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背景下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24-06-07 16:18:34邢元平张笛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模式

邢元平 张笛

基金项目:2021年山东省教育厅项目“研究生优质课程基础英语”(项目编号:SDYKC21212)。

作者简介:邢元平(1982—),女,硕士,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张笛(1979—),女,博士,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儿童语言获得。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观点的日益深化,英语在国际交流和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面临着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不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意愿不高、学术英语能力低下等困境。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文章研究表明,“模块化”“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提升、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术英语能力;模块化;项目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4-0161-04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术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种共识并日益成为一种常态。参加国际会议或在英文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青睐。教育部颁发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国际交流。然而,传统的“精读+听力”模式的通识英语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术交流日益国际化的专业培养需求。许多研究生虽然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弱,尤其在使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和用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方面的不足表现尤为明显。[1]由于专业词汇的缺乏和对学术论文的结构及文体特征的不了解使得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水平较弱,用英语进行成果汇报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亟须提高。[2]改变传统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符合学科专业国际化需求、能切实提高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研究现状

(一)学术英语能力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科学界定及其培养路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根据英国学术英语协会BALEAP所列框架,学术英语能力包括学术环境中完成课程所需要的语言和语篇能力(如读懂课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科常用的术语);学术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如理解读写的目的,批判分析文本);学科研究技能(学科特有的知识建构方式)以及学科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如何查找和梳理文献)等四个方面。

在国内,近年来不少学者都曾对学术英语能力进行界定研究。学术英语应同时培养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学术能力、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社会竞争能力。[3]学术英语能力应包括篇章组织、态度意义表达和话语策略知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了国际化背景下学术文化交流的能力。[4]学术英语能力可以概括为学术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学术认知能力和跨文化适应等综合能力。[5]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應具有的学术英语能力并未形成共识。王春岩对学术英语能力的界定是基于对全球20所院校学术英语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因而也更科学、更全面。基于此,文章将采用王春岩对学术英语能力的界定。

(二)学术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国内学术英语教学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学者和一线教师纷纷从不同视角对学术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张俊梅进行了基于项目驱动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6];蔡基刚探讨并构建了以项目驱动的学术英语PCT混合式教学模式[7];李广伟等基于语料库对学术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8];魏亚丽探究了语料库辅助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9];淳柳等进行了基于OBE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10];夏丹等探索了以课堂展示为中心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促成策略[11]。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教学模式大都建立于对自己本校研究生教学实际的分析和考量,具有特殊性,缺乏普适性。因而探索出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普适性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目标

在国际学术交流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临沂大学积极进行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该课程是外国语学院为全校范围内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学术英语能力和过硬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相关研究。”该课程旨在培养的学术英语能力的构成指标分解如表1所示:

(二)课程资源

课程教材选用范娜主编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该教材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国际学术会议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除了课程教材之外,本课程还构建了其他课程资源:依托智慧树平台和中国大学MOOC网,引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松老师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线上课程和西安交通大学田美等老师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精心遴选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英语学术论文构建了“专业文献语料库”;定期开展国内外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和报告;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与研究生专业相结合,有规划地开展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演讲大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辩论赛等校级赛事活动。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以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至关重要的品质,让学生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中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悟,善于创新。因此,要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学习,主动与周围沟通,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建构新的知识结构。[12]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知识拥有者”角色,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现教育目标为主导方向。

三、“模块化”“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

基于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目标定位,依托课程相关资源,课程探索了以交互性和任务型为主要特点的“模块化”“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式、自助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

为了促进学术英语能力指标点和具体目标的达成,在合理整合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课程组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课程共有四个模块:学术论文写作模块、听说模块、国际学术会议模块和文化比较模块。各教学模块与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指标体系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模块与学术英语能力指标对应关系

学术论文写作模块依托课程资源里的“专业文献语料库”和“专家学者学术报告和讲座”,引导学生掌握英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主要特点,详细解析英语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构成要素,深入剖析英语学术论文的文体特征和修辞特点,了解英语学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写法和注意事项,熟悉并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能辨别并灵活运用具体的学术论文写作模式和研究方法,并对特定学术语篇进行批判性解读。

听说模块主要依托第二课堂活动和外籍专家报告。听说模块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以英语为母语者所发出的信息,并能准确、自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程做实做强研究生的第二课堂,秉持“以赛促学”的理念,围绕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赛事活动,组建有外教参与的研究生赛事辅导团队,构建“赛前辅导—赛中观摩—赛后点评”的辅导模式。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聆听外籍专家报告时,用英语进行提问,并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国际学术会议模块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了解不同学术会议的类型;掌握获取个人专业领域国际学术会议信息的具体途径;熟悉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机构以及个人申请程序;了解和掌握申请参会经济资助的途径和技巧;熟练掌握国际学术会议的基本程序,如主持会议、大会发言、提问和回答、致开幕词和闭幕词等。

文化对比模块依托“中西文化比较”线上课程进行。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对比中西两种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体悟,辩证地看待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理解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文化议题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改变学生在英语交流语境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1]增强学生在开展学术交流中的“文化主体性”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

在教育领域中,项目指的是学生围绕所选主题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观察、研究、表达新学知识、展示和分享等的学习活动[6]。项目式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课程教学计划,课程组在学术论文写作、国际学术会议和文化对比三大教学模块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教学模块与实施项目的对应关系见表2。

本课程项目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展示和评价阶段。在准备阶段,学生组成项目组,详细了解项目实施细则及项目成果评价标准;教师进行示范性讲解和引导,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搭建必要的支架。在实施阶段,项目组根据项目实际进行具体分工,确定实施目标,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完成收集资料、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等一系列工作;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充当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在展示和评价阶段,项目组呈现项目成果,并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解答;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性材料和最终成果进行评价。项目成绩按照自我评价(20%)、同伴互评(30%)、教师评价(50%)计入期末总成绩。

项目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这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单向的“填鸭式”灌输,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在近三年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教学中,“模块化”“项目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组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也连年名列前茅。根据每次课程结课后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学生灵活运用专业学术词汇的能力明显增强,阅读英文学术文献的速度明显提高;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进步显著,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对如何规范引用文献和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有所进步,口头表达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信心明显提高,多名研究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 胡家英. 博士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2):60-62.

[2] 刘海舟,程蝶. 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J]. 英语广场,2023(13):104-107.

[3] 夏纪梅.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01):6-9+92.

[4] 卫乃兴. 学术英语再思考:理论、路径与方法[J]. 现代外语,2016,39(02):267-277+293.

[5] 王春岩. 全球20所大学学术英语能力内涵调查及对我国的启示[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2(03):56-63.

[6] 张俊梅. 基于项目驱动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0):31-35.

[7] 蔡基刚. 以项目驱动的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2(03):39-47+160.

[8] 李廣伟,戈玲玲.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 外语界,2020(03):89-96.

[9] 魏亚丽. 语料库辅助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评《语料库与学术英语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1):118.

[10] 淳柳,郭月琴,王艳. “双一流”背景下基于OBE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5):42-47.

[11] 夏丹,李莹. 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促成策略研究——以课堂展示为中心[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21,35(02):92-96.

[12] 孔宪遂. 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01):128-133.

(责任编辑:黄文波)

猜你喜欢
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模块化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5期)2020-05-30 13:01:56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中国核电(2017年2期)2017-08-11 08:00:56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流程工业(2017年4期)2017-06-21 06:29:50
大学英语模块化、项目式、专业实践型教学改革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25期)2017-02-22 18:43:39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式教学在高职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广告摄影课程中“项目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
戏剧之家(2016年17期)2016-10-17 12:28:24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