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类院校民间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策略探析

2024-06-07 16:52向红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民族类院校《民间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235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向红(1984—),女,硕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民族文学、民族文化。

摘  要:民间文学是民族散落于民间的集体记忆,是民族文学中的文化瑰宝,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在创作主体、流传方式、反映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注意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民族类院校教师要兼顾理论与实践,以文化为载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平台,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落实课程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民间文学;实践教学;民族类院校;教学改革;民族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4-0109-04

陈建宪先生曾指出:“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1]民间文学在创作主体、流传方式、反映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学者黄永林曾经提出“与高校其他教学课程相比,由于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的传承内容和形式有其特殊性,民俗学和民间文学课程的实施过程显现出更强的实践性,更注重实践环节,因此,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坚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调查相结合。”[2]教师在开展民间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兼顾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课程实践的教学,应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整个教学环节中。在落实民间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方面,民族類院校有其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地方性民族类院校生源多为少数民族学生,其从小生活在民族地区,对民族文化、民间文学较为熟悉,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基于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民族文化潜能,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民间文学内涵,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如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分享家乡民俗文化,讲述民间故事,演唱民间歌谣,表演民间作品和邀请民间文化传承人进课堂等方式。

一、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

由于教育者的认知不足、重视度不高、课时分配不足、经费有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的民间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民间文学的特征。“民间文学是立体、活态的文学样式,纯文字形式的民间文学只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学的副产品,失去了其鲜活的原生态和生动性。因此,要全面把握民间文学精髓,就必须使学生身临民俗文化环境中。”[3]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田野调查活动,使其近距离感知民间文学活态样式。民族类院校更应如此,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和学校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学等现有资源。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生源多为省内学生,学生民族构成多样化,主要有侗族、水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学校所在地主要有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少数民族村寨进行民族采风,要求学生通过访问传承人、问卷调查等方式,一方面了解布依族、苗族代表性民族文化,理解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另一方面要求严格按照“全面收集、真实记录”的原则,采录少数民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作品。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认识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寒暑假对本地区、本民族代表性民族文化进行调查,弄清调查对象的文化渊源,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当下现状,采录本地区典型的民间文学作品。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所搜集的民间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将其中优秀的作品编辑成册,在班级和学院进行公开展示。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民间文学的传承,也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使其明确了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其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正如尚炜所言:“学生通过对所处的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及相关民俗文化现象的采录,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增进地方情感,培养人文关怀意识,提高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4]

二、安排学生分享家乡民俗文化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关系紧密,他们都研究民族文化,“而民间文学倾向于被看成是民俗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即从文学的角度对口述传统,包括神话、故事、传说、谚语、谜语、绕口令、歌谣、史诗、民间戏剧等事项进行研究。”[5]民间文学作为形式特殊的文学类型,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现阶段的民间文学研究工作,不仅要弄清典籍中文本、口述故事,表演现象等本身的内容,更要理解现象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如对女娲神话的解读,不仅要明确故事内容,还要通过故事相关情节理解社会发展历程,了解女性地位与价值,还要进一步解读女娲信仰文化等。

在开展民间文学教学时,需要专业教师事先了解各类型的民间文学作品,挖掘作品背后的民俗背景和民俗功能,尤其是地方民族类院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少数民族身份和他们拥有的民族文化资源。教师在具体教授民间文学体裁内容之前,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熟悉本民族典型的民俗文化,在课堂中以PPT、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演示和介绍。教师安排学生以多种形式分享家乡民俗文化,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还增加了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另一方面,还为学生学习民间文学相关内容铺垫了民俗背景。例如通过各民族学生展示各自民族节日习俗、饮食习俗、服饰文化等,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间传说中的风俗传说。再有学生分享本民族的祭祀习俗,如侗族祭“萨”、苗族牯藏节中的祭祖、布依族祭“神树”等,为学生理解神话相关内容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也有学生会介绍本民族本地区的地方戏剧,如安顺地戏、布依族“哑面”、道真傩戏、彝族“撮泰吉”等,为学生学习民间小戏等内容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三、提倡学生亲自讲述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是人们大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学形式,口头性、活态性是其典型的特征,民间文学课堂教学如果只是围绕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只看现有整理好的作品集等不能很好地再现课程的“活态性”,正如万建中先生所言:“如果‘民间文学只能转换成文字的存在方式,那么可能变成另一种形态的‘通俗文学,而非‘民间文学了。‘民间文学可以被采集,以‘文字方式出现,其真正的生命还在‘语言上,唯有还原‘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情景,才能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浓厚情感。”[6]开展民族文学的教学活动,要利用学生特点和自身优势,让他们亲自讲述本民族的民间传统文化故事,深入研究其中的语言文化特征,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民间文学的具体语境。

地方民族类院校的学生大多成长于使用不同方言的地区,会讲各自的民族语言,有些可能还会普通话、英语,他们集多种语言于一身。因此,這些学生在与同乡和同族人交流时,会采用地方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并用方言和民族语言来演绎、吟唱民间文学作品,生动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活态性。所以,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带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可以让学生用方言或民族语言讲述民间故事,在教学实践中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对同一类型的民间故事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因故事内容情节有差异,各民族、各地区都展现了自己地域文化的色彩,使故事内容呈现多样化。

