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玮
*本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读写协同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Q/02/030/09)和“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23/LX/02/164/09),以及江苏省第十五期教研课题“大观念下初中英语主题阅读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L18)的研究成果。
摘 要:思辨能力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源于反思、以评判为核心,以分析和推理为重点的有目的、可调节的思维。基于单元主题拓展阅读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可以从“基于主题意义,选取拓展语篇”“基于思辨能力核心技能,确定教学目标”“紧扣思辨能力核心技能,设计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展开,引导学生建构对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发展思辨能力,实现思维层次的螺旋式上升。
关键词:思辨能力;单元主题拓展阅读;初中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1]。“思辨能力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源于反思、以评判为核心,以分析和推理为重点的有目的、可调节的思维”[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单元主题拓展阅读强调对主题意义的深度追问[3],需要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阶思维的介入。在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思辨性阅读建构对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发展思辨能力,实现思维层次的螺旋式上升。然而,目前的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缺乏引导学生开展深度的分析、推理、反思、评判活动,如在引導学生分析文本特征、写作目的,推断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文本的写作手法、作者观点等方面依旧有所欠缺。有鉴于此,下面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3 Online tours的单元主题拓展阅读课为例,阐释基于单元主题拓展阅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实践。
一、基于主题意义,选取拓展语篇
“主题意义是对作者通过语篇传递的意义和意图的深度理解。”[4]主题意义的挖掘不仅需要基于语篇文本特征、语言特点等,还需要分析语篇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义教课标》指出,教师要“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本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5]。从单元主题角度整合拓展阅读语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深化对主题意义的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分析单元内各板块语篇内容及其体现的主题意义的基础上选取拓展阅读语篇。
Unit 3 Online tours的主题范畴是“人与社会”,主题是线上旅行。仔细分析单元内各板块的语篇的内容及其体现的主题意义(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单元内各板块的语篇基本是对线上旅行这一新型旅行方式的介绍与运用,语篇选取角度相对单一,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线上旅行利弊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教师选取了三个拓展阅读语篇(两篇说明文和一篇记叙文),旨在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与帮助学生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三个拓展阅读语篇具体如下。
语篇一:题为“Sightseeing at home”的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线上旅行的多种方式及其在世界各国的运用,引导学生探究线上旅行的优势和劣势;
语篇二:题为“Saving historic sites”的记叙文,从一名游客的角度描述在敦煌的所见所闻,进而引出传统旅行方式对旅游目的地文物的损坏等内容;
语篇三:题为“Online tours offer alternative”的说明文,介绍了敦煌、麦积山和龙门石窟的线上数字博物馆,旨在阐述数字博物馆在历史古迹保护方面的意义。
上述三个语篇从语篇一的发现问题到语篇二的探究问题,再到语篇三的寻找对策,层层深入,有助于多元激发与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基于思辨能力核心技能,确定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应仅限于教学语言知识[6],还应加强对文本信息的梳理和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的核心技能包括分析、推理和评价[7]。分析是最基础的思辨能力,推理是进一步的思考与运用,评价是思辨能力的高级表现形式。依据思辨核心技能制订教学目标有助于在全局上把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核心技能的进程。
基于分析、推理、评价角度,教师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在完成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①分析线上旅行的特点,培养分析思辨能力;
②探究线上旅行的优势和劣势,推测线上旅行在历史古迹保护方面的作用,培养推理思辨能力;
③表达自己想要采取的旅行方式,培养评价思辨能力;
④运用思辨工具,绘制语篇结构化知识思维导图。
三、紧扣思辨能力核心技能,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设计表层的识别和理解活动,也要关注深层次的分析、推理和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深入加工和处理,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具有深度思维层次的阅读能力训练[8]。基于单元主题拓展阅读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应紧扣思辨能力核心技能设计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减少识别、理解活动,增加分析、推理和评价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指向分析核心技能培养的教学活动
指向分析核心技能培养的教学活动有识别并阐明语篇的中心论点、主要思想和社会文化价值观,比较人物、事物或观点间的异同并区分事实和观点,分析文本特征、写作手法、写作目的和作者态度等,分析语篇中的现象、人物或行为等[9]。
【教学片段一】
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Sightseeing at home”总结归纳线上旅行的三个特点,并思考问题“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cloud tourism?”。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需要学生比较观点间的异同,区分事实和观点,有助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语篇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二】
