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24-06-08 04:02王秀丽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范生职业道德

王秀丽

(洛阳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毕业要求。对标《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分析并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为良好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不仅要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更关键的是要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其中的核心是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师教育和师资培训作出重要论述。国家对教师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相继颁发了诸多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等。此外,《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颁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2]。

(二)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目标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7年10月26日正式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从指导思想、认证理念、认证原则、认证体系、认证标准等十二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毕业要求。“践行师德”的“师德规范”明确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3]因此,对标《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分析并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落实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目标,而且对提高高校整体师德教育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三)预防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师德缺失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幼儿教育机构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超前教育、对幼儿不能一视同仁、工作中带有强烈的负面消极情绪等。这些问题折射出幼儿教师师德的缺失,也反映了部分高师院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不足。师德教育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为了预防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师德缺失,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师范生的良好师德行为习惯,为师范生将来成为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知识不足

一定的师德知识储备是师德养成的重要前提,缺乏必要的师德知识,师范生在将来走上教师岗位后面对错综复杂的教育情境,难以正确分辨何种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何种行为又是有违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的,正确的师德认知与师德判断就无法形成,师德情感的培养、师德意志的磨砺以及师德行为的养成也就无从谈起[4]。然而,笔者通过对22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的调查发现,56.36%的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太了解。

2.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情感较弱

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而言,其职业情感和职业信念应直接体现为发自内心地热爱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对从事幼教职业具有强烈的愿望和自豪感。然而,笔者通过对22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并不坚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偏低。当问及“您的理想职业是什么”时,只有36.82%的学生选择了“幼儿教师”。同时,56.36%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既辛苦又无名利”; 仅有13.18%的学生在回答“您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吗”的问题时,选择了“非常愿意”。

3.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践行能力有待增强

师德行为是实现师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师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终体现[5]26。笔者通过对22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师德践行能力有待增强。如在面对“您是否能在幼儿园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把师德教育的理论付诸实践”这一问题时,仅有34.09%的学生选择“是”; 当问及“您是否能在教育类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根据师德教育理论践行师德行为”时,仅有39.55%的学生表示“是”。此外,在“教师做不到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只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这一问题中,74.09%的学生表示“不太认同”和“完全不认同”; 而在回答“教师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幼儿,可以理解”这一问题时,又有45%的学生表示“完全认同”。笔者认为,这说明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具有“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育情怀,但需要在具体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教育问题

1.师德教育依托课程较少,课时不多

师范生的师德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依托必要的课程和充分的课时来开展。然而,教师职业道德等师德教育专门课程仍然存在课程较少、课时不多的问题。笔者对22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在回答“您主要通过哪一类课程学到了有关师德的内容”问题时,仅有18.64%的学生选择“教师教育类课程”,选择“教育理论类课程”“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学生则分别占比46.36%和35%。

2.师德教育途径单一,实践活动不足

师德教育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丰富的途径和形式,尤其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师德认知,提升学生的师德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24。然而,笔者通过对22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课堂理论学习”(占比71.82%)和“教师课堂渗透”(占比46.36%),其次是“学校组织的专家讲座”(占比29.09%)和“到幼儿园实习”(占比27.27%)。可见,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接受师德教育的途径仍较单一,缺少丰富多彩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

3.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有待提高

师范生良好师德的培养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密切相关。然而,笔者的调查表明,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有待提高。仅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师德素质“优秀”,认为教师师德素质“一般”“较差和很差”的被调查者占比30.91%。

三、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培养的对策

(一)切实抓好课堂主渠道,完善师德课程设置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还是培养师范生师德的主要阵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良好师德的培养,应依托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一方面,高校要开设专门的师德课程,如教师职业道德、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另一方面,要有其他相关课程作为拓展和补充,如幼儿教师伦理与职业道德、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解读、思想品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等。

(二)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师德教育途径

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隐性课程育人作用。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可以对教室、走廊进行融入本专业特色的布置,如充分利用宣传板报展示学生在校期间的作品、学前教育领域的名人名言等,也可以通过学院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幼儿教师的先进事迹、著名幼儿园的介绍等,增强学生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另一方面,要开展富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活动。一是开展能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活动,如以“幼儿教师职业光荣”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优秀教师表彰会、教师节庆祝大会等。二是开展能展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技能和特长的活动,如师范生技能大赛、弹唱技能大比拼、幼儿舞蹈比赛、讲故事大赛、手工技能展等活动[6]30。三是开展能拓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视野的学术活动,如名师进课堂、幼儿教育专家前沿讲座等。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育,促进师德行为养成

师德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增强师德感情、磨炼师德意志、修正师德行为。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师德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见习、实习期间,促进其师德行为的养成。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应定期深入幼儿园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把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习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反思,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行为的指正[6]35。

此外,对于师范生师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师德行为的践行能力,还要建立专门的师范生师德规范来进行监督、考评和反馈。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师德规范的建立应着眼于师范生未来幼儿教师的特殊身份以及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多种关系,从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分道德思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三个层次对师范生言行进行引导和约束[7]。师范生师德规范标准建立后,应积极开展常态化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如授课教师、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幼儿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的考试成绩、课余活动的组织参与情况、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等。

(四)提高师资师德素养,提供良好师德示范

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缺少专门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对此,可以通过教师举荐、师德考评等多种形式选拔校内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专门从事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要多为新进教师提供师德培训机会,提高师资的师德素养。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职工的师德建设。要充分重视各级各类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制定并建立规范化的师德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相应的师德考评制度和奖惩机制,开展常态化的评价、反馈工作。

(五)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师德内化能力

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内化能力。一是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师范生应充分了解自身师德的现有水平,可以通过写师德日记的方式反思自身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之间的距离,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二是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师德的养成和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范生可以尝试将师德理想划分成一个个短期目标,通过点滴积累、积极反馈、及时评价的方式逐步达成。

猜你喜欢
师德师范生职业道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