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策略探究

2024-06-07 20:13陈文香王玉珏
成才之路 2024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陈文香 王玉珏

摘要:乡土文化资源形成并发展于当地社会实际,其特有的地域性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是重要的思政课程资源。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具有实现生活化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策略,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文化品质和道德修养。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思政课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质量;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5-0113-04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提出,中小學思政课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鲜活,这表明国家对教学资源建设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资源指本土的地域性和历史性特色资源,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初中生处于人生大发展时期,已经形成了对家乡发展概况的初步认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生成于学生现实生活环境的乡土文化资源,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载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1.实现生活化教育的载体

斯宾塞提出教育准备生活说,主张教育应当为人的未来生活作准备。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应积极开展生活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学科情境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理解、消化、建构学科知识,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离开学科情境的教学会走向僵化[1]。乡土文化资源是学生已经熟悉的现实资源,思政教师基于教学需要将其引入课堂,创设相应学科情境,能使书本的静态内容鲜活起来,便于学生了解家乡,从中得到生活的体会和感悟。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精选有助于学习活动开展与目标达成的优质资源,课程资源的选择要立足学生实际,重视资源的典型性和适切性,注重知识性和价值性有机统一。这需要教师注重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本土资源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善于利用学生身处其中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在拓宽学生知识储备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为学生进入社会作准备。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资源

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五大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高度概括。乡土文化资源具有形式多样、学生已知、容易接触等优势。思政课融入乡土文化资源,便于学生体味家乡巨变,增强政治认同,提升道德修养,在良好乡土乡风的滋养中形成健全人格。乡土文化资源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所需的多样化素材,初中思政课融入乡土文化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必要之举。

乡土文化资源存在于学生生活的现实社会,可以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过程,是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发展过往与现状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本土优秀文化,能增强学生对家乡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情感需要

教育是塑造人的精神情感的,在这一目的面前,课程与教学都是手段。对于学校来说,其教育水平最终是由教师创造课堂精神空间的能力决定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精神空间中进行认知和情感互动,由教师主导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2]。初中生的情感认知发展是由小及大、逐渐过渡的过程,从对爱家庭、爱家乡的情感体会中逐渐过渡到更为宏大的爱国情怀。教师将家乡本土资源引入课堂进行乡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在学习与了解乡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建设。

我国现阶段正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建设家乡的不竭动力。乡土文化资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依凭,加强乡土文化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接触家乡的本土文化中,熟悉家乡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树立为家乡发展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将乡土文化资源引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施者,其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认知程度与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乡土文化教育效果。目前,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还存在教师运用技巧不足、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接受资源较少、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

1.教师运用技巧不足,教学效率不高

以乡土文化资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增强学生爱乡爱国情感,增强学生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过分追求知识性教学。在教学时存在基于“双基”、只见“外表”、关注“具体”、重视“局部”的习惯性倾向,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乏方法、思想和价值等实质性内容,其结果是学生在理性思维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得不到有效训练[3]。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思政教师缺乏对乡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乡土文化进行教学的技巧时,容易出现不用或不敢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的情况,导致乡土文化教学效率不高。

部分教师缺乏对乡土文化资源内涵的提炼与挖掘,导致教学过程与目标相脱离。部分教师不了解乡土文化资源的发展历程,无法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对乡土文化资源的理解和辨别是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时代价值、进行乡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内涵进行机械性讲授,忽略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忽视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不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接受资源较少,学习兴趣不浓

乡土文化资源涵盖物质和精神,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等内容与初中政治课本高度契合。然而,学生在课堂中接受到的乡土文化资源较少,加之部分教师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会导致其产生乡土文化资源的学习就是简单了解家乡的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想法。

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一方面,初中课程门类较多,学生学习目的多局限于获得考试高分,学习乡土文化资源的时间与精力也就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只是零散地在书本知识讲授中引入乡土文化,难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导致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兴趣不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效果是衡量乡土文化教育效果的标准之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乡土文化教育就不会得到有效开展,难以取得实效。

三、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乡土文化资源作为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要最大程度上发挥其育人功能,将其真正融入进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需要为此作出努力。

1.教师方面

时代发展需要课堂教学向开放创新层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追求知识性教学的填鸭式灌输,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使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得到良好的运用。

第一,强化意识,主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中的乡土文化资源,既要契合教学内容,又要对教材中的基本论点起到补充作用。这需要教师引起对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视,找准其与学科知识的融合点,在乡土文化教育与学生学习之间搭建好桥梁,融通讲解好书本知识点。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二目“实干创造未来”指出,把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一代代人的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人们如何在岗位上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同时,引入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人们是怎样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风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国泰民安、生活富足是每一个人向往的生活,国家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奉献,历史进程中有一些人为此献出了生命,继续发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实干精神,有利于创造新的辉煌。教师要激励学生勇于担负历史重任,助力家乡和国家发展。