用方言和民族语言讲述家乡故事,既能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又能使其深刻感受了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亦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还能使他们感知民间故事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仁义礼智等内涵,让教学课堂回归生本主体地位,重新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唤起了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鼓励学生表演民间文学作品

民间文学作品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集体智慧中形成并发展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入民间文学语境,充分感知民间文化的魅力,并接受民间文化的浸润和洗礼。”[7]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民间文学作品,是一种使学生进入民间文学语境的途径。如在讲授各种民间文学体裁形式等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研究并准备民歌演唱和民间文学作品展示等课前分享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民间文艺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精髓所在,同时也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对民间歌谣章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有关歌谣的定义、分类、特点等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以演唱民间歌谣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地认知和理解歌谣中的情感和意境。民族类院校的学生多为少数民族,他们大多能歌善舞,对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具有很高的热情。将学生按照民族类别来分类,首先让他们将准备好的本民族歌曲(不会唱的学生要学习)到课堂上现场进行演唱。其次,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演唱,可以是集体唱民歌,也可以是个人单独演唱,还可以是组员间的对歌。最后,请学生将本组(本人)演唱的歌曲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阐述。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体验了民间歌谣的即兴性和场域性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实践中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全方位的理解。

民间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神话、传说、故事、小戏等体裁形式均可让学生模仿表演,加深学生对民间文学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民间传说章节内容时,可以以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为主题,选取其中的经典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在课堂上的模仿表现情况来看,他们非常喜爱许仙与白娘子断桥相遇、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孟姜女哭倒长城,以及祝英台与梁山伯双双化蝶等经典场景,他们也乐意参与课堂实践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对作品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能辩证地审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时代背景,审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优缺点,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这种形式既能展现出民间文学内容的丰富性,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是一种令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方式。

五、邀请文化传承人进课堂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生活形式的反映,不但承载着民族精神文化的内容,而且维系着民族精神的活动。”[8]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承载民族精神文化与活动延续的主体,是民间优秀文化传承人,“当代杰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是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宝库,他们身上承载着祖先创造的文化精髓,具有天才的创造力。他们有的是民间歌手,有的是民间故事家,有的是民间画师,有的是民间乐师,有的是民间舞蹈家。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就存活在这些杰出传承人的记忆和技术里。”[9]因此,邀请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进课堂,请民间艺术家结合自身擅长领域,为学生亲自讲解、展演民间文学作品,也是民间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该学院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兴义市,这里拥有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相应的也认定了各级别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文学类传承人。这些传承人都是当地活态的文化宝库,他们身上丰富的民间文学知识和技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例如,可以邀请兴义市八音坐唱国家级传承人吴天玉老师来校为学生讲解八音坐唱的内容、演唱技巧、乐曲构成、乐器制作等方面的知识;邀请省级布依戏传承人黄成珍老师为院校学生们表演布依戏,并解读布依戏的历史渊源、角色构成、代表剧目、演唱特点等。布依族还有一位州级浪哨歌传承人杨乜沙老师,可以邀请其来校为同学们现场演唱布依族歌曲,详细解释浪哨歌的文化背景、艺术内涵与演唱时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学校周边还有许多来自苗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优秀传承人,学校和教师可根据每个学期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依次邀请各民族优秀传承人来学校为学生亲自讲解、展演相关民间文学作品。通过邀请传承人进课堂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与传承人沟通、交流,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民间文学传统。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与传承人的面对面交流和身临其境的表演观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民间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六、结语

民间文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瑰宝,提高学生的民间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学校积极探索和创新了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讲述民间故事、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课堂参与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师生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以及课堂体验。而邀请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现场表演,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可使他们深刻理解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让其走进民间文学发生、发展的具体场景,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采集、记录民间文学作品或观察民族文化现象。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程的相关理论与观点,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了他们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细腻的人文情怀。总之,民间文学的课堂教学要“使教学成为一种集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欣赏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达到‘共赢的课堂效果”。[10]

参考文献:

[1] 刘守华、陈建宪. 民间文学教程[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黄永林. 关于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问题[J]. 文學教育:下,2008(05):4-6.

[3] 房利芳. 实践教学在《民间文学》课程中的运用[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02):107-108.

[4] 尚炜.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文学教育:上,2011(11):126-127.

[5] 段宝林. 民间文学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万建中. 民间文学的再认识[J]. 民俗研究,2004(03):5-12.

[7] 王军林. 浅析高校本科民间文学教学与改革的实践[J]. 文学教育:上,2020(10):175-177.

[8] 黄文吉.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民间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 广西教育,2020(47):56-58.

[9]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命名工作手册[M].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2005.

[10] 孙淑芹. 地方民族高校民间文学课教学浅探[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6):33-34+39.

(责任编辑:邵秋露)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