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燕
【摘要】生活化教学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和各个年龄段,能够帮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场景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科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文章以“圆”为例,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着手探索适合于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学生因生活化教学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想法,进而通过深度学习和理解形成并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
引 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学科,教师应借助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一特点设计生活化教学课程,使学生可以利用亲身经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同时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练习作业,提升数学学习成效.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本身是一门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将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发现问题的本质,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借助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生活中常見的“折扣问题”“速度问题”“购物问题”等,都是常见的数学现实应用问题,教师可以在讲解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时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和方法,降低知识难度,提高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按部就班地实施理论性的计算教学,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运算任务,同时依赖于教材和配套练习题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认知停留在解题、考试、成绩等层面,没有进一步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存在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数学生活化教学,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案例,便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思考此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生活化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整体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后,其将带着问题思考数学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会针对教师给出的数学题目作多个解决方法的思索研究,最终培养形成数学思维,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
在大部分学生眼中,数学知识是抽象难懂的,是枯燥无聊且乏味的,进而对学习数学知识提不起兴趣.但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知,如原来每一个数学符号背后都有其特殊的意义,生活中常见的折扣活动就是依据数学知识设计的,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快速计算出从学校到家的距离以及各种出行方式所需的时间等.生活化教学让冰冷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变得富有趣味,也更富有吸引力.此时,学生会受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吸引,主动探索学习,进而形成丰富的数学情感.当学生产生丰富的数学情感后,对数学的看法将发生改变,逐步发现数学的乐趣与魅力,最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策略———以“圆”为例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本身就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取、整理、归纳,最后应用于现实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观察的眼光,以探索的求知之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本身年龄小,非常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探索并感受数学,同时提出生活化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数学,会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惊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教学中,课标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应学会用圆规画圆,描述出圆的特征,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并概括圆的特点,加深对圆的理解.在生活化教学前,教师应先确定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学,接着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圆”.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以学生熟悉的教室为例,指出圆形的钟表、圆形的花盆、篮球、硬币等,接着提出问题:“以上物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教师:“很好,那么圆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圆有一个圆心,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教师:“是的,那么谁决定圆的大小?你是如何知道的?”学生:“直径或者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将圆形的钟表和硬币叠放在一起,两个物体都是圆形,但钟表要比硬币大很多,区别就在于钟表的直径大于硬币的直径.”教师:“很好,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但不同的圆,会因直径(半径)不同而表现出大小不同.”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这些圆形物体在纸张上表示呢?”学生:“画圆.”教师:“如何画?”学生:“可以用圆规画一个圆,想要多大的圆,就先确定圆心,然后确定半径.”教师:“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可以使用圆规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想要用砖砌一个圆形的花坛,应该如何做呢?”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数学中的“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思考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感受圆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回答:“应先确定圆形花坛的中心位置,然后将软尺的一端固定在圆心位置,接着确定圆形花坛的半径,用软尺确定半径后围绕圆心位置走一圈,就可以确定圆形花坛的具体位置了.”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对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二)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应用身影,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发现数学,体会数学,形成深刻的数学认知.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以便于学生因发现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生活化教学,提高学习成效.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中,本次课是“圆”这一单元的第2课,主要介绍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圆周率的意义.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教师:“圆的周长是什么?”学生:“围绕圆的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教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那么圆的周长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計算.”教师:“对,那么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大家知道吗?”