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聪(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699)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基础,其高度职业性与竞技性,在某种程度上足球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尤其在体育强国大背景下,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振兴三大球已迫在眉睫。然而当前我国足球竞技实力整体上水平远滞后于国外体育强国,与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相背离。在此背景下,我国亟须振兴足球事业,不断提升足球竞技实力。2009 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试图通过开展校园足球的方式,推动足球运动普及和发展,提升青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校园足球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和足球运动振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被寄予了探寻体教融合发展新路径和竞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厚望。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校园足球建设取得了诸多成就,突出表现在后备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反思校园足球建设,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体育强国以及体教融合两大背景,从多角度出发,剖析新时期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现存困境,同时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校园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
校园足球的推广和发展可以为我国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广泛的基础。通过在校园内广泛普及足球运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足球、喜欢足球,继而长期参与足球训练,并有机会参与相关校园足球系列赛事。校园足球不仅扩大了我国足球竞技后备人才的规模,还有助于挖掘和培养更多的青少年足球人才,从而可以为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后备力量。
校园足球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具有显著的作用。如今,青少年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常态。而足球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通过长期参与足球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能、培养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长期坚持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因体育锻炼不足所引发的健康问题。作者在调研中发现,相较于校园足球开展滞后的学校,长期重视足球建设的学校学生不良体质健康问题明显低于其他学校。
校园足球发展对于扩大我国足球运动产业规模具有积极的影响。随着校园足球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逐渐意识到足球的重要性,对足球运动消费需求亦随之增加,无形中为足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涵盖了足球器材消费、教练员培训、俱乐部建设、赛事组织等多个方面。同时,校园足球亦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足球运动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经济增长,还可以提升足球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最终反哺我国校园足球发展。
校园足球建设理念是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核心,其决定了校园足球运动发展定位与未来方向。在我国校园足球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校园足球建设理念有待提升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重竞技,轻普及”现象依然严重。实践中,一些地区和学校过于注重竞技体育层面,将足球运动仅仅当作代表学校或者地区参赛比赛工具,集中精力重点培养小部分校队成员,功利性较为显著,忽视了足球运动的普及工作。这种趋势导致了足球运动只能被一小部分具有足球天赋的“优秀学生”接触到,而无法真正普及到每个学生中,进一步拉大了学生间的差距,无法达到全面推动学生足球参与的目标。其次,当前的校园足球建设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缺陷。许多学校仍然将足球运动视为课余活动,而并未将其纳入正式的体育课程体系中。从而导致足球教育资源分配受限,学生们无法在体育课上接受系统训练。此外,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校园足球的认识亦有待提升。校园足球不仅仅是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摇篮,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然而,一些学校和教师仍然将足球视为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缺乏对校园足球全面价值的认知。
校园足球运行体系较为复杂,其高质量发展需要多部门和机构之间协同合作。然而,实践中校园足球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尚未完善,不协调、各自为营问题依然存在。第一,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作。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足球协会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然而,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不够紧密,造成校园足球发展的方向不明确、政策措施不统一。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密切合作是推动校园足球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协同工作效果不佳。2009 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校园足球,在实际运行中,真正投入主体只有国家体育总局,且体育行政部门要管理教育部门的各级校园足球学校出现政令难行、监管不易等问题;第二,在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方面,缺乏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协同治理机制建设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校园足球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利益相关方,需要各方齐参与、共同推动。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缺乏足够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导致校园足球事业的发展难以全面推进。专业协会、俱乐部参与校园足球缺乏长期规划,活动安排呈现临时性,活动内容片段化,难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国内较少区域长期依靠专业协会、俱乐部支持校园足球教学设计及指导。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是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训练体系较为滞后,缺乏科学合理的成长规划。虽然目前我国已有大批基层中小学推行校园足球项目,但对于潜在的足球后备人才如何进行系统科学培养且转变为高水平球员的机制尚不明确。学校在足球人才选材、培养以及参赛等诸多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划,造成很多潜在的具有良好天赋的足球后备人才没有得到科学化的培养。在实践训练中学校往往仅提供有限的训练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足球训练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由于我国基层体育教师队伍开展足球训练能力相对不高,导致训练质量较低,无法培养出高水平的足球人才。访谈中发现,基层体育教师普遍足球教学与训练能力不足,实践中忽视学生实际水平,盲目开展大负荷大强度训练,造成学生早衰,成才率低下。
