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与课例设计

2024-06-10 02:09邓成飞
科教导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研讨语文课程高中语文

邓成飞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修订版)》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部分明确指出:“为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1]探讨语文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有效激起一线教师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意识、转变语文课程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扎实落地,对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部编版高中语文的教材结构与内容设计,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学习任务群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课例设计。

1 开发利用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

1.1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一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必须以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落脚点。资源的引入不仅要具有文化意义,还要保证内容和形式上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与个性化发展[2]。如果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只是形式,没有实质性意义,因此,尊重学生身心的发展性是最基本的原则。

1.2 开放性原则

在内容上,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指向课外资源。课外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关于近期某事件的公众号文章、街道广告宣传语、图书馆、展览馆、菜市场的热闹景象、老城区古旧小道等,都可以成为潜在的课程资源。

在空间上,开发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以开放的心态走出课堂,走向课外、走向生活。可以关注城中心,也可以走访老城区,甚至去往乡镇山村。走进身边人的日常生活、走进身边的自然美景、走进文人墨客、历史名人的精神世界,去观察、理解、探究、创新、实践和反思。

在开发利用的途径方面,也应该是开放的、多样化的。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还需要建立一个学校、社区、家庭等多方联动的立体的开发利用空间,进而促进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纵深发展。

1.3 实践性原则

在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实践性既是需要遵循的原则,也是方法和路径。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观察、研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资源选取、整合,在利用资源时,需要引导学生以校内资料分析、写作、校外调查走访、观察探究等形式进行实践活动,以训练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分析、理解、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素养。

2 阅读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阅读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从单元引言、学习提示、阅读文本等方面入手进行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对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第二单元的主题“劳动最光荣”,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专题研讨。

2.1 明确教学价值

结合单元学习主题及文本特点,明确教学价值:通过文本阅读和调查研究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学习本单元通讯文、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及写作方法。

2.2 课前准备

①拟定研讨方案,明确学习任务;②为学生自学本单元课文提供导读线索和学习清单;③寻找日常生活中体现工匠精神的劳动案例,如毕节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作品,铁艺品、竹编、糖人、陶艺。

2.3 教学过程

①创设情境导入单元教学。教师提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街小巷常见的劳动场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单元主题。②介绍单元研讨方案,明确学习任务。③文本示例教学。选取一篇课文带领学生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通讯文、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一般特点,总结主要的写作方法,为后一阶段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④交代调研任务。调研主题: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调研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可通过走访、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整理信息。调研时间:1 周。调研成果:为寻找到的“工匠人”写一篇通讯文或新闻评论,并把自己的寻找之旅做成简报或海报,课上分享。

2.4 调研成果研讨

学生分享调研成果,教师结合本单元阅读内容以“什么是工匠精神?”“怎样理解劳动?”等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探究与表达交流。

2.5 反思评价、成果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调研及研讨情况做评价反馈,对本单元文本内容进行研讨总结。最后,将学生作品在班级或学校展览区展示,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

3 写作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为了让学生读“懂”,还为了让学生会“用”,这里的“用”包括学生会表达、会思考、会鉴赏、会理解,要达到实质的“用”,最直接的呈现是写作。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在写作教学模块中的应用,在于结合教材内容向社会、自然、人文生活的延伸和拓展。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对于学生而言,困难的不是写作知识点的理解和写作技能的应用,而是写作素材的综合运用。除了基于阅读丰富精神世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很有效的路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观察、调研、探究,获得第一手的最直观的信息和资料,才能丰富其眼界和思想,才能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下面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写作任务为例,设计一个写作教学中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课例。写作主题:写景状物。

3.1 课堂导入

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当地自然景色(可选取同一处景或不同景),让学生感受身边的自然景物之美,感受不同季节给人带来的美感差异。

3.2 知识点拨,达成理解

①结合本单元课文,学生总结对写景状物、情景交融等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认识。②教师选取《故都的秋》《我和地坛》《荷塘月色》的精彩片段带领学生细读、品味,体味几篇文章写景抒情的艺术手法特色。③研讨:文人墨客笔下的景物蕴藏的文化意义。写景状物的文章,大多反映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选择当地的一个景点作为分析示例,引导学生思考景物承载的个人情感和地方文化,以及如何在文章中表达体现,为下一阶段的写作做好铺垫。

3.3 明确写作任务

对我们生活的家乡,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有些小有名气的景点可能你经常去游玩,有些小天地可能你未曾涉足。城东的人也许喜欢逛人民公园,城西的人也许偏爱响水滩,一处景也许承载着一些人的记忆、思绪。请你选择一处你认为比较特别的景,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散文。

3.4 交流反思、成果汇集

学生写作后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相互传阅相互点评,相互传阅点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是站在自己的视角,对于同伴而言,这就是学习资源。学生根据同伴点评和教师指导进行修改,完成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整理成册,师生商定书名,并为之作序,将成品分享给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为毕节市旅游宣传工作提供帮助。

4 学习任务群实践活动设计

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亮点,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结构特点。这要求语文教师要突破传统的知识点分解式讲解,以学习项目的形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的、多层级的目标发展。学习项目的研究性决定了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因此,学习任务群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以地方课程资源打开学习的空间。下面基于教材中的学习任务群进行学习主题的设计,以体现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学习任务群模块中的应用。

4.1 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①教材内容: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②设计说明:学生语言的表现力需要扎实的语言积累,积累是为了运用,要让词语库中的词语“活”起来,学生就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辨析、运用。让学生走进家乡的语言世界,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更深刻地分析词语运用和表达的艺术,感受语言对文化的承载意义,真正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③研究项目:毕节独特的语言魅力。④研究主题。主题1:“歇后语中的毕节文化”;主题2:“说方言俗语的毕节人”;主题3:“毕节方言整理收录”。说明:研究主题可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任选一个开展研究。⑤研究形式与研究成果: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调查访问、研讨,写一篇1000 字的报告。在此基础上,运用手抄报、讲演、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全班交流。

4.2 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①教材内容: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②设计说明:这本书从中国传统农村入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缘于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也是编者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之一。这本书的阅读学习对于毕节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有着独到的优势。大部分学生对乡村的了解与认识比较充分,而且城区周边都是乡村,学生容易开展调查研究,结合《乡土中国》的阅读与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土生土长的家乡的发展变化。根据教材中任务3 的设计,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社会担当意识。③研究项目:毕节乡村的变迁。④研究主题。主题1:“今日毕节乡村的变迁”。探究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转换,学生可从居住外貌、风俗习惯、文化氛围、乡村产业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开展调查访问与研讨;主题2:“乡、土、人之关系探寻”。探究“乡、土、人”三者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理解乡土文化的“守土”在时代发展中的变迁;主题3:“返乡人的离开与回归”。以过年过节“返乡人”为线索,探究现代乡村人“精神家园”的真谛。⑤研究形式与研究成果: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调查访问、研讨,写一篇1000 字的报告。在此基础上,运用手抄报、讲演、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全班交流。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研究力量的合理整合与使用。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具有无限的潜在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地方特色资源都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还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分析,赋予课程意义后加以合理利用。对于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当持有的信念是:学生对实践的自信与自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己生活成长的实践场域的认知与理解。因此,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任重道远,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分析、运用和完善。

猜你喜欢
研讨语文课程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