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 张建鹏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以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并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优化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要与家长携手,创新教学方式,注入生活性及趣味性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文章先介绍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随后提出相应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策略,如提升作业趣味性、作业分层、增加实践性等多元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升学习成效,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学服务,全面推动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路径
小学数学作为与生活紧密相连且充满趣味的实践学科,在教学时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其个性发展.为避免学生陷入题海并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应减少对考试成绩的关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魅力,并运用课堂所学展开实践探究.这种教育理念将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以及实践能力.在轻松有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形成数学素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为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许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主要依赖于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和复制,缺乏对多样化设计方法的尝试,导致作业缺乏层次性与挑战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由于作业内容重复度高,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二)作业功能单一
部分教师对作业功能的理解仍停留在“巩固课堂知识”层面,限制了作业价值的全面展现,也导致学生不断重复完成相同类型的作业.有些教师尽管已接触“双减”政策,但因缺乏深厚的教学经验及前沿的作业设计思维,在作业改革实践上尚未实现显著突破.因此,数学作业的多元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往往只是机械灌输知识,缺乏与现实生活场景的融合,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阻碍了学生发展将数学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在“双减”政策倡导下,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弹性化、分层化作业设计,让每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但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在实践中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一些学生遇到困难时选择放弃,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其数学思维品质与解题能力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深入考虑每名学生的基础及学习能力,确保作业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作业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工具,更是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与支持者,应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对于处于由具体到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尤为关键,合理的作业设计结合教师的有效指导,将极大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分层性原则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每名学生智能构成的独特性,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作业设计应遵循分层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与认知能力,以确保作业与每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匹配.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作业设计应注重巩固基础及查漏补缺;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可适当增加题目的变化以提高挑战性;对于基础扎实、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应提供拓展性题目,以促进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发展.这样的分层设计有助于每名学生都能在作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点,实现全面且均衡的发展.
(三)多样性原则
在“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单调、重复的作业形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阻碍其身心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对于新颖、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创造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还能在多样化题目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双减”政策的教育目标.
(四)创造性原则
传统作业形式往往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主观能动性.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性,在作业设计中注入更多创造性元素.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创设富有想象力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尝试,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解题思路与创新的观点.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策略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性
1.联系生活,激发趣味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为教学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可能性.这种联系不仅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生动,降低了理解难度,更为学生提供了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的机会,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以“摸球游戏———可能性”为例.这一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商场的抽奖活动到学校周边小卖店的摸奖游戏,再到彩票店的刮刮乐,都涉及可能性的计算和判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设计出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有关可能性的练习题.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在商场抽奖活动中,每100张奖券中有1张是中奖的.如果小丽购买了5张奖券,那么小丽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学校周边的小店有一个摸奖游戏,盒子里有10个球,其中3个是红球.每次摸一个球出来,摸到红球就算中奖,每次摸出的球仍放回盒子.如果小刚连续摸了2次都没有中奖,那么第三次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对于这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及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可能性知识进行计算和判断,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与实用性.同时,小组讨论和分析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数学交流能力.
2.巧用绘本,增添趣味
绘本是小学教育中的宝贵资源,但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其潜力远未被充分发掘.绘本的故事性与视觉吸引力,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以四则运算相关知识点为例.这一数学基础概念虽然重要,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往往显得枯燥抽象.
教师可以运用绘本《小熊回家》设计一份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四则运算作业.这本绘本不仅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还巧妙融入了数学元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接触到数学知识.例如,教师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了以下具体的运算练习题:小熊苏比在森林里遇到了两只蝴蝶,每只蝴蝶有4只翅膀.那么,两只蝴蝶一共有多少只翅膀?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加法运算来解决:4+4=8(只).故事中,小熊苏比原来有10颗糖果,一路上边走边吃,吃掉了3颗,那么他还剩下多少颗糖果?学生可以通过减法得出答案:10-3=7(颗).当小熊苏比遇到一群小兔子时,他数了数,发现每排有3只兔子,一共有2排.那么总共有多少只兔子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乘法来解答:3×2=6(只).最后,小熊苏比遇到了一个大难题.他找到了12颗闪闪发光的宝石,他想将它们带给他的4个好朋友,那么每个好朋友能得到几颗宝石呢?通过除法运算,学生可以得出答案:12÷4=3(颗).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还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并巩固四则运算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作业分层,针对性提升学生能力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教育的焦点已经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一转变要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必须更加注重作业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数学这样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的学科中,如何让学生在作业中真正得到提升,避免“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业分层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作业分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适合学生的作业内容.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分层依据不仅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通过全面评估,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具有相似的能力水平与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例如,在教授“美化校园———认识周长”时,教师可以为C类学生设计一些直接套用公式的基础计算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公式的应用.对于B类学生,即中等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作业的难度与要求,设计一些需要一定思考与分析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如计算教室地面面积、农田面积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于A类学生,即学优生,教师应为他们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在“认识周长”这一主题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周长公式与其他几何图形周长公式的比较与联系,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拓宽知识视野、加深思维深度.
在作业分层设计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作业的多样性与趣味性,避免单一重复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感到厌倦;其次,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与不足之处;最后,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及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三)增加实践性,提升应用能力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纸面作业,由于其高度抽象性,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往往难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更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因此,如何强化作业的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议题.
实践性作业设计,不仅是对传统作业形式的补充,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强调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以“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这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班级或学校的各类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等,之后让学生根据数據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扇型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应用场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实际应用场景,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实践性作业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制图等工作.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实践性作业的评价环节,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既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与方法是否合理、科学,也要关注作业质量与准确性是否达到要求.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和讲解优秀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优化知识结构,强化逻辑思维.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的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化作业设计方式,注重作业的实践性、趣味性与层次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确保作业难度适中,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与探索.同时,作业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重视作业的评价与反馈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问题所在,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枭,侯浩翔.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对“双减”的政策感知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2(3):22-29.
[2]孔宪凤.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201-202.
[3]陈卫东.“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创新设计[J].现代农村科技,2022(2):87-88.
[4]陈岳婷,陈振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45-46.
[5]崔田田.农村小学数学创新型作业的价值与设计思路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6):37-38.
[6]游学军.“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3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