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的理解、建构与教学

2024-06-07 07:03:40施萍一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语段写景

施萍一

【关键词】语段;变化结构;記事;写景

记事、写景类的文章,涉及最多的内容就是事情或景物的变化。抓住了“变化”,就抓住了阅读和写作这两类文章的要领。因此,要想读好这两类文章,先要学会赏析“变化结构”语段;要想写好这两类文章,就必须掌握“变化结构”的写法。

事物是有变化的,且其变化是渐进而有序的。描写事物变化,就要按照事物变化的顺序来写。先写初始状态,再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写变成了什么样子。按照这样的顺序一句一句地连接起来,便可以构成一个意思完整、结构清晰的语段,这样的语段才能展现事物变化的过程。因此,在阅读“变化结构”语段时要抓住变化的过程和特征,其中变化过程往往是这类语段的脉络,变化特征则是这类语段的精华。抓住了这两点,不仅有利于阅读理解,也有助于写作表达,进而避免写景叙事时出现文脉不清、中心不明、特色不显等问题。

本文就“变化结构”语段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进行讨论与分析。“变化结构”语段也称“变化顺序”语段,是指以客观事物变化为顺序或以主观感觉变化为顺序的语段。

以客观事物变化为顺序的语段,是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组织语言而构成的,可以用来描写植物、景物、事物的变化过程,依次凸显变化过程中的特征和状态。

三年级下册的课文《火烧云》第三自然段就是按照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顺序写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以上语段按照变化顺序描写了在不同的时间火烧云色彩变化的特点,把火烧云丰富多变的色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学生如果学会了按照变化顺序来进行描写,也能写出生动、具体的语段,如写雪:

起初,雪下得很小,那白点儿就像从枝头凋谢的花瓣儿,无精打采地飘飘荡荡。渐渐地,雪花变大了,在朔风的伴奏下,有节奏地跳起舞来。刚才还是片片“花瓣儿”,现在已变成一大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们像是急着回家的小娃娃,纷纷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有的落在草地上,有的落在车顶上,还有的落在大树上、房顶上……此时,一群撒欢儿的孩子冲进了这漫天飘雪的世界里,伸出手掌,邀请雪娃娃落到自己的手心。雪娃娃似乎十分听话,你追我赶地飞来。它们的热情让孩子们兴奋得叫起来,跳起来。

上面的语段就是按照下雪时雪花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雪下得很小时,小雪花飘落时的动态特点;再写雪花渐渐地变大,雪花跳起舞,从一片片到一大群,从不愿到来到迫不及待地奔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写出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缓到快的下雪的过程;最后写雪花飘落在草地上、车顶上、大树上、房顶上,生动地展现了下雪的过程和雪花变化的特点。植物、景物、事物变化的顺序常常依从时间顺序,自然界的植物、景物、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会显示出不同特点。如果不能写出植物、景物、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就难以给人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

我们要仔细观察世界,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在描写植物、景物、事物的变化时,要抓住色彩、形态、光泽、动静变化等方面,根据写作目的从多个方面展开描写。可以按照植物生长的变化顺序,如小树长大、花朵开放等;也可以按照自然景物的变化顺序,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潮水的涨落起伏等;还可以按照事物的发展变化顺序,如雪糕的融化过程、香蕉的腐烂过程等。

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有一段描写,就是按照爬山虎叶子的生长变化顺序写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个语段是按照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叶子长大再到长大了的叶子的大小、颜色、形态的变化顺序写的。这个语段描写细腻、动静结合,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变化过程。

以主观感觉变化为顺序的语段,是按照人的感官对外界的听、视、嗅、触、味等感觉、感受的顺序来写的,主要写出的是生命体对世界的感知、感情或心理活动。

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走月亮》中有一段描写,就是按照“我”和阿妈走月亮时产生的“感觉顺序”写的。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以上语段是按照“我”和阿妈走到果园时,闻到、看到、听到、想到的顺序写的。借助多感官、多层次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灵动、诗意的画面。

按照感觉顺序描写事物时,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认识事物的多种属性。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位置;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各种气味;舌头可以尝出酸、甜、苦、辣、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软硬、冷热等。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多角度感知,进行有序的描写,能使事物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描写时可以根据所叙述的内容,有侧重点地写出某些感觉或感受,详写主要的、鲜明的特点,其他感受略写,如写水果,一般可以按照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的顺序写,有些水果味道特别,可以重点写它的口感、滋味,如写榴梿,就可以先写形和色,再写嗅觉和味觉,重点写气味和滋味。

小学生写作,如果学会了按照感觉顺序描写,也能写出鲜活灵动的语段,如:

远远望去,草莓就像是一颗艳丽的心形宝石,散发着诱人的红光。走近一看,草莓仿佛是小姑娘的脸,红扑扑的、圆润润的,可爱至极!定睛凝视,草莓的籽很小很小,却多得数不清,好像满天的繁星撒在了红宝石上。拿起来摸一摸,很柔软,仿佛轻轻捏一下就能捏碎似的。凑上鼻子闻一闻,草莓散发着一股诱人的清香,直入我的鼻孔,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轻轻咬一口,酸甜的汁液在嘴里化开,无数的汁液小精灵在我的味蕾上狂欢,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回味无穷。

上面的语段就是按照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的顺序来写的,描写了可爱又美味的草莓,表达出“我”对草莓的喜爱。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才能全面、深入、细致地体察事物。有些学生写作时,不会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并加以描写,也就不能真切、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更无法细致入微地表达对事物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描写景物或事物变化的语段也常常会用上表明时间的词语,因为变化总是伴随时间的改变。但是这样的语段以写景物或事物变化为主,时间只是辅线。尽管“时间结构”语段和“变化结构”语段有交叉之处,但侧重点不一样,当这两种语段有交叉的时候,我们则着重于语意分析,分析作者的主要意图和表达重心,以此为依据就可以把“时间结构”语段和“变化结构”语段区别开来。当然,也有不需要交代时间来写变化的情况,一般体现在以主观感觉变化为序的语段中,上文示例《走月亮》中的一段就没有时间辅线。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要么教字、词、句,要么教课文,缺乏语段阅读指导和写作训练,更没有对语段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探究。张寿康先生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不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不能只到句子为止,在阅读中也要注意比句子大的语言单位,因此研究语言,不能只停留在句子这一语言平面上,应该注意比句子大的语言单位——群句。”[1]张先生说的“群句”就是语段。通过以上“变化结构”语段的分析,我们不仅能认清植物、景物、事物变化的过程及特征,也能明白作者的思维过程。由此,我们便知晓了如何通过语言有条理地呈现感知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猜你喜欢
语段写景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写景的妙招
学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用叠词写景
写景还需“三板斧”
学生天地(2017年8期)2017-05-17 05:50:01
语段中话题与述题之间的语义关系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