当前校园足球赛事缺乏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导致校园足球赛事的知名度有限,吸引力不够强,赛事的影响力较弱。相比之下,职业足球赛事在媒体宣传、球迷文化等方面建设都具备更强的影响力。校园足球赛事缺乏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没有形成具有辨识度的特色。对于大多数学生和社会观众来说,校园足球赛事仅仅是一场比赛,缺乏更深层次的情感和认同,使得校园足球难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同时也限制了校园足球文化的深入传播和影响。另外,赛事筹办、组织和推广的能力有待提升。在许多校园足球赛事举办过程中缺乏专业组织和管理,导致赛事的组织水平和观赏性不高,无法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媒体的关注。同时,对于赛事宣传推广的力度也不够,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宣传渠道,使得赛事的影响力无法得到有效扩大。
新时期,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其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校园足球的全面普及与推广,成为我国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第一,校园足球的全面普及与推广工作要从政策制定层面进行积极引导。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校园足球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足球成为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应鼓励足球俱乐部、社会组织、足球协会等各方合作,共同推动校园足球的开展;第二,学校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根基,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学校应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不断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足球活动。例如,通过建立足球俱乐部、组织足球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足球。校园足球的全面普及与推广也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应提高自身足球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断加强交流沟通,破除利益隔阂,实现共建共享治理格局,形成发展合力。单纯依靠某一部门或组织难以实现对校园足球的有效治理。从宏观层面来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两大管理主体,在校园足球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能否协同参与校园足球足球治理,关系到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校园足球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政府部门加强与学校、足球协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合作,促进资源共建共享,重视彼此利益关系,形成校园足球发展合力,在政府的引领和扶持,推动校园足球事业发展。最后,社会组织在校园足球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社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校园足球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服务。通过积极引导相关体育俱乐部以及社会组织进校园,参与校园足球发展,为校园足球训练、赛事组织和人才选拔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综上所述,校园足球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可以形成校园足球事业发展的合力,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提高。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是提升校园足球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关键。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完善的训练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校园足球队伍竞技水平,为校园足球助力达到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目的。首先,专业教练是提升校园足球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目前我国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亦或是教练员整体足球教学水平滞后,难以有效承担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重任。现阶段工作核心在于不断引进专业足球教练员,同时不断提升基层教师与教练员综合教学水平。学校应加强对校园足球教师队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足球教学与训练。教育部门以及体育部门应积极承担自身责任,通过与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等机构部门合作,组织专业的教练员培训,学习科学的足球训练理论和方法,提升基层教师以及教练员执教水平;其次,完善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足球后备人才选材机制,通过选拔具有天赋的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训练和比赛。同时,学校还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训练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足球能力。体育部门今后应针对青少年足球人才选拔制定相关标准,有利于教师群体在实践中能够选拔出优异的足球“苗子”。通过积极参与比赛,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队伍的交流,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战术水平。综上所述,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是提升校园足球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关键。通过专业教练的指导、选材和培养以及健全比赛机制,推动校园足球事业的发展。
首先,在国家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校园足球品牌赛事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报道,向推广校园足球赛事。此外,可以策划特色的校园足球宣传视频,在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利用网络影响力实现宣传效果的延伸。与此同时,相关体育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校园足球足球论坛等,吸引社会的关注,形成舆论引导;其次,在地方层面宣传方面,地方政府和足球协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邀请社会名人、足球明星或国家队队员等作为宣传代言人,参与校园足球品牌赛事的推广活动,提高赛事的知名度。此外,地方政府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赞助和支持的方式,提供赛事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经费,为校园足球品牌赛事的举办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最后,在学校宣传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校园足球品牌赛事的宣传活动。学校可以在校内举办足球文化节、足球嘉年华等特色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关注。同时,借助校园电视台、校报等媒体,进行赛事预告、赛况报道和球员介绍等宣传工作,加深社会大众、家长和校内师生对赛事的了解。此外,可以鼓励学校足球队与本地或其他学校的队伍进行友谊赛,提高学校的竞技水平,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在加强宣传与推广、打造具有特色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品牌赛事过程中,国家宣传、地方层面宣传和学校宣传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随着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不断地推进,尤其在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振兴三大球大背景下,当前亟需提升我国足球综合实力。校园足球战略自实施至今为我国足球项目普及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足球事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本研究通过审视过去以及当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诸多困境,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探索,基于当下问题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促进我国校园足球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