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2024-06-07 04:49孙希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摘要] 习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从立意、选材、结构到语言表达,都离不开思维的支撑,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习作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充分想象,以我手写我心,在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但学生往往怕写、写不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质上是学生的思维品质问题。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从应试技巧的灌输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充分展开想象,写自己所想,以我手写我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一、日积月累,培养思维敏捷性

就习作而言,日积月累是一项基础的要求。学生看似置身于生活中,一旦需要从生活中选取习作素材时,他们往往觉得很茫然,竟然找不到生活在哪儿了。因此,留心观察、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的相关要求应当作为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目标被教师安排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使思维的触角伸向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进而培养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习作素材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教材中安排的第一个习作单元。本单元以观察作为习作关键能力训练的主题,对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观察提出的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本单元的读写训练要求与其他单元有明显区别:一是不以字、词、句篇常规的语文知识为目标,而指向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品读文章中的观察内容;二是在精读课文之后就安排了“初试身手”板块,将表达实践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三是安排学习的习作例文以批注、练习的方式来呈现,旨在提醒学生例文中值得学习的觀察方法是什么。

以观察专项能力学习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写生活观察日记。一是每次在运用课文中学习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训练时,认真记录观察所得;二是自己在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时,及时记录有所感知、有所发现的事物;三是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连续、细致地观察,以多种方式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坚持做下去可让学生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时常保持好奇心,及时关注身边发生的细微变化。如此,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二、条分缕析,培养思维逻辑性

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在习作时不懂得构思一说,常常写到哪里算哪里,大概的字数写够了就算完事。这样的习作缺少中心、重点,甚至连基本的条理也看不出。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逻辑思维。对于学生习作中逻辑思维的培养,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每次习作前要想清楚: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一先后顺序就是最初的逻辑思维。有了这个步骤,才可以进一步开展构思方面的训练,如列提纲,条分缕析地呈现习作架构,有条理地体现本次习作的中心意思、表达顺序、表达重点、方法运用等。只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学生在习作中就能按照一定的思路写下去。

先看第二学段的习作,这一学段习作训练的重点是写清楚,三年级处于习作起步阶段,要求写清楚的方面有: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把图画内容写清楚,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等,一般以“先……接着……然后……最后……”为顺序,同时辅以一些简单的流程图,就能够满足写清楚表达对象的需要,让学生的习作更有条理。四年级仍然有“写清楚”习作训练,但相比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以一件事为例,需要体现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还要重点写出具体经过的情况,把这些因素进行有序安排显得合情合理,上述流程图式的提纲就不够用了。教师需要通过稍微复杂的思维导图模板(如树形图、鱼骨图、花形图、逻辑架构图等),提供给学生使用,从而顺利列出适合本次习作的提纲。

再看第三学段习作。整体上以写具体、写生动为要求,这与第二学段相比,需要以比较复杂的内容作支撑。教材也直接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中明确提出“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的要求。在第二学段列简单提纲的基础上,学习以提纲体现习作架构的方法,也就是把列提纲作为学生构思结果的有效呈现。教师通过有计划、持续地开展列提纲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独辟蹊径,培养思维独创性

小学生在习作中容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少创新的意蕴。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发现的眼睛,抓不住平常事物中独特之处;二是学生没有学会如何有创意地表达,即对同样的对象,表达角度不同带来的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三是教师的引导不力,尤其是学生在习作中有时出现的个性表达,往往被不成熟的言辞所掩盖时,教师很可能没有从中发现闪光点。对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独辟蹊径,表现出个性化的内容,突出自己的创意。

“国宝大熊猫”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完成对大熊猫的介绍,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可以视为说明文的写作尝试。学生习惯于搜集大熊猫外形、食物、习惯等方面,所介绍的无非是一些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如黑白相间的皮毛、喜欢吃竹子等,写来写去都差不多,自然谈不上新鲜感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时,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片(单幅或组图),每幅图片都要突出大熊猫某个方面的特点,在介绍大熊猫时把相关图片贴在习作合适的位置上作为插图,然后重点围绕插图介绍大熊猫,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样,学生完成的习作就具有个性和新意,这样的习作练习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评头论足,培养思维批判性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尽管时常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但往往缺少针对性,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用不大。对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互相评价时,需要出示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具体习作形成自己的看法,从标准中找出支持自己看法的理由。通过开展有理有据的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习作“‘漫画老师”中,教师依据习作目标与要求先行拟定评价标准,如是否写出老师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否用一两件能够突出特点的事情来写,是否体现“漫画”的表达特点等。围绕这些评价标准,学生对要评价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中谈一个方面也行),可以先谈优点,后指出不足与修改方向。当学生能够从中明确自己习作的方向时,评价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总而言之,坚持在习作中开展针对性评价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如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2).

[2]李琳.习作教学指向思维发展的应为与可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06).

孙希娟   甘肃省玉门市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