教师让学生聚焦“Sightseeing at home”,并思考问题“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numbers?”。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意义(线上旅行在世界各国非常受欢迎)、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意识到阅读不仅应关注语篇内涵,也应关注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核心能力。
(二)指向推理核心技能培养的教学活动
推理是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进阶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指向推理核心技能培养的教学活动有从字里行間推断作者的言外之意、人物的心理和态度等并提供原因或证据,对文本内容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预测或解释,质疑信念、观点、解释并提出恰当的疑问等,提出不同的假设、方案或预测结果并提供原因、证据或事实等[10]。
【教学片段三】
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Sightseeing at home”,并思考问题“What did Sarah think of her virtual tour?”“How do you know that?”,引导学生推断新闻记者对线上旅行的态度,并从上下文中推断原因。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需要学生从字里行间推断人物心理和态度并提供原因或证据。学生推断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实现深度阅读的过程。
【教学片段四】
教师引导学生聚焦“Sightseeing at home”,并思考问题“What else do you think is the advantage of cloud tourism?”“Have you ever seen people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in tourist sites?”“Do you think cloud tourism only has advantages?”,以使学生提炼线上旅行的优势,及其对个人、旅游业的意义,进而思考线上旅行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绘制如图1所示的“线上旅行的优势和劣势”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观点提出恰当的疑问,进而立足个人经验,从文本字里行间探究线上旅行的劣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核心技能。
【教学片段五】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Saving historic sites”,并思考问题“What problems are the historic sites facing?”“How can cloud tourism help solve these problems?”,以使学生发现历史古迹损坏的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绘制如图2所示的“历史古迹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并关注历史古迹的保护,从而树立保护历史古迹的意识,感知语篇主题意义。
(三)指向评价核心技能培养的教学活动
指向评价核心技能培养的教学活动有评估信息或资料来源的可信度,评价语篇的写作手法、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并作出解释,评价文本内容、相关人物、事件或方案等并提供原因或证据等[11]。
【教学片段六】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Online tours offer alternative”,并思考问题Q1~Q3,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数字博物馆对个人、国家、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评价核心技能。
Q1: What is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digital museums?
Q2: What can digital museums provide visitors with?
Q3: 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digital museums?
设计意图:Q1~Q3层层递进。Q1旨在明确建造数字博物馆的目的,Q2旨在让学生了解数字博物馆为线上参观者提供的服务,Q3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数字博物馆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分析得出数字博物馆对个人具有教育意义,对国家和世界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
【教学片段七】
在学生阅读三个语篇后,教师设计微写作任务“Which way of traveling would you prefer, traveling online or going out for a trip?”,让学生谈论对线上旅行的看法,并给出理由。
设计意图:阅读文本的结束并非阅读教学的结束。上述微写作活动既需要学生基于语篇来评价作者提出的观点,也需要学生基于自身对线上旅行的了解来对观点本身进行评价,并给出理由,这是思维进阶的过程,也体现对文本的深度思考。
从单元主题角度选取拓展阅读语篇,从分析、推理、评价角度逐级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由浅层向深层转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基于单元主题拓展阅读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依托单元主题拓展阅读课堂,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9,48.
[2]陈则航,邹敏,李晓芳,等.构建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表征框架[J].中国外语教育,2016(3):11-19,94.
[3]张伊娜.探索主题语境下深度阅读教学的新思路:谈“拓展性阅读”教学的价值、意义与原则[J].教育视界(外语教学版),2019(25):4-8.
[4]程晓堂,周宇轩.主题、话题、主题意义概念辨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6):1-5.
[6]叶恩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目标定位:综合视野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62.
[7]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91-98.
[8]贵丽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0.
[9][10][11]陈则航,林益敏,邵浩博.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探究:以阅读教学为例[J].英语学习,202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