结合本园幼儿发展水平,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仔细观察记录,寻找纸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经验,最终在纸艺研究中获得稳步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纸艺活动;组织;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036-04

*2022年度合肥市市级课题《幼儿园纸艺活动方案设计与应用的研究》(HJG22121)。

在传统的纸艺教育活动中,教师们多秉承“技能先行”的理念和教育方式,忽略了纸艺活动中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约束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我园致力于幼儿纸艺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倡导教师要关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和能力,并通过各种纸艺活动实现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园自课题开展至今初步总结了以下有效策略。

一、支持幼儿发展的纸艺活动评价策略

(一)现状预诊

通过对中班教师的访谈及对中班幼儿纸艺活动评价现状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以下几个典型问题。

一是评价形式刻板化。教师只在纸艺活动结束以后进行以教师为主的总结性评价,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好的个体经验没有转化为集体经验,评价形式过于刻板、固定。二是评价对话模式化。教师在纸艺活动结束的时候邀请幼儿上台分享,幼儿简单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评价方式过于模式化,教师主要将“像不像”或“好不好”这样单一维度作为评判标准,没有深入理解他们的情感波动和想法,欣赏他们的创新和独特想法,没有深入地挖掘幼儿的情感。三是不评价。教师在组织完纸艺活动后,由于时间的限制和不可控的原因,忽视了评价的重要性,草草了事,评价内容单一、没有目的性,甚至是不进行评价,结束活动。

(二)策略实施

1.将评价环节落实于活动前、中、后。纸艺活动评价不应该只是简单局限于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评价,或是以教师为主的总结性的评价,而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而是应该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评价对幼儿再创能力的体现(见图1)。

(1)活动前——欣赏性评价,激发幼儿自我表达意愿,促进幼儿审美发展

艺术欣赏是纸艺活动开展前的调味剂,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这不仅可以唤醒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性。

例如,在开展纸艺活动“复活名画”前,教师巧妙地引入中国画家吴冠中的《春如线》,以直观的视觉艺术形象去打动幼儿的心灵,唤起幼儿内在的审美情感。在艺术鉴赏环节,教师尊重幼儿对名画的感受与反应,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通过体验作品中具有不同“性格”的线条,感受着“春如线,剪不断,理还乱,李煜之情丝丝如线”的视觉盛宴。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对画面的色彩、构图和线条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有了名画的启发,幼儿一边感受一边表达,有的指着画面说,“这幅画里有很多像小蛇一样的黑色树枝”,有的小朋友举着拳头模仿像小蜗牛模样的线条……这个过程可以促使幼对名画中折射出来的艺术元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趣味性评价。并且国画中的“留白”元素、色彩知识中的“固有色”以及构图中的“疏密”关系都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影响,为接下来的创造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2)活动中——经验性评价,捕捉幼儿闪光点

在纸艺活动中,教师创设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主創作,将自己的想法倾注于自己的作品中。教师应以参观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发现幼儿的独特之处,给予肯定和积极的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地通过联想引发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引导他们说说自己这么创作的想法,让幼儿在自由欢快的环境下自由创作、积极评价。

例如教师在组织纸艺活动“秋天的树叶”时,平行介入活动当中,近距离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幼儿在创造中引入波浪线、锯齿线、直线艺术元素来表征树叶的造型,大家一起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辰熙小朋友画了很多锯齿形的树叶,源于他喜爱鲨鱼的原因,会将鲨鱼的牙齿形状与树叶的形状相结合进行联想。教师抓住了教育契机及时反问幼儿,“树叶是否可以变成其他小动物?”依据教师的提问,幼儿会将树叶变成自己喜欢的河马树叶、小兔子树叶等。所以说幼儿在与老师、同伴间的交流对话过程中可以不断认识自己、验证自身的能力,提升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的水平。

(3)活动后——因评价产生经验摩擦,发展幼儿元认知能力

纸艺活动结束后同样是幼儿经验相互摩擦的关键时间段,是幼儿间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机会。幼儿可以欣赏同伴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在欣赏的基础上吸收同伴的经验,建立了解、检验、评估来调整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地梳理幼儿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下一次的活动做好预设。

2.促进幼儿自发参与评价策略,激发幼儿发展“自我效能感”。通过支持幼儿从自己、他人、集体开展评价,注重幼儿经验和自主性的提升(见图2)。

猜你喜欢
组织有效策略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1:06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在项目管理中如何做好项目经理
如何走出高校武术教育的困境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07:11
品三口而知味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4:19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