第二,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讨论如果脱离实际生活,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而且难以达到讨论的目的,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以乡土文化为载体开展课堂讨论,能够促进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乡土文化教育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解决家乡发展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第二目“奉献社会我践行”过程中,学生经过第一目“奉献助我成长”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概念,明白了为社会作贡献、服务社会对于自身的意义。因此,教师可将教学的重点落实在具体“实践”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分小组探讨“身为初中生,我们能够为家乡做些什么事”,引导学生对家乡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找准基点,适时进行乡土文化教育。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他们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乡土文化资源融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乡土资源之间建立有效的价值链,选择感染力、说服力强的切人点,促使学生感悟、反思和生成[5]。思政教师应主动了解当地乡土文化资源,从众多乡土文化资源中选出具有教学价值的素材,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补充反映家乡发展建设成就的资源。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第一目“中华文化根”过程中,教师可讲授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要顺势引入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接受乡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在课堂上,教师可介绍乡土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现精美的非遗产品,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些精品佳作的魅力,让学生在感悟乡土文化和欣赏家乡优秀作品时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教师可设计递进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这些非遗产品到今天依然得到人民大众喜爱的原因,促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进行深度思考。

第四,激发思考,鼓励学生将想法落到实处。现阶段思政学科中考命题更倾向于生活性和真实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思维创新,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乡土文化资源是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课程素材,教师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教学,可以触动学生已有认知,使得学生内在情感外显为实践动力。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家乡特色、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拓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感受乡土文化资源中晓我家乡、爱我家乡[7]。学校可不定期举行乡土文化资源有关的知识竞赛,考查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提高乡土文化教育效果。乡土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现实行动上,需要思政教师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乡土风情,让学生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时,教师要设计课后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探究解决家乡发展的现实问题中,主动争做乡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学生为家乡发展所提出的建议,身体力行为家乡发展作出的贡献,应纳入到乡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中,以检验乡土文化教育效果。

2.学生方面

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受課程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师生双方互动有关。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课程实施和内容讲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实现乡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第一,主動了解家乡,增强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认识。教师课堂授课的时间毕竟有限,乡土文化资源如果只是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没有形成专题系列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授,学生在课程之外不主动了解更多的乡土知识,就会降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家乡的乡土文化资源,设置好乡土文化有关的活动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人物访谈或实地参观的形式了解乡土文化资源,做好访谈和记录,带着已有认知和初步做好的文字记录参与到课堂之中,并进行展示,由思政教师点评和小组互评。乡土文化教育连接学生已有经验,能让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产生浓厚兴趣。课堂教学结束,学生可带着既有认知,主动参观当地的自然风貌、特色文化场所,从而走近家乡,在知识学习与现实体验中,增进对乡土文化和家乡建设成就的了解。

第二,主动实践,自觉为促进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要推动实践,因此学习不应停留在对理论的听讲或知识记忆的层面上,而是要上升到实践行为层面,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上,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比如,学生可以在社区网站针对有关家乡发展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尊重和践行家乡的优良民俗风俗,以促进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挖掘乡土文化所蕴含的话题资源,以生动实践推进知行合一,能促进学生将眼光瞄向风采多姿的广阔乡村天地,重视田野实践,关注乡村发展,增强公民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8]。学生自觉投身于文化传播、家乡建设,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是进行乡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即学生在接受文明乡风的沁润中做到自觉提升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播家乡优秀文化;在欣赏家乡自然地理风貌中,形成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助力美好乡村建设;在探究家乡发展规划面临的难题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结语

教师是课堂的构建者,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是符合新课标要求、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必要举措,是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土文化资源为思政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助力课堂建设。应基于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需求,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服务家乡的意识,提高学生建设家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1):4-11.

[2]刘庆昌.课堂里的精神空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06):22-28.

[3]李松林.论教师学科教材理解的范式转换[J].中国教育学刊,2014(01):52-56.

[4]闫冰,许红星.乡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的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4):55-56.

[5]周俊荣.乡土资源巧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11):45-46.

[6]秦秀立.基于中考导向的初中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03):I0002.

[7]许雅晴,谢妍妍,李常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建构———以“爱我家乡”主题读本为例[J].出版广角,2022(06):72-76.

[8]桑志华.活用乡土文化资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6):56-57.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Ju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hen Wenxiang, Wang Yujue

(School of Marxism, Sichuan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Zigong 643000, China)

Abstract: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local social reality, and their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easy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making them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sources.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ju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achieving life oriented educ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and patriotism.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ju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ju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ju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nhance the cultural quality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Key words: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ing quality; teacher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