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李贺诗歌与洛阳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4-06-08 04:02郭发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箜篌李贺师范学院

郭发喜

(洛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2023年10月27至29日,首届李贺诗歌与洛阳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师范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洛阳师范学院、宜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宜阳县委宣传部承办。会议受到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社科联、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宜阳县三乡镇人民政府、宜阳县文联、宜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与民间单位的倾力支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科研、出版和新闻单位近5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就李贺诗歌与洛阳文化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洛阳师范学院副校长赵海彦、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教授、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卢盛江教授先后致辞,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洛阳师范学院赵海彦教授致欢迎辞时指出,李贺诗歌不仅开拓了唐代诗歌的新境界,对后世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加此次会议的学者,既有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体现了数代学者的有序传承。中国唐代学会会长、西北大学李浩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称之为“首届李贺诗歌与洛阳文化学术研讨会”,突显了洛阳师范学院、宜阳县政府现任班子和在岗在职的学人们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使命感、责任感。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在本次会议中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成立一个独立的李贺研究学会,将洛阳师范学院作为研究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 第二,建议在洛阳师范学院召开2025年的唐诗之路年会。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建国指出,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李白之后,享有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这次会议虽然人数规模不大,但汇聚了国内一流的唐代文史研究大家和李贺研究专家,是一次高端的李贺学术研讨会。

在开幕式上,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复旦大学查屏球教授、湖南科技大学王友胜教授、北京大学朱玉麒教授、南开大学卢燕新教授分别作大会主旨发言。陕西师范大学刘锋焘教授、西北大学李芳民教授分别就上述发言依次点评。其后,会议围绕“李贺生平的考证与发覆”“李贺诗歌作品阐释与解读”“李贺诗歌的传播与接受”等议题展开分组讨论。

一、李贺生平的考证与发覆

“知人论世”是古典文学领域的传统研究方法,也是多数李贺研究者立论的主要门径。在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中,采用实证研究者仍为大宗,广泛涉及李贺的家庭、交游、出仕等各种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教授的《李贺举进士问题》对“李贺与韩愈的关系”“家讳问题”“元和二年贡举资格诏”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文章认为唐人因为李贺父亲名讳问题而反对其参加科举,不符合唐代名讳文化的习惯,也超出了法律的制度性规范。北京大学朱玉麒教授的《唐代奉礼郎考》以李贺所任职的奉礼郎为角度,对其生平和诗歌创作进行思考。文章认为,唐代九寺官总体较三省六部官地位确实有所下降,依旧是入流的晋身之阶。同时,对于文献中关于李贺曾出任协律郎的记载,也不可轻易否定。洛阳师范学院郭发喜《论宗室诗人李贺的仕进问题及诗歌创作》从李贺的宗室身份出发,对其仕进与诗歌创作问题进行了考论。文章认为,政治失意使他对自己的宗室身份怀有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并反映到诗歌创作上。

二、李贺诗歌作品阐释与解读

李贺诗歌充满奇崛冷艳和荒诞离奇的色彩,历来为学者所称道。本次会议代表所提交的关于李贺诗歌阐释与解读的论文角度多样,视野开阔,既有对脍炙人口名篇的个案再阐释,也有对其整体风格的重新解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曹胜高教授《昌谷风物与李贺歌诗的文本建构》一文指出,李贺27岁卒,其21岁居于故乡昌谷。昌谷有连昌宫,元稹作《连昌宫词》,言唐明皇曾在连昌宫排练《霓裳羽衣曲》,李贺的音乐素养出于连昌乐工。河南大学郑慧霞教授《李贺〈雁门太守行〉之解——以“黑云压城城欲摧”为考察中心》一文认为,李贺《雁门太守行》所咏之史实乃南北朝时发生在“雁门”的一场卫国战争。海南大学海滨教授《纵横与虚实——试论李贺两首箜篌诗》以李贺两首箜篌诗《李凭箜篌引》《箜篌引》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文章认为由纵向而言,《箜篌引》是乐府古题公无渡河主题系列创作在唐朝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西域器乐箜篌诗的代表作。陕西师范大学姜卓和乔萌惠博士《李贺〈马诗〉的相马元素及遇、用书写》一文指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以“愍骥伤士”的主题和情意线索统摄和贯穿全篇,既与咏马传统相承、相合,且富于相马元素,更有匠心独运的“不经人道语”。上海大学赵一《论长吉体之“势”》一文认为,“长吉体”为人推崇的关键不在设色、修辞和意象,而在于境高势峭、文思飞动,表现于流动性、速度感和生命力三个方面。

三、李贺诗歌的传播与接受

李贺诗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其诗歌中所蕴含的人格精神与艺术气质,对后世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会议所提交的论文,对李贺的文学史地位、李贺诗歌的艺术渊源、李贺诗歌在后世的文学评价等话题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唐代的第一流诗人李贺》一文认为,李贺的人生虽然只有27岁,存世233首诗歌,但“在韩愈周围的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李贺”。李贺诗歌的艺术个性及艺术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天才的想象; 其二是戛戛独造的语言,具有永不消减的生命力,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湖南科技大学王友胜教授《李贺诗歌艺术三论》一文深入探讨了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文章认为李贺诗歌在构思上出人意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认为李贺继承了屈原、李白等人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汉魏六朝乐府与齐梁宫体诗,对当时及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复旦大学查屏球教授《唐人拟写〈文选〉之风与李贺拟作类型——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考述》认为李贺存诗中有多首拟写《文选》之作,此诗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昌谷诗法,即多由《文选》中获取诗意,善于构拟古事场景,好用乐府句式与诗体,追求歌谣的节奏感与明快感。

四、其他相关议题

本次会议还涉及其他与洛阳文化相关的议题。首都师范大学郭丽副教授《论〈洛阳道〉的本事及主题流变》一文指出,乐府诗《洛阳道》的本事最初与洛阳城有关,之后不断累积,梁陈时期融入潘岳游玩洛阳道事,表现出层累叠加的特点。《洛阳道》在后世有很多拟作,主题也多有新变。安徽师范大学胡传志教授《元好问的三乡诗思》一文指出,元好问贞祐四年南下避乱,在河南三乡一带生活了一两年时间。三乡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元好问诗歌创作与理论思考。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论诗三十首》。

综上所述,本次会议所提交的论文整体上质量较高,对李贺研讨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经过紧张的学术讨论和思想交流,首届李贺诗歌与洛阳文化学术研讨会圆满谢幕。中国唐代学会会长、西北大学李浩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说,本次会议是全国第一次以李贺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是李贺研究史上的奠基石和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他提倡青年学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共同开创李贺研究的新局面。一是在基础研究中,要倡导创新性研究,特别是要推崇原创研究。二是在应用实践中,要从文旅融合的视野,加强李贺故地景观大遗址的保护,要用新材料、新工具展示李贺的创作与人生。三是在文化对外传播中,要推动包括李贺诗歌在内的古代文学经典走出去,让李贺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李贺。

猜你喜欢
箜篌李贺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箜篌城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鬼才李贺
洛阳师范学院
李贺的诗不合逻辑?(上)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诗鬼李贺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