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虹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深耕项目化学习,进而为历史教育赋能则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时代要求。针对不同的课例类型,对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为使学生真正达到定制化的学习体验,设計了如下三种项目化教学模式。
一、围绕主题进行的大项目化学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必须完成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自行组织一些大的项目活动,比如开展比赛、围绕某个问题展开的历史溯源、实地考察、访谈等。其模式往往是:项目简介—驱动性问题—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实施—成果展示。
例如,为了掌握高考历史试题的考查范围和难度,了解选择题常设陷阱和解题技巧,揣摩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和方向,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了“玩转高考——历史试题命制大赛”的学习项目。首先设计了驱动性问题:如果你是高考命题人,你要如何进行历史试题的命制呢?项目开展前,教师针对核心概念提出衍生性问题:选择题的选项要如何设置才能兼具干扰性与科学性?选择题的题干设计有何标准?在试题命制活动中你总结了哪些解题的原则和方法?等等。教师通过教学平板推送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甲卷、乙卷的选择题和材料题选材的出处,以及权威人士的试题分析和解读、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电子版,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前测。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自由分组。小组成员根据组内选定的历史时期或历史内容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试题命制方向和考查内容,小组成员自由发言,集体讨论;组内成员进行历史试题的初步命制与修改,教师跟组指导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历史教师根据收集上来的历史试题,在保证科学性、政治性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小组进行磋商,并提出修改意见;小组进行试题的修改完善;历史教师选出若干位优秀历史试题命题人进行经验分享,并对命题意图和习题解析进行解读。
二、基于课堂的微项目化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并不全部适合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因为有些内容无法同现实问题相结合,理论性和思辨性较强,课时有限,有些教学内容采取微项目化教学模式比较合适。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中某一个小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展示等环节完成。这种微项目化教学模式往往耗时较短,问题指向明确。其模式往往是:任务下达—小组合作—教师点评与修改—课堂展示。
三、基于单元教学的微项目化教学模式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上下册内容庞杂,而教学时间不足。如何突破这一困境?由于高考试题更多的是围绕核心知识展开,因此基于单元学习的微项目化教学模式就显得如此重要。具体模式:整合单元内容—提出驱动性问题—分组认领任务—课堂展示。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和19课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科素养,打破教材平铺直叙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可驱动性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分小组认领任务:
1.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们精心策划的武装起义先后失败,为什么偶然爆发的武昌起义却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呕心沥血十余年,众望所归下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切看似顺理成章,然而,两个月后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摘取。你认为他们谁更合适?
3.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争议的历史。有人说“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希望,同民国初年社会黑暗形成巨大反差”;有人却认为这一时期是现代化在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特殊阶段。你怎么看?
这远比“武昌起义为什么会成功”“辛亥革命后为什么是袁世凯掌握了政权”“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三个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总之,不同的教学模式之间有差异也有共通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时安排和学情做出灵活调整和适当选择,促进自身教学体系的优化,为历史教育的高质高效赋能助力。