学生:“不清楚.”教师:“在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们应用测量的方式知道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是边长的4倍.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长有关,是长和宽总体长度的2倍.那么是否可以用测量的方式知道圆的周长呢?”学生:“圆是曲线图,怎么测量呢?”教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看到的圆,思考生活中测量圆的方法.学生与同组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我看见妈妈用软尺测量圆形凳面的周长.”“我看见爷爷用绳子绕着圆形菜板一周测量菜板的周长.”教师:“非常好,大家说的方法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那么还有哪些方法?”学生表示没有特别注意.于是,教师带领学生使用软尺、绳子测量圆的周长: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剪下来后,用绳子绕圆一周,之后将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发现绳子的长度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师:“在数学领域中,圆的周长经过精准的测量与计算,得出公式是π×直径,也可以是2×π×圆的半径.”在此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回想生活经历,发现了圆的周长测量方法,又经过生活化的数学实验推理出圆的周长,学生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范围与特点,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三)探索生活未知,激发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些数学知识肉眼可见,如超市中的价签、体重秤上的数值等,但有些数学知识是肉眼不可见的,或者是常常被忽视的,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后发现数学身影.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带领学生探索生活中未知的数学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探究,既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扇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扇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圆”的知识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忽视扇形知识,当教师提出生活中有哪些扇形的具体应用时,学生也难以像说出圆形物体一样说出扇形的具体应用.这说明学生对生活中的扇形学习和了解不够多,没有认真观察过.于是,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扇形”.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扇形:扇贝、扇形藻、折扇.教师:“同学们,像这样打开扇子,就能得到一些形状,知道是什么图形吗?”学生:“扇形.”教师:“若将这个折扇的边旋转一周,最终会得到什么图形?”学生:“圆形.”教师:“很好,那么扇形和圆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表示不清楚.此时,教师便可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天气热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想用扇子扇一扇风?”学生:“是的.”教师:“那么没有扇子怎么办?”学生:“可以用书本代替扇子.”“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把折扇.”教师:“如何折呢?”学生用一张A4纸折成一个折扇.教师:“观察这个折扇,有什么特点?将自己手中的折扇与其他同学的折扇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两个折扇全部打开后连接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圆形.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扇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圆形中有无数个扇形.若将一个圆形过圆心分割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扇形.扇形的原点就是圆的圆心,扇形的两条线段就是圆的半径,扇形还有一条曲线就是圆的弧线.”教师:“很好,总结得很具体,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隐藏在圆形中的扇形的基本知识.”
(四)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终将应用于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数学知识后,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练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可以依据条件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将圆的面积与生活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圆的面积.教师设计如下问题:“有一个圆形花坛,想要知道这个圆形花坛的占地面积,应如何计算?”学生:“可以先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然后找到过圆心的直径,测量直径的长度,计算得出圆形花坛的半径,然后按照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圆形花坛的占地面积.”教师:“方法是对的,那么在确定花坛的圆心时应如何做呢?怎么确定寻找的位置就是花坛的圆心?”学生:“用‘圆的认识一课学习的圆的测量方法可以确定花坛的圆心位置.”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自然地将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还是这个花坛,我想在花坛中种植一些不同的花卉,在最外围种植红色的花,请问应该准备多少花种子呢?”学生:“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圆形花坛的平面图,在上面标记出花坛的圆心、半径,然后将红色花卉的种植距离测量出来,一并标记在平面图上,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环形,这个环形面积就是种植红色花卉的具体面积.”教师:“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可以先计算整个花坛的大圆面积,然后计算不种红色花卉的小圆的面积,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就可以得出圆环的面积,最后按照求出的面积准备红色花卉的种子就可以了.”从学生的解答思路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有明显认知,已经掌握应用方法.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以“圆”为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策略研究与实施中发现,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因此,从数学本质出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研究适合于学生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和方法非常有必要.文章从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素材、探索生活未知、回归生活空间四个方面做出研究,以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善于观察、敢于探索、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张彩霞.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化教学融合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4(1):78-80.
[2]刘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华夏教师,2023(33):82-84.
[3]王韦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3(10):158-160.
[4]赵晓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推进:评《小学数学+生活融合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7):143.
[5]林梅.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天津教育,2023(13):97-98.
[6]吴聪聪.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学周刊,2023(12):66-68.
[7]韩永红.基于生活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探索[J].成才之路,2022(36):121-124.
[8]朱清.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探索[J].名师在线,2022(